完美的平静
——读阿摩司·奥兹《沙海无澜》

2017-08-10 09:47张晓玲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奥兹基布沙海

○张晓玲

完美的平静
——读阿摩司·奥兹《沙海无澜》

○张晓玲

在介绍这本书之前,先引用《出版家周刊》的一段评论:“这是一部意蕴丰富、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老一辈缅怀着以色列的建国理想,新一代却要在继承老一辈业绩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这本书的英文名是“PER⁃FECTPEACE”,美的平静”。而整本书中那种无法克制、无法被驯化的暗涌却毫无平静可言。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以色列的一个基布兹中。基布兹是以色列的集体居民点,由成员拥有(或租用)和管理,收益首先用于对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医疗服务以及所有的必需品,剩余用于对居留地的再投资。在基布兹中成人有私人住所,儿童则集体居住和有人照看,炊事和用膳都是共同的。说白了,有点像共产主义社区的那种状态,收益归集体共有,人员之间没有贫富差别。但读完书之后,你会发现基布兹不是重点,它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以这个作为背景是便于表达权力、人际关系对人的异化和缠绕。奥兹无意去讨论社会形态,他只对人的内心感兴趣。

故事的主人公约拿单从小生活在基布兹中。基布兹中的儿童是从小就要离开家庭过集体生活的,每天只有短暂的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到了睡觉时分就得回到育儿场所,和别的孩子一起入睡。到了青年时代,约拿单又去军队当兵——又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场所。从军队退役仍回到基布兹——过集体生活。约拿单对集体生活厌倦了。“他发现自己最渴望的是独自一人”,他渴望从基布兹出走,到真正的自由中去。

然而他的父亲——基布兹的书记约里克并不赞赏儿子的这个想法。约里克是一个视规则、制度和权力为自己生命意义的人,他有自己的价值和信仰,认为人应该遵循既有的,顺其自然的轨迹前行。作为基布兹的领导人,他享受着权力带给他的价值感,并理所当然地希望约拿单继承他的地位,成为新的掌权者。

和约拿单希望挣脱的行动完全相反,有一个叫做阿扎赖亚的年轻人却对基布兹充满向往,并想方设法取得他人的肯定,以期被社群所接纳。这个年轻人很快成为基布兹的一员,并成功地成为约拿单在家庭中和社区中的替代者。

约拿单是旧约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是以色列王扫罗之子,却同扫罗的敌人大卫交好,三番两次帮助大卫逃脱扫罗之手,可以说是一个忤逆之子。然而当大卫掌握战局的主动之时,他却始终陪在他的父亲身边,最后与扫罗一同战死。他善良,重情义,却未得善终。奥兹给主人公使用这样一个名字,似乎预示着这是一个叛逆的儿子,然而最后还是会回归到父亲身边。并且也会是一个悲剧人物。

对于他人来说,约拿单的出走是幼稚可笑的,是年轻人一时的冲动,终究还是会回来,回到他所命定的社会序列之中。事实也确实如此,约拿单历尽艰辛来到他所向往之地,却发现那里如同地狱。他的梦想破灭了,只能选择回归……

书名叫做沙海无澜。约拿单的出走—回归事件如同茫茫沙海之中的一粒沙子。在轻微地涌动一下之后,沙海又仿佛平静得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书的最后,一个新生命诞生了,旧的权力象征即将消逝,新的权力中心开始稳固。随之“新生”的是约拿单的母亲和妻子,而对于约拿单来说,周围的一切重又聚合而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他重重包围。他连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都不知道,新生活就这么简单粗暴地开始了——既然他选择了像懦夫一样回归,他就应该承受更多,包括与那个霸占了他妻子的野心勃勃的阿扎赖亚一起生活,过一妻二夫的日子。

当爱的能力,憧憬的能力都被消磨殆尽,在一种完美的平静下,忍受着巨大的屈辱,却又自欺欺人地称之为幸福。

这本书引导我们深思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怎样的环境中长大呢?

猜你喜欢
奥兹基布沙海
人口危机与以色列基布兹的转型发展
视觉
试析阿摩司·奥兹《乡村生活图景》中的“寻找”主题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茫茫沙海浩无边(书法)
月牙泉
基布兹:以色列的“大锅饭”
以色列“人民公社”的蜕变和改革
《帐篷用双轴向经编基布》和《聚氯乙烯透射放映用软膜》行业标准发布
酒吧游戏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