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7-08-15 04:27王桂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措施小学语文

王桂英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审美教育功能,教材中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都可以成为审美教育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捕捉教材中的美育着眼点,在情境中、语言中、朗读中、写作中开启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能力;措施

审美能力是就是一个人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我们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同一的学科,人文性的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我们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突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要教育途径。

一、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审美的感受能力

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兴趣自然而然成为学生学习的力量和源泉。由于小学生知识面和生活阅历有限,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审美能力肤浅,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的感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创设情境、制造氛围,通过对一定事物的形象描述,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审美情趣。比如利用音乐、绘画、多媒体等引导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有关情景中展开想象,油然而生的情感自然倾注于所观察的事物之中,学生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发现美和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的感受能力。

例如:《鸟的天堂》是一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融于一体的好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在感受美的画面的同时明确大榕树的特点,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按作者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地展示大榕树的特点,短时间内把的学生的感观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看着这美丽在大榕树,在直观上感受到大榕树的“大”,会发自内心的赞美。在学生整体感受大榕树静态之美时,再随即引导学生:“榕树美,‘美在哪呢?”学生在引人入胜的意境中,去找优美的词句理解、发现了榕树不同的美。有的学生认为榕树的叶特别美,颜色鲜艳欲滴,又十分的繁茂,充满了生机;有的学生认为榕树最美之处还在于它的根。榕树的根与众不同,枝上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学生能结合生活实践,逐步观察、发现了榕树的枝、干、叶、根的奇特,培养了审美的情趣与感受能力。

二、在美的语言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生动的语言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首先要抓住课文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细致品析,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怎样审美,在领会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如教学《荷花》这篇课文,荷花对于学生来讲,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大多学生都是通过图片已经认识了荷花,陌生是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本地区不生长荷花,很少有学生能身临其境去观察荷花,只是觉得这种花很美,但花的特点不够明确,因此,在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荷花的录像,先让学生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学生通过看,感知荷花的美麗。之后,激发学生去探求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自己感觉描写荷花美的词或句子,圈一圈、划一划,学生在寻找美的语言中发现了荷叶形状美:“碧绿碧绿的,似一个个大圆盘”。荷花的颜色美:“有的红,有的白,有的粉……”还有姿态美:“形态万千,这朵已露出花蕊了,那朵还是花骨朵,另一朵则含苞欲放。通过学生在寻找语言美的同时,欣赏到荷花的形状、色彩、姿色之美,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在朗读中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和散文,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陶冶美的情趣,达到鉴赏美的教育目的。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反复朗读,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目的。学习一首古诗,要体味诗的语言美,应先从朗读入手,因为朗读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方式,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之一。让学生大声地、动情地陶醉于朗读之中,使学生整体感知诗的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诵读,分析重点词句,边读边想,构思与古诗有关的画面,在读中启动学生的想象,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获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美的感受。在朗读方式上,可采用齐读、范读、领读等多种形式。只有这样反复朗读吟诵,学生才能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统一,产生共鸣。

如教学古诗《小池》,首先让学生反复读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找出小池中的景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再通过交流、诵读逐步理解想象:泉眼渗出的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学生通过反复读、想象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景象和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四、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而且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写作帮助实现表达美、创造美的愿望。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写作《家乡的变化》时,在写作之前让学生亲自观察体验家乡的变化,学生的兴趣会很浓。有的组成小组一边实地观察,一边做着记录,有的学生以采访的方式,从家长、长辈那里了解家乡的变化信息,从家乡的楼区去观察对比,从前是草房、发展到平房、再到楼房,现在是高层楼房。有的学生从街道入手、观察路况,回忆自己居住的地方曾经是窄窄的泥路,后来加宽觉得很高兴,之后变成水泥路,现在是柏油路,路边有街灯、装饰,处处繁华的景象,还有的同学写到商贸建筑等等,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变化,从活动体验中获取劳动创造的美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从景物的变化中发现凝结人们劳动和创造的力量之美,景色之美和心灵之美都一一展现出来,学生能用我手写我心,表达了真情实感,同时培养了情操,寄托了理想。通过写人记事,记录当今社会的各条战线上的人物形象,反映当今社会时代气息,感受并表达社会之美、人物的心灵之美。学生从自己的拟定的人物中写出他们的先进事迹。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但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真善美的写作能力,更能让他们获得美的感悟能力,为将来创造美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文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J].现代阅读,2014(24).

[2]葛美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培养[J]语文学刊,2013(04).

[3]王小燕.注重朗读与理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3(12).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措施小学语文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