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赏析

2017-08-22 06:11王金文
关键词:颜体王琳颜真卿

□王金文

颜真卿书《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赏析

□王金文

《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是近10年来面世的最引人注目的唐代墓志之一。该石刻墓志对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宗教、葬俗等都有重要的价值,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现。

《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简称 “王琳墓志”,于2003年秋在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志石系石灰岩质,长、宽各90厘米,厚约18厘米,四侧线刻云纹装饰,唯下侧有一行楷书“开元廿九年记”(图一)。志文楷书,有界格,32行,满行32字,共计913字,现存洛阳师范学院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图二)。

“王琳墓志”盖呈盝顶形,顶刻篆书 “大唐故赵郡君墓志铭”3行9字,有浅界格,文字四周装饰有卷草花叶纹图案。外方四刹分别以细线镌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瑞兽,衬以芝云纹,雕工精美,古朴雅致(图三)。

因该志撰文者为死者王琳之夫、盛唐名士徐峤,碑志书写者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一代书坛宗师颜真卿,故墓志面世之初,即引起学界书家惊羡,赞为文书双雄。

图一

图二 王琳墓志文拓片

图三 王琳墓志盖

志主王琳家世显赫,系晋、隋时期名门望族,她与出身官宦世家、皇亲贵戚的丈夫徐峤可谓门当户对。王氏六代祖王士良,曾任北周吏部尚书、隋并州刺史。五代祖王德衡,曾任隋仪同大将军,《周书》《北史》有传。王琳18岁嫁与徐峤。晚年,徐峤出镇润州(治今江苏镇江市)时,王琳随行。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七月二十八日,王琳因身体病弱,不服水土,染疾去世。徐峤与王琳“一和琴瑟,垂四十年”,二人感情甚笃。徐峤对亡妻的品行十分推崇,“雪涕挥翰”,撰写的志文充满了悲伤和怀念之情。由于夫妇二人皆为虔诚的佛教信徒,根据亡妻遗愿,徐峤在佛教圣地洛都(今洛阳市)龙门附近为王琳卜选了一方福地,并于“其年十一月二日安厝于洛阳龙门西岗清河王岭”。这里“前瞻伊阙,傍对伊川。宝塔灵龛,尽为极乐之界;鲸钟鱼梵,常送大悲之声。即是楞伽之峰,自然解脱之岸”。一年后,徐峤去世,与妻子王琳合葬于此。

徐峤,字仲山,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源自东海徐氏,祖上历仕南朝。他少年聪慧,一生为官,曾任大唐润州刺史、江南道采访处置使、长乐建安等郡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等,《新唐书》有传。撰有《〈易〉广义》卅卷、《类二戴礼》百篇、《文集》卅卷等著作,皆已失传。他为官清廉,文藻胜人,曾就职于大唐王室,负责起草国文,受到皇帝褒美,恩赐“束帛珍玩不可胜数,朝廷恩渥,独倾一时”。长期在中央、地方任职的经历,为徐峤结识大唐的高官、才俊提供了机遇。这也是徐峤能托请颜真卿为爱妻书写志文的一个重要缘由。且颜真卿尊重信仰,熟谙佛道文化,长期与僧侣、道士交往,并热心宗教活动,其诗文、书法创作多与此有关。徐峤为佛家弟子、朝廷命官、当时名士,他委托颜真卿为亡妻书写志文亦合情理。

颜真卿 (公元709—公元784年),字清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26岁举进士,登甲科,曾任太子太师、殿中侍御史、刑部尚书、平原太守等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颜真卿才华出众,性情刚烈,为官清正廉洁,一生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不变其节,唐兴元元年(公元784年)被叛贼李希烈缢杀。他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又是中国书法史上独具一格的一代宗师。

人道是“字如其人”,对颜真卿来说真是恰如其分。颜体字极具特点,其用笔藏头护尾,雄健有力。直画为弓弩蓄势之形,其捺笔一波三折,韵味十足。笔画之间形成竖粗横细的对比式结构,在钩末、捺末挑出尖锋,可谓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方圆并用,圆劲有力。颜体字整体风格端庄伟岸,稳健厚重,筋力丰厚,大气磅礴,饱含刚正威武之气节,呈现堂堂君子之相。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的书法遗存,据说有138种之多。其楷书代表作有《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现存西安碑林,是颜真卿71岁(公元779年)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后世评之为:笔法纯熟,端庄伟岸,雍容雄秀,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他壮年成名期的代表作品有《多宝塔感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现藏西安碑林,系颜真卿44岁(公元752年)时书写的。此碑丰腴雄浑的颜体风格已成,早期楷书的瘦劲遗风犹存。1997年10月,河南偃师首阳山镇出土、现藏偃师商城博物馆的 《郭虚己墓志》(全称《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也是这一时期的楷书作品,书写年代较前者略早两年。颜真卿上百种书法遗存均系中年以后所书写,独缺其早年作品,这对研究颜体书法的发展演变殊为遗憾;而颜真卿32岁所书写的《王琳墓志》,恰恰弥补了中国书法史上的这一大缺憾,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王琳墓志”是目前所存最早的颜体书法文物,它将我们追寻一代书法大师的书法演变之路向前推进了10年,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颜体书法发展的来龙去脉。史载,颜真卿习字之初,先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大家的特点,广收博取,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家。《王琳墓志》的书法,明显保留着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及初唐的欧(欧阳询)、虞(虞世南)、褚(褚遂良)、薛(薛稷)的遗风,字体周正端庄,用笔方折劲秀,结体平整稳重。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未形成后期刚劲浑厚、雄健宽博的颜体风貌,但是已显现用笔劲健遒美、宽博浑厚之风格的雏形。可以说,颜真卿书写此碑时,已奠定了颜体书风的基本格调。

另外,关于这方弥足珍贵的《王琳墓志》,学界至今尚有难以放下的心结:一是该墓志出自民间,系盗掘出土,确切的出土时间、地点及相关资料不详;二是面世的拓片有不同的两种,显然出自两方雷同但又有区别的墓志石,这不能不令人心生疑窦。两方王琳墓志究竟是同时镌刻的一式两份,还是被人仿刻的一真一伪?这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值得方家深思。

附《王琳墓志》录文:

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

夫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徐峤撰

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颜真卿书

赵郡君王氏,讳琳,字宝真,族望太原,胤承仙胄。珪璧济美,弈业其休。六代祖广昌郡公士良,周小司徒、吏部尚书、隋并州刺史。五代祖德衡,隋仪同大将军,并周、隋史有传。高祖武英,隋枣阳公、皇朝左卫大将军,尚咸宁县主。曾祖神感,判凉府节度、西州长史。祖仁肃,尚乘直长,并伟才湛识,彪武炳文,贵戚增荣,戎麾总寄,清仕令望,克传家声。烈考献,袭枣阳公,糠粃名实,优游琴酒,抱素高尚,八十而终。夫人弘农杨氏生一子一女,子听思,未仕而卒,女即赵郡君焉。于昭淑仪,实著令范。吾见其懿,可略而言尔。其生韫惠和,性克柔婉,孝慈穆于中外,礼乐备乎周旋。丝絍组紃,彩就雕缕,凡曰女工之妙,自然造微。载惟女史之规,宁俟师姆。

我先太夫人重笄枣之行,难齐姜之选,允择四德,遍于六姻。谓求宜家,俾正妇道,年甫十八礼归吾门。事舅姑,奉蘋藻,节环佩之响,整山河之容,温如曒如,有典有丽。余自弱冠登于宦途,克俭克勤,靡私靡费,尝无囊箧之蓄,固存俸禄之余。初不愆甘脆之资,终能广散惠之义。由是中外戚属钦裕慕仁,若众鸟之赴春林,族云之归晴阜矣。开元中,亟丁二门艰,罚其居丧之节,动必加人,号毁之深,气积成痼。余既出镇,随泛江皋,允遵辅佐之宜,不惮东南之厉,居诸卑湿,岁月沉沉,冀蠲无妄,将叶勿药。天乎可问,曷祸我贤!以今辛巳之年秋七月二旬有八日,薨于润州之正寝。呜呼哀哉!载惟平昔,禅寂为行,暨属纩之际,真性转明。泯苦空,绝恩爱,慧心普至。挥手谢时,犹托以祀绝荤血,敛唯缦素。卜宅龙门之上,幽凭净境之缘,敢怀雅言,宁忍夺志。危旌旅榇,泝江而回,男行女随,哀哀不绝,万里孤帆,爰届洛都。即以其年十一月二日安厝于龙门西岗清河王岭,从遗语也。前瞻伊阙,傍对伊川,宝塔灵龛,尽为极乐之界;鲸钟鱼梵,常送大悲之声。即是楞伽之峰,自然解脱之岸。岂比夫北邙之垄,西陵之原,白杨萧萧,夜杂鬼哭;苍烟漠漠,昼掩魂游者乎!子旻、昙、晕,女苕、菲、萼、兰,天生之孝,孺慕之哀,举声殒绝,感恸行路。峤一和琴瑟,垂四十年,中馈正言,作程作则。妇礼可以久敬,母仪可以训时,奈何双飞忽伤孤翼。抚存追往,吊影何言?不堪长簟之悲,聊发鼓盆之响。雪涕挥翰,敢志鸿妻,其铭曰:

凤皇于飞,和鸣锵锵。婉娈家室,兰芬蕙芳。追想妇则,言容允光。载惟母范,慈训克藏。织絍紃组,浣濯衣裳。能谦能顺,有朴有章。从予镇守,遐赴江乡。奈何沉疾,匣剑孤亡。一遘凶变,六姻感伤。痛乎鳏夫,忍见此殃。愁看苦月,泣对空牀。况卜宅兆,永诀泉堂。龙门之阳,伊水汤汤,贤妇冢傍,福地无疆。

(作者单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秦秀林]

猜你喜欢
颜体王琳颜真卿
你的颜体写对了吗
小小书法家
颜真卿拜师
科考要凭真本事
小小书法家
王琳等
劝学诗
王琳
王琳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