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码通”的制造企业全面业务管理

2017-08-16 14:51黄绍波
制造业自动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条码出库纸质

黄绍波

(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西安 710018)

基于“一码通”的制造企业全面业务管理

黄绍波

(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西安 710018)

传统制造企业,从业务流程看,涉及采购、供应、仓储、设计、制造、质检、销售、售后等多个业务环节,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相关环节均建设有专业的管理系统,如ERP、PDM、MES、WMS等,信息系统的普及,对企业管理、效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提升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且随着企业信息化认识的不断提高,相关信息孤岛也逐步消除,各系统之间实现了信息互通,确保了业务的连贯性、高效率。但随着企业管理要求的升级,尤其是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等管理思想的提出,对管理手段的有效性、精益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试着以某高压开关厂二维码的应用为实际案例,谈谈如何基于二维码,有效串联各业务环节,实现业务管理的有效性和便捷性,我们将该管理模式称为“一码通”全面业务管理。

制造企业全面业务;二维码;一码通

0 企业行业背景

国内大型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以研发和生产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超(特)高压隔离开关、超(特)高压断路器、超(特)高压电流互感器、超(特)高压电压互感器、敞开式组合电器、直流场设备、成套配电装备等为主,涉及电网系统、火电、水电、核电等发输电领域,产品遍布全国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其生产组织多以工程项目为主,产研结合,产品标准化程度低,零部件规格品种多,外观差异大,给零部件的仓储、运输、跟踪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同时各环节人员投入多、作业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缺乏有效的识别和跟踪手段,也影响了各工程项目的过程质量及运维管理,如果针对该类企业,对零部件实施有效的过程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系统服务商一直探讨的问题。

在“一码通”管理模式实施之前,企业已经实施了ERP、CRM等系统,对采购、销售、财务成本、制造等实现了统一管理,但对于零部件的跟踪管理,或者说覆盖采购、仓储、制造、销售等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一直未能有效地解决,后经过业务和技术人员的多次探索和论证,最终结合WMS项目的实施,形成并实施了本文介绍的方案:基于“一码通”(二维码)的全面业务管理。

1 各业务环节实施“一码通”前现状

作为典型的制造业企业,其生产组织涉及采购、销售、研发、制造、质检、仓储、售后等多个业务环节,相关环节已具备了较好的管理水平,包括各专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从各业务板块角度,其实施“一码通”前各主要业务现状描述如下:

1)采购、供应板块

针对供应商的零部件采购、供应管理,企业采取的是通过采购部门下达采购计划,供应商按计划供货的常规模式,采取的手段包括电话通知、邮件通知;供应商按采购指令进行供货,其送货凭证为纸质采购单据,作为送货及财务结算的依据;供应处依据采购单,进行收货处理,采购单上有单据条码,可以通过扫描方式进行快速批量处理。

2)采购质检板块

原材料来料质检板块是由检验员根据送货单据,手工填写质检报告,同时对合格证进行存档,其业务操作的依据是纸质送货单、纸质合格证。

3)仓储板块

仓储板块入库环节是通过采购单转换为入库单,进行入库操作,结合单据条码进行批量扫描操作;出库环节是根据车间领料单转换成出库单,结合配送单据扫描完成出库和车间的交接。

4)制造板块

制造环节主要是加工制造过程管理和过程数据采集,通过MES系统的实施实现了过程数字化管理,取消了纸质跟单。

2 现状分析及改进方向

通过上述的现状描述,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企业的相关管理系统已初步完善,ERP、PDM、MES、WMS系统的实施,已经对各主要业务板块进行了有效管理,基本实现了采购、仓储、制造、质检等业务的信息互通,消除了各系统信息孤岛。

2)企业目前仍存在大量的纸质单据流转,包括采购单、送货单、质检单、入出库单等等,一方面纸质单据不方便归档、不利于数据的收集处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材料消耗的成本支出,取消各环节的纸质单据,应是下一步改进升级的一个方向。

3)零部件二维码应用不充分,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采集、识别手段,如果不能进行充分有效的应用,则一方面影响了过程操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使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无法落地。

4)信息系统管理的重点局限在厂内,对制造过程前后两端的上下游覆盖不够,缺乏对采购供应商环节和销售终端客户环节的有效管理和支撑。

5)虽然各业务板块和各系统之间通过接口技术进行了有效串联,数据在各业务之间也能够依据流程的发展传递分享,但总体上各业务之间仍是相对松散,缺乏一条串联各业务的主线,缺乏一种使各业务连接更明晰、更简洁的有效手段。

基于对精益管理、敏捷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制造等思想的理解,我们认为该企业在管理水平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提升的有效手段,可以从制造企业最基本的元素—零部件入手,以零部件串联采购、质检、仓储、制造、售后等业务环节,以零部件的实物移动推动各业务流程发展,拉动企业信息流的移动,从而提高各业务之间的集成、协同效率。那么如何实现基于零部件管理的各业务覆盖呢?接下来我们就结合本案例,探讨一下基于零部件二维码的“一码通”管理模式。

3 “一码通”的概念及应用

1)“一码通”的概念

“一码通”的概念源于其他行业应用一卡集成、一卡通的概念,比如企业常用的门禁、饭卡、工资卡等集成的一卡通,将每个员工的身份、权限、可识别信息都集成在一张卡上,既节省成本,又方便各项业务、工作的展开。

“一码通”即是基于此理念提出,通过零部件二维码的使用,使某个零部件被有效标识,并在采购、质检、仓储、制造、售后等各个环节被有效识别;同时结合二维码数据承载量大的特点,将各个业务环节的数据进行有效装载,使二维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标识条码,而升级为过程业务指令条码,实现基于零部件实物移动的企业信息流移动。

2)“一码通”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了解了“一码通”的概念,对其应用原理也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下面我们结合业务环节的实际应用,来进一步阐述“一码通”管理模式,进一步分析如何通过一张二维码来实现对整个业务流程的串联管理。

3.1 二维码的形成

就企业实际业务而言,其零部件有两个来源:采购和自制,而二维码的形成,也定义在零部件采购(制造)节点,由于采购件和自制件在后续的管理上没有差异,因此我们下文的论述只针对采购件展开。

在采购环节,供应商通过登录“一码通”系统,获取ERP下达的采购订单信息,结合供货批次、数量等内容,打印生成当次供货的二维码信息,并粘贴(或其他方式)到零部件,作为供货依据随零部件供货。

该操作模式相对之前,解决了如下问题:

1)业务管理前延到供应商,将采购信息通过系统下达到供应商,结合权限控制,可以精准的指导供应商供货,避免了多送、少送、送货节拍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

2)通过零部件二维码的打印和对各种信息的有效集成,一方面提供了零部件信息识别跟踪手段,另一方面从业务源头即建立起数据采集跟踪机制,为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二维码代替纸质送货单,通过二维码对信息的有效集成作为后续业务开展的依据。

3.2 二维码在后续业务环节的应用

通过二维码在采购环节对送货单的替代,已初步体现了“一码通”管理思想,下面结合二维码在后续质检、仓储、制造等业务的展开应用,对“一码通”的管理应用做进一步阐述。

3.2.1 来料质检环节

在供应商来料质检环节,质检员只需通过手持PDA扫描零部件(包装)二维码,即可获取送货相关信息,包括质检提示信息,相关质检信息也可以通过PDA录入,方便快捷。相对原有操作模式,主要做了如下提升:

1)无需再依据纸质送货单据逐项检查清点,只需通过条码扫描,直接扫描对照检查,方便、准确。

2)相关质检数据直接录入系统,同时赋值给二维码,方便后续入库环节直接扫描获取,实现了质检数据的快速采集、传递。

3.2.2 入库环节

结合前道质检环节对数据的处理,入库环节只需扫描二维码信息,即可获取来料送货信息、质检信息,直接作为入库记账数据做入库处理,同样,基于二维码的入库有如下优点:

1)通过扫描零部件二维码代替了对照纸质送货单的逐项清点。

2)结合质检环节对质检数据的附加,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直接获取质检信息,节省了质检单流转、比对环节。

3)零部件信息(供应商、批次、有效期等)直接作为入库记账依据,减少了人工录入环节,同样大大降低了出错概率。

3.2.3 发料出库及接收环节

为了做到精准的发料管理,在出库单明确出库货位和零部件后,通过扫描零部件条码,一方面对出库信息进行确认,另一方面对出库数据进行校验操作,防止错出、漏出;同时为了实现准确的线边库管理,在线边物料接收环节,同样通过扫描零部件二维码完成收料,整个操作环节的优点如下:

取消纸质出库单,整个环节通过PDA指令,结合二维码扫描完成。

通过实物扫描、比对,提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

3.2.4 制造环节

通过前面几道工序的不断赋值,零部件的履历已经相当丰富,集合了供应商、质检等相关内容,在制造环节通过扫描零部件二维码,实现零部件和产成品的绑定,更进一步丰富了零部件属性和产品档案,为后续质量追溯、售后服务提供了数据依据。其在制造环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基于二维码扫描的零部件信息采集、校验,操作方便,确保了产品质量。

结合二维码在各个业务环节属性(数据内容)的不断附加集成,使产品档案数据更丰富、更准确。

3.2.5 售后服务环节

一般常规的管理和手段都主要集中在厂内制造环节,而对产品售后服务,尤其针对大型工业产品,往往涉及的较少,一般是通过售后系统(过程文档)进行检索、查找、分析产品制造过程数据和零部件数据,作为售后、质量处理的依据。本案例结合“一码通”对上述管理做了进一步提升,充分利用了二维码的快速识别和数据存储、关联功能,通过扫描零部件二维码,可以快速获取零部件制造过程信息,辅助判断分析,提高了售后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综上,基于“一码通”的全面业务管理可以简单示意如图1所示。

3.3 “一码通”应用特点总结

根据前述对业务环节应用“一码通”的实际分析,可以看出“一码通”有效贯通了各个主要业务环节,切实提高了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

图1 “一码通”业务管理模式

1)基于条码扫描操作,使各业务操作方便、高效,数据采集、传递准确,确保了过程质量。

2)取消过程纸质单据,一方面避免了纸质单据在识别、传递、归档等方便的弊端,另一方面切切实实的降低了成本。

3)将传统意义上的零部件标识二维码升级为业务指令条码,使二维码不再是被动的数据载体,而是作为贯穿业务流程的指令条码,使各业务环节顺通、流畅,指导、推动业务流程的展开。

4)通过条码的过程串联,实现了企业过程数据的电子化,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为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

4 “一码通”推广应用价值

前面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一码通”管理模式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实际作用,下面我们来谈一下“一码通”应用的广泛性和推广价值。

客观的说,普通条码在制造企业的应用已经相对普及,其对数据识别和采集的便捷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作为条码应用升级版的“一码通”管理模式,则是对条码应用的一个质的提升,结合我们的实际应用,我们认为在制造企业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1)制造企业采购、质检、仓储、制造的业务流程相对统一和规范,其管理模式也具有相对的一致性,是“一码通”推广应用的实际基础。

2)精益生产、精益物流、智能制造是企业管理提升、产业升级的方向,“一码通”作为一种管理业务模式,为企业践行精益管理、推进智能制造提供了有效手段。

3)“一码通”管理在企业降本增效上的实际作用,也是其推广应用的价值所在。

4)以数据流推动业务流,以过程数据识别采集为基础,逐步丰富大数据,为企业未来的大数据管理奠定了一定基础。

任何管理模式的推广都有其一定的业务基础,就“一码通”而言,我们认为企业应在如下方面具有相当的基础:

1)覆盖采购、制造、仓储等业务环节的ERP、MES、WMS等管理信息系统应已具备,这是企业全业务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二维码作为一种识别手段,能有效串联各业务流程的基础。

2)企业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精益管理等方面要有一定的措施和力度,以确保“一码通”管理思想的实际落地。

[1] 百度百科.二维码[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二维码,2012.

[2] 百度百科.高压开关[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高压开关,2014.

[3] 维基百科.制造执行系统[EB/OL].https://zh.wikipedia.org/wiki/制造执行系统,2014.

[4] 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中国制造2025,2015.

Total business manage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based on two dimensional code

HUANG Shao-bo

TP399

:A

1009-0134(2017)06-0045-04

2016-08-10

黄绍波(1981 -),男,陕西西安人,本科,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及精益管理的研究。

猜你喜欢
条码出库纸质
热线互动
配方高架库空箱出库程序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浅析影响商品条码质量的主要因素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日杂商品条码质量现状研究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优化拍卖出库流程控制防范拍卖出库环节财务风险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基于NGA算法的舰载机机库出库调度优化*
ISSN条码的制作和印前输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