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茹君:扎根山村的扶贫带头人

2017-08-11 23:37雷露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7期
关键词:村子贫困户村民

文/雷露

谢茹君:扎根山村的扶贫带头人

文/雷露

【我的民情日记】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晴

一大早,我就收到了一份申请书,是村里贫困残疾人李卫德交来的。他希望申请扶贫资金在家里养殖土鸡。几年前,他左腿因恶性肿瘤而高位截肢,家里欠了不少外债。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前段时间我到村里动员产业脱贫时,他积极响应,今天就把申请书交来了。其实,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很高,只是缺乏引导。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当好脱贫带头人,让大家的生活有奔头,奋斗有准头。

在阿坝州金川县马尔邦乡白纳溪村“第一书记“谢茹君办公室的电脑里,存有一份村子里的贫困户名单,记录着全村21户贫困户家中的基本情况——家里有几口人、是否有经济收入、因病还是因残致贫,该如何帮扶脱贫等信息一应俱全。

如今,看着名单中的贫困户在逐渐减少,村子的风貌越来越好,谢茹君充满了干劲:“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里的老百姓日子过好点儿,再好点儿!”

心里要有一本明白账

2015年9月,谢茹君被派到白纳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那一刻起,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基层干部,就明白自己的梦想将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

早就听说贫困山村基础建设落后、条件艰苦,因此在去基层扶贫之前,谢茹君就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当他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现实大大超出了预想。白纳溪村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大渡河河畔,全村只有农户64户共235人,2014年初时却有贫困户21户,贫困人口70人;村民散居在高半山,出行困难;14.6公里长的通村路破损严重,险象环生;村上土地全是贫瘠的黄泥,绝大部分只能靠天吃饭,没有像样的产业……站在村头,遥望山脚下的大渡河,谢茹君陷入了沉思。

“驻村帮扶,心里就得有一本明白账,只有弄清村民们的穷根,才能对症下药。”为了把村情吃透、把民意摸准,谢茹君迅速调整好心态,白天进村走访,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晚上回到村活动室的住处,自己随便煮点吃的,就加班加点整理白天收集到的信息材料,几乎没有正常作息时间。在他看来,少休息一个小时,就能多一点走访时间,必须争分夺秒,尽快掌握整体情况。

经过两个月,谢茹君对全村64户村民全部走访到位,对其中尚未脱贫的12户贫困户还进行了多次走访,摸透了村情民意。谁家是因灾致贫,谁家是因病返贫,谁家已经脱贫,他心里都清清楚楚,“这些资料,为以后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了重要依据”。

畅通村民的致富路

在走访中,不少村民都向谢茹君反映入村道路安全性低,许多危险路段没有安全防护栏,路基和路面损毁严重。他们说的这条路谢茹君并不陌生。他第一次来白纳溪村,就对这条通村道路印象深刻。“坡陡路窄弯急,有几个地势险要的地方,不时有大大小小的石块从山上滚落下来。”回想起自己进村时走过的8公里村道,谢茹君心里也有些后怕。

然而,这条村道虽然危险,却是进出白纳溪村的必经通道,村民们每次从这条路上经过,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谢茹君很明白,这条路不仅阻碍了村民出行,更阻碍了村子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扶贫必先扶路。”为此,谢茹君多次到相关部门争取通村路安全防护工程和路面破损维修项目,破解出行难题。

村道上,先不冷沟是关键节点。受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先不冷沟经常被阻断,不少村民都希望在此建一座避险桥。谢茹君先后多次到交通、民宗等相关部门咨询了解,并向州里、县里打报告,最终争取到50万元建桥资金。资金到账后,谢茹君又马不停蹄带着工作人员实地勘测、织图纸设计评审、确定施工队伍、聘请监理公司,忙得不亦乐乎。村民们对避险桥的修建十分关注,不少人不仅会时不时到施工现场看一看,关注施工进度,还会帮忙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工作。

雪山下,谢茹君(左二)与群众围坐烤火拉家常

看着建设进度迅速推进,想到一座崭新坚固的避险桥很快就会横跨在先不冷沟之上,村支部书记王德寿很高兴:“路修通了真好,不仅解决了困扰几辈人的出行难题,也搭建起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桥梁。”

为村民建立安身所

在破解村民出行难题的同时,部分村民的住房安全也让谢茹君揪心。

白纳溪村的房屋建设与不少山区一样,大多依山靠路而建。由于村民对地质条件不了解,部分人家将住房直接建在了地质灾害隐患点上。“平时还好,就怕下雨。大雨一来,后果不堪设想。”

2015年底,谢茹君到金川县国土局争取了19万元建房资金,把受地质灾害隐患危害的5家农户搬迁到了安全位置;今年还将对另外4家农户的房屋进行加固维修,确保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提升。

张有珍是村里首批享受到安全屋惠民政策的村民之一。年近六旬的她早年离婚后独自生活,原有房屋残破不堪,屋顶塌了、院墙倒了却无力维修,只能长期寄居亲友家。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对她来说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如今却梦想成真了。“以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能住上新房子,要感谢政府和谢书记。现在我每天忙完家务活后,都会在家门口的活动中心去练练身体,遇到熟人就同他们摆摆龙门阵。”房子修好了,日子好起来了,张有珍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

她所说的活动中心,是谢茹君在2016年初向金川县农工办申请16万元资金修建的一个村级健身场地。如今,这里已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中心”。每到农闲的夜晚,村民就相约而来,在坝子里跳起传统的圈圈舞,欢声笑语响彻夜空。

搞好产业留住人心

看着村子里越来越有“人气”,谢茹君颇感欣慰。要知道,仅仅在1年前,在村里走上半天也难见人影,即便有也多是老人小孩。2016年春节期间,谢茹君与村镇干部到村子里走访慰问贫困户时,有村民告诉他:“一年到头,村子里也就过年那几天热闹热闹。元宵节一过,打工的、上班的都走了。”

谢茹君明白,没有稳固而长效的基础产业,根本留不住人,全村增收致富就是一句空话。“年轻人在村里找不到挣钱的门路,能不出去吗?”为此,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查,前往村民家中走访询问,并根据村子是传统农耕区的特点,最终决定“在村里搞好产业留人”。经过多方奔走,谢茹君向阿坝州科知局等多个单位争取,筹集到资金31万元,动员春生合作社建设了年出栏200头生猪的生态养猪场,新建集体果园20多亩。

其实,白纳溪村早在2014年就先后建立了1个500亩矮化核桃基地和1个300亩红脆李基地,但因为管理不到位,迟迟不见效益,基地一直处于半荒废状态。“不能让当初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白白浪费。”谢茹君随后通过“双联”单位邀请了4批专家前来对村民进行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培训,并对低产、低质品种进行嫁接改良提质,解决了村民技术薄弱的难题。

谢茹君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又有村民向他反映:“谢书记,我们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了,可灌溉水平跟不上啊!”原来,作为典型的高半山村寨,白纳溪村虽然积极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但全村793亩耕地仍面临着缺水的困境,靠天吃饭、雨养农业始终是制约当地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于是,谢茹君积极向州财政局、州水务局和金川县农工办等相关部门争取,于2016年初筹集到130多万元资金,率先在白纳溪社和干岩社试点农田灌溉工程建设,65口玻璃钢蓄水池、1.5万米输水管道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今年,黄土岗社的农田灌溉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不仅改变了村子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历史,更为脱贫攻坚产业调整和发展破除了制约瓶颈。”谢茹君说。

如今,白纳溪村的水果种植基地、生态养殖场、农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走出去的年轻人正陆陆续续地回来。看着村子美起来,村民富起来,谢茹君很欣慰:“都说扶贫工作不好做,但我觉得,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领导们这么关心,只要自己用了心,哪有做好不的事儿!”他相信,电脑里那份沉甸甸的贫困名单,不久就将划去所有的名字。

(图片由谢茹君本人提供)

猜你喜欢
村子贫困户村民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刘老汉的烦恼
『贫困户』过年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