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语言暴力,改善教育方式

2017-08-15 09:33何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师者体罚教训

何畅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切暴力都可以不经斗争就使对方屈服,却不能让对方顺从。而多少从教之师,又像爱默生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显示厚颜暴力的愚蠢之人呢?

从大学毕业之后,我们捧起了曾经熟悉的课本,拿腔拿调地站在了三尺讲台上,年轻的我披着青春的外衣,渴望创造不同的秩序,望着教室里林林总总几十双眼睛,你甚至会忍俊不禁,孩子们像极了曾经的你、或者与你一起度过年少岁月的同窗们,而这个职业又带你轮回到曾经的时光里,于是你摩拳擦掌,开始了传说中的教师生涯。

可惜没过多久,你却发现疲惫与无奈缠绕着自己,“反复强调”换不来一丝成绩的蜕变,“苦口婆心”被孩子们的嬉笑声所掩盖,连一开始学生们闪闪发光的“求知眼神”,也逐渐黯淡无光了。

于是剧情开始有了变化,“暴力”开始在你的职业生涯闪亮登场。

“垃圾”、“蠢猪”、“什么玩意”这类耳熟能详的,常被一些教师信手拈来作为批评或教训学生的敲门砖,之所以这样说,因为还有更难听更粗俗的语言时刻准备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有明文规定:学校、幼儿园、托管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即便未有体罚,只是言语上有辱学生的人格都已然触犯相关法律,但事实上,这类粗俗的语言在教育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不会消失殆尽。

如果追根溯源,大概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送我们去学校时,都会说上那句“孩子要是调皮捣蛋,老师您该教训就教训,千万别手软”的话。而一些曾经为吾师者也会欣然照办,在你犯错时骂你个狗血淋头,自己颜面扫地,只好怀着忏悔的心洗心革面,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每逢你将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都是一场鲜血淋漓的口沫横飞将你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之后重新做人。使得现在的你人模人样,接过了灵魂传教者的盆钵。而一些从教之人,却以为接过了这副盆钵,就执掌了对学生呵来斥去甚至拎东踹西的权力!

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学生的眼神甚至骨子里早已充斥着张扬与不驯,就像曾经的你我一样,扪心自问,你真的对那些明显带有侮辱痕迹的言语心服口服吗?想必只是胆小盖过了自尊与虚荣,让年少的我们无胆反抗。却未曾考虑过,被辱骂的我们,轻者只是淡然相忘,多年后师生聚会付之笑谈;重者衔怨生恨,多年后街头偶遇竟是刀光相见。而幸运的是,我们大部分都成了前者。而后者便成了网络媒体上昙花一现的噱头。而更可悲的是,身为师者的人却依旧在感慨什么师者、弱者,嗟叹什么世风日下,抱怨什么学生难教。殊不知某些所谓的灵魂雕刻者,早已随着陈旧迂腐的观念漂了十年又十年,把自己捏塑成一尊教室里的西楚霸王,恨不得余下的生涯都沉浸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快感之中。而这样的从教者,即便未对孩子拳脚相加,却用刀锋般的言语在稚嫩的灵魂上划刻伤痕,在其淫威的浸毒中,祖国的未来绽放的恐怕将是罪恶的罂粟。

所以,当你站在讲台上,对着一帮不懂世事的孩子吆五喝六,言语相逼,甚至当着众人的面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伤害一颗不成熟的心灵。却指望着收获学生的顺从甚至尊重。何异于痴人说梦,简直可笑、可悲。

反观时下,关于社会采取暴力行为的正当性被微妙地论辩着,公民采取极端化、暴力化的非理性手段来赢得关注或宣泄不公平感。甚至,这种泄愤行为还会赢得社会各个层面不可思议的喝彩,因为很多平素也遭遇过不公平的人們在事件上投射他们的“命运共同体”感受,于是有人将个体暴力抗命视作“英雄”予以赞美。如果作为一个教育者,你的心里也在认同类似的赞美,那么又何必讶异于某些学生对老师的暴力相对呢?

社会共识的匮乏,不同阶层、地域、群体之间的分化也来越严重,暴力事件、群体事件也越来越频发,社会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高风险社会。而这般种种,我们这些教育者难道就可以立身世外,扮出淤泥而不染状?只怕最后都成为被难逃殃祸的池鱼。

本人从教三年有余,四年未就,当过两年班主任,送走两届高三,无论是对于言语的暴力还是行为的暴力,皆心有戚戚,亦心有凄凄。深知言语的暴力对精神的伤害胜过千百倍,可怕的并不是你曾有意祭出暴力之殇,引得一场生灵涂炭的畅快。可怕的是你不知悔改,将暴力的种子伪装成善意的说教,埋在自己的灵魂里,任其肆意疯长。

猜你喜欢
师者体罚教训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教训
教训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