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13 12:59房生兰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组长组内组员

房生兰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数学课堂要改变学生过去那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集体授课有机结合、优胜互补,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分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在分组时,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按4人小组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组与组之間要水平接近,无明显差异。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可以促使组内每个成员互相帮助、民主平等,提高同伴间的合作效率,也可以促使组间的公平竞争。

我把小组内每4个同学编为1~4号,轮流担任小组长,使他们都有机会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和学习,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组织能力得到了培养,自尊心也得到了增强,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一旦能主动承担任务,并能完成,一定会得到全组同学的鼓励和赞许,这将会激励他更加积极向上。同时,小组长又是组员,总处于组织与被组织的过程中,人人参与的机会是平等的。由于组内不同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就会出现小组内口头表达、组织能力强的学生独占合作空间的局面,其余的学生就成为旁听者。因此,安排组内每个成员轮流当组长,使他们每个人都有组织机会,小组长安排组员轮流发言,使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二、认真备课,为学生合作交流准备材料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知识尽管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因此需要再现类似过程来形成,教师不能把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直接灌输给学生。

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所思所感。

比如,教学“笔算乘法”时,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组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充分允许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又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等等”,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而灵活地求出圆柱的表面积,学生会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明确具体要求,为学生设定探讨的路径

每次合作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小组代表发言时要有顺序,并且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个人发言时,大家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训练,合作学习基本上就能够顺利进行了。比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可以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找到每一组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要以“指导者”代替“权威者”,把学生推向合作交流的前台。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交流。如,在组织“小小运动会”教学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运动会的场面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中一个小组提出了三个问题,列式为18+34=52(只),34+9=43(只),34-9=25(只),教师接着问其他小组:“你们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其他小组跃跃欲试,提出了很多问题。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叙述,教师板书,并且有目的地分成两类,一类是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另一类是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这样,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始终是一个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这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空间,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四、及时指导,及时纠偏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参与不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友好,有的学生不发言,还有的学生容易和别人争吵。这时候,就要予以具体指导:“和同学说话要友好,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同学,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在活动中,还可以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口算加法计算”时,小棒先合在一起,每组一份,注意观察学生表现,表现得好,给予表扬。各别学生如果争抢,秩序差,任务完成得也慢,可以直接问学生:“为什么呢?”让学生讨论,让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么做的,通过教育,完全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认真总结成败得失

小组合作交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表述自己的思想;倾听别人的诉说,在倾听中做到理解与辨析,从而给予正确评价。因此,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

1.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学生把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允许学生互相质疑,在思考探讨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小组长组内组员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分餐小组长
小组落幕
小组长的烦恼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