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骏:群众心中的“我们书记”

2017-08-11 23:37雷露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7期
关键词:书记贫困户村民

文/雷露

赖骏:群众心中的“我们书记”

文/雷露

【我的民情日记】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阴

再过两天就要过年了,贫困户何文菊家的房子还在改建,目前她和患智障的儿子住在临时帐篷里。老人家身体不太好,我放心不下。于是我买了一些棉被和大米给她送去。当我把东西放下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道谢。我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还是希望尽可能帮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

“我们书记为贫困户算收支账,白天怕影响我们干活,经常晚上抽时间到家里来与我们一笔笔算,有时算到深夜才离开。”

“我们书记帮我们修马路、建房子、选项目,我活了一大把年纪,终于有福可享了。”

“我们书记大过年的都不回家陪家人,还来看我们,时时刻刻还把我们老百姓记在心里。”

……

一声声“我们书记”,叫出了赵垭村群众对驻村“第一书记”赖骏近两年来精准扶贫工作的由衷认可。自2015年6月从巴中市人社局来到平昌县青凤镇赵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赖骏全身心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助推产业发展,成为了村子的脱贫致富领头人。

道路硬化,交通先行

来赵垭村上任第一天,赖骏驾车通过巴达高速青凤镇收费口,不到10分钟就到了村委会。看着柏油马路穿村而过,并不像之前了解到的“晴天灰,雨天泥”那么糟糕,这让赖骏心里有些欣慰。

但接下来的实地走访,却让赖骏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全村12.2公里的村道全由泥土与石子混合而成,近90%的村民出行极不便利,尤其是处于山脚下的2社,山路坑洼,崎岖难行。不少村民向他诉苦:“我们都不敢养肥猪,就怕养肥了跑不动,出栏的时候还要找人轮流抬,卖猪的钱还不够付工钱。”

“赵垭村的优势在交通,劣势也在交通。”由于长期担任市社保局农民工工作科科长一职,赖骏对农村经济发展比较了解,他认为依靠巴达高速,赵垭村招商引资发展产业比以前更有优势,但村道不通,就算引来了产业园区也难以发展,“因此,一定要把交通条件搞起来”。

为解决通村路的问题,赖骏先后多次与巴中市交通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协调,寻找破解方法。从2015年7月开始,通过群众自筹和交通部门补助,2社3.2公里的道路率先得到硬化,剩余9公里社道路硬化也于2016年8月完工。随着12.2公里村道全部硬化完工,90%的村民实现了入户路到家门口,有效解决了出行难和运送农产品难的问题,改变了过去到场镇需步行2小时、出售农产品需人工背、抬,耗时、费力的状况。

“现在,走路去赶集只要半个小时。骑摩托车时间更短,几分钟就到了,无论买东西还是卖东西都方便多了。”在村里,村民们对新修的水泥村路赞不绝口:“我们书记给大家办了一件大好事。”

旧房改建,安全保障

贫困户夏长尧一家,在今年春节搬进新居的那天,特意摆了一桌团圆饭,一家五口围在一起庆贺乔迁之喜。“没住进新房子前,每天都担惊受怕,生怕哪天晚上睡着睡着房子就塌了。现在好了,新房子够结实,不受潮,而且两个孙子也有自己的房间,休息和做作业都方便多了。”看着眼前喜庆热闹的场面,夏长尧笑得合不拢嘴。

赖骏在前期摸排走访中,到夏长尧家的老房子看过。“全家五口人挤在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危房中,阴暗潮湿,而且墙体严重倾斜。一到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屋子内唯一的家具,只有两张木板床,孙女孙子也住一起,实属不便。”夏长尧和妻子由于常年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还患上了关节炎、风湿病等慢性病,需要吃药控制,生活十分困难。

赖骏(左)走访了解贫困户的水果产业情况

在过去的赵垭村,像夏长尧一样住房条件得不到保障的村民不在少数。赖骏做过统计,在全村285户村民中,修建砖房的不超过10户,大部分都以老、旧、危土坯房为主。为切实帮助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的住房,赖骏与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经过多次堪察选址,最终确定规划3个村民聚居点,并于2015年11月开始平整场地,动工修建。目前,全村共有41户贫困户在聚居点建房,22户贫困户实施危旧房改造。

为确保工期和质量,赖骏经常率驻村工作组成员和村两委干部到施工现场督促进度。3个聚居点主体工程分别于2016年8月、9月、10月先后完工,22户危旧房改造也于同年11月中旬完工,41户贫困户全部于2017年春节前到新居入住。

在夏长尧新家的墙上挂着一张集体照。这是今年春节为了庆祝搬迁新居,1社聚居点所有住户聚在一起拍摄的全家福。照片里,每张笑脸上都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期盼。

如今,全村90%的群众都住上了新房或进行了房屋改造,统一规划的三合院、四合院聚居点古色古香,已成为赵垭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定制服务,特色帮扶

安居乐业是广大村民的共同愿望。在旧房改建的同时,赖骏也时刻关注着村民的就业问题。这时,贫困户刘治平走入了他的视线。

刘治平年过半百,其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但由于缺乏技术,只能从事一些比较辛苦且收入不高的工作,难以支撑一家老小的生活开支。找到致贫原因后,赖骏为其量身定制了脱贫“菜单”。赖骏发现,刘治平家的地理位置比较好,新修的乡镇互通路从其家门口路过,“可以考虑做点小生意”,于是他建议首先对房屋进行结构改造,将房顶全部更新、墙壁抹灰喷漆,并在屋旁规划出了片开阔场地留以备用。同时,在屋后新建鸡舍,扩大养殖规模,还专门联系畜牧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如今,刘治平的儿子儿媳回到家里,在屋旁的空地上开起了洗车场,在屋后近50平方米的圈舍养起了400余只林下土鸡,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每当赖骏走村入户,开车经过洗车场时,刘治平总会上前拦下他的车,热情地招呼他到家里坐坐:“赖书记,快到屋里来喝杯茶,把车开上来我们给你洗洗。”老人脸上的笑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与刘治平一样,家里正发生着大变化的还有贫困户夏明德一家。夏明德今年74岁,体弱多病,需要长期就医治疗。前两年,家里把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儿子夏茂芳和儿媳杨地娥只能就近务零工。由于受技术限制,收入不高,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对此,赖骏积极帮助夏明德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并帮助其申请到50只土鸡鸡苗和60株红心柚树苗。本着“女主内男主外”的原则,赖骏组织杨地娥参加种养殖技术培训,同时多方联系用工单位,帮助夏茂芳在温州一家企业顺利实现就业,月收入4000余元,全家实现稳定脱贫。

发展产业,股权量化

脱贫致富不是一家两家的事情,关键还是要发展产业。赖骏明白,发展农村产业是一大趋势也是一项长线投资,“可村里老百姓的想法是今天栽树、明天结果、后天卖钱”。面对眼前的矛盾,赖骏一边深入到村民家中做工作,一边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支柱产业,实施股权量化”的发展路子。

2015年,村里引进产业业主2家,其中平昌秭香苑药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1社和5社土地500亩,种植乌梅;惠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4社土地300亩,种植猕猴桃和黄金梨。2016年初,巴中七彩林业科技有限公在2社和3社流转土地500亩,种植景观苗木。目前,三大产业园区常态务工群众达180余人,其中贫困户85人。

2016年3月,赖骏和村干部又牵头组建了农佳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股权量化,筹集股本金46.4万元,实行村集体持股和非贫困户人均持股、贫困户多重配股,并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明确了专人负责。目前,合作社在林下套种木瓜育苗150亩,预计实现纯利20万元,将于今年底实现首次分红,村集体预计分红4万元,贫困户人均能分红300元。

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精准扶贫到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举措在赖骏的推动下井然有序地铺展开来,整个赵垭村旧貌换新颜。荒山变果园,土屋变楼房,在“我们书记”的带领下,全村群众正阔步迈上脱贫奔康致富路。

(图片由赖骏本人提供)

猜你喜欢
书记贫困户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读书记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