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7-08-15 18:57何凤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案作用小学数学

何凤华

【摘 要】学案教学是近些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案”的使用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学案教学之所以被教师认可并被创造性地运用,就是因为它能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本文探讨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了教学预见的准确性和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管理能力;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案;作用

学案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发展学生能力,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编制的一系列问题探索思路、要点、结论等纲要式的学习指导方案。学案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课时或本课题内容的工具与方案,是教师启发讲解,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学、课后复习的工具与方案。本人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案的作用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提高了教学预见的准确性和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必然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起点能力、心理特征和学法特点,研究课程标准,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哪些知识点可以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精心选编有代表性的习题以检查、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学案的同时,还要设计教案,以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充分的设计,如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指导、反馈,怎样调控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实际一致等。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第三课时(北师大版十二册),我是这样设计学案的:

2、计算下图的体积(单位:厘米)。

3、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观察上图,把圆柱的底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高等于圆柱的(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所以圆柱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为V=SH= π r? h。 公式的推导是本课时的重、难点,选编推理过程,既能提高和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调控课堂教学方向,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这样,既做好了新旧知识的连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掌控课堂教学方向,反馈学习情况。

二、学案教学提高了教师的管理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讨论,随时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要随时收集学生信息,并以此调整教的内容、讲的起点和切入点,还要引导学生提出有创见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结等。课堂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大部分时间给了学生,教师只占用较少的时间,以此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学习活动、组织学习反馈、思考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能检查调控效果,总结得失。这样,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组织和调控能力。除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外,教师要管理学生的作业、考试,还要诊断和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等。

在教学《最小公倍数》(北师大版第九册),我的学案是这样设计的:

(一)温故新知(略)

(二)预习新知

问题1:在材料表中用“○”标出4的倍数,用“ ”标出6的倍数。

探究:根据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用4分别乘以1,2,3,4,…求出4的倍数,用“○”标出;用6分别乘以1,2,3,4,…求出6 的倍数,用“ ”标出。从表中可知,50以内4的倍数有( ),50以内6的倍数有( )。

问题2:哪些数上既标有“○”又标有“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探究:既标有“○”又标有“ ”的数有( ),它们既是( )的倍数又是( )的倍数。

问题3 :认一认,填一填。

探究:4和6相同的倍数是它们的(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 )。

所以4和6的公倍数有(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问题4:用下面的方法表示公倍数,你能看懂吗?

探究:用这种方法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时,把两个数的公倍数写在两个圆的相交的部分,在每个圆剩下的部分中分别写出两个数独有的倍数。

(三)预习检测

(四)听课解疑

预习时我的疑惑是( ),现在已解决;

我收获是( )。

这样设计以典型例子作示例解析,较好地收缩学生不必要的思维,以充足的时间探究性学习。

三、学案教学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

教师要从学生整体、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三个方面来开展学习设计,既要满足班级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激发、维持、强化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基本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个体实际水平上开展学习,获得最佳学习效益。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系统地介绍学习方法,既弥补学生个体学习方法的缺陷,又丰富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方法得到个性化、结构化的发展。教师要诊断学生集体、群体、个体的学习障碍,既要克服学生個体学习上的不足,又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六年级第二学期系统复习的简便运算部分,我注重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设计不同类型的学案:

基本要求:要想运用运算定律做好简便运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仔细观察算式,如果算式里只有乘法,一般用到乘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只有加法,一般用到加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既有加又有乘,一般用到乘法分配律。当然要注意一些变式。

(2)还要观察算式里面的特殊数字,如25和4,125和8,2和5等,有时101可以变成(100+1),想想如何利用好这些特殊数字。

(3)要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并注意多动脑思考。

(4)简便运算越做越有趣,祝大家学得开心。

题型A(面向全体学生,倾向学困生)

(1)加法交换律:a+b= +

加法结合律:(a+b)+c= +(b+ )

计算:357+288+143

(2)乘法交换律:a×b= ×

乘法结合律:(a×b)×c= ×( ×c)

计算: 38×25×4

(3)乘法分配律:(a+b)×c= ×c+b×

计算:(80+4)×25

(4)乘法分配律反用:a×c+b×c=(a+b)×

计算:34×72+34×28

题型B(优秀学生)

5731-(731-525) 1035-998 5076+99

3008+449 428×25×4 328-189-28

43.2-(3.2-1.28) 25×2×1.25×4×5×8

84×0.25×16÷4

(略)……

题型B将设计得量大题深,满足个别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个性化学习。

总之,教师“导”实际上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较好地悟出所学的道理。在学案使用中,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加以适时的引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学案作用小学数学
乡愁导学案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