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的研究

2017-08-17 09:56王国寿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效果情境

王国寿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作文成绩的高低往往决定正规学科成绩的高低。因此,作文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中关键一环,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中心”为主要教学理念,且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作文教学,不可将其看成是单一的灌输过程,而是多方面知識的融合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脱离教材束缚,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以“母爱”作文教学为例。在讲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吴菊萍的故事时,询问学生的感受,并让学生自由讨论,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此故事中,充分展现了吴妈妈对孩子的无限疼爱与牺牲,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作文写作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激励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可引导学生正确写作,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中学生而言,其逻辑思维尚处在发展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降低了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以“父爱”作文教学为例。在作文写作中,学生写作深度有限,且易出现内容“假大空”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此类现象,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形式播放一些有关图片、音像资料等,如父亲发来的短信、有关父亲的文章、父亲的工作生活场景等,并选《父亲》这首歌为背景音乐。利用这些生动、形象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之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你真的了解父亲的工作吗?”、“你有多久未和父亲谈心了?”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勾起学生的回忆,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以真实素材与情感为基础,展开创作。

三、重视素材积累

现阶段,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素材不足的问题。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为个别辅导书对学生的错误引导。通常而言,中学生阅读能力有限,李白、杜甫等历史名人生平及生活事迹成了学生作文写作的基本素材,无论是哪方面话题,这些历史名人总会出现在话题中,致使学生写作素材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发挥。所以,在日常语文写作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从而不断积累素材。在观察生活时,指导学生掌握目标对象与其他事物问的联系与差异,并善于通过小事物感悟大道理,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观察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长期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进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因为中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生活范围较小,单凭观察生活进行素材积累是不够的,还要在广泛阅读中积累素材。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阅读是写作基础,通过丰富的阅读,可拓展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理阅读,可摆脱时空限制,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中无法接触的事物,以此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提供可靠保障。

四、加强作文写作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就要保证写作情感真实,倘若胡编乱造,只会让读者感到虚假,无法产生共鸣,也就无法实现写作目标。所以,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调作文写作生活化,保证学生写作情感真实。

比如,以“父爱”作文教学为例,除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物描写写作技巧以外,还要从自身真实生活着手,通过对父亲动作、语言、思想等方面的描写,展现父亲的独特性。通过作文展示,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此形象真实存在,能够和创作者产生共鸣,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像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的描写,尽管很少描写父亲外貌,但从字里行间均可感受到父亲形象的伟大,作者抓住背影这一特点,展现出对父亲的爱,同时也体现了父亲对作者的爱。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平常的积累,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套路,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要自圆其说,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效果情境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