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君书法集评

2017-08-16 09:30
中华书画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明君金石学钤印

陆明君书法集评

陆明君的书法史研究具有扎实的功底,他在吉林大学古籍所师从丛文俊先生,受到了系统的治学训练。其专著《簠斋研究》,在资料的收集挖掘、对陈介祺学术贡献的概括评价、对金石学等相关知识的了解运用等方面,都显示出成熟的手法和宽阔的视野。近年来,他又把精力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的专题研究上,在赵之谦、罗振玉的基础上将这一课题推向更加细致和深入,而且超越了具体应用现象,从文字学和文化背景上进行分析阐述,使这一问题更具有学术价值。陆明君用自己的治学方法和路子证明,沉潜和坚持是一个从事学术研究者必备的素质和心理准备。

—刘恒(中国文联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古人论画谓“气韵非师”,好的学者书法也是如此,以文气为高,由积学而臻妙,非可与雕虫弄技者道。明君兄是书法家中的学者、学者中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是学养情怀的自然流露,兼碑帖之长而自成一种清雅、简古、萧散的个人面目,于当代中青年书家中,足称一时之选。

陆明君 朱敦儒《好事近》 34×41cm 纸本 2017年释文: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其一。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随意转船回棹,似飞空无迹。芦花开落任浮生,长醉是良策。昨夜一江风雨,都不曾听得。其二。朱敦儒《好事近》二首。明君。钤印:陆明君(白) 乙未作(朱) 自牧(朱)

—曾翔(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

篆刻研究所所长)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书家,无疑是当代书坛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书家适逢当代书法发展的契机,并从探索走向成熟,主宰了当代书法的大半江山。而这个群体的代表性书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伴随着困惑与苦恼,能否继续发展,跃上一个新高度,则是关键所在。而制约他们的核心问题并不是源自书法本体的技术层面,而是修养与心态。从这个切入点来考虑,这个群体中最具发展后劲的,应是有着扎实创作基础又具有全面修养者。而陆明君以其创作和研究上的双栖成果,成为了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个例。……没有文化修养的书法家只能是一个写字匠。而陆明君的文化根基打得很厚实,其知识结构不仅在书法方面,在历史文献、金石学、文字学、美术学等方面均有涉猎,这从其论文与著作中足可见证。而陆明君又并不是那种掉书袋类型者,他是极有才情的,所以既长于考证类文章,又能从心于当代书画批评。也正是他的诸多兼容,才有了不凡的创作能力。而最难得的是,其有虚旷的心胸,不骄不躁,淡然于名利,既能静笃于学术,又能放浪游心于笔墨中,体现了学人的求真风骨与艺术家的烂漫情怀。在当代书法充斥浮躁之风、文化品性严重缺失、后劲不足的背景下,我们从陆明君这里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代表了当代一批受过系统专业及学术训练的中青年书法精英,已开始发挥他们的才能,并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杨锁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陆明君在书法上的造诣是多方面的。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成果丰厚,具有自身的研究领域与特色,在碑别字及金石学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而且在书法创作上表现出突出的才能,其各体兼工,风格雅正,并具有个性与新意。其对古代经典作品的深度挖掘、技法的纯正与丰富、作品的书卷气与人文内涵等方面,都显示出其不懈的努力。并以理论为导向,在把握、塑造书法的格调上,体现出独具的见地与思考。

—吕金成(《印学研究》主编)■

责任编辑:韩少玄

陆明君 前贤论书句 34×34cm 纸本 2017年

陆明君 苏东坡诗 34×34cm 纸本 2017年

陆明君 归去来辞 34×100cm 纸本 2014年款识:晋陶渊明《归去来辞》,陆明君书。钤印:陆氏(朱) 明君之鉨(白)

陆明君 节录《滕王阁序》 34×100cm 纸本 2014年款识:节录《滕王阁序》,陆明君。钤印:陆氏(朱) 明君之鉨(白)

猜你喜欢
明君金石学钤印
金石学是碑学发展的重要节点
本期拉页
夏昶作品欣赏
担当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浅论陈介祺的艺术成就
孟子说仁德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水墨名家
《爨宝子碑》泐文及校碑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