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策略研究

2017-08-22 00:26饶素玉
求知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新常态高职院校

饶素玉

摘 要: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新增的重点任务。文章通过研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现状和成因,有效发掘解决策略,从而唤起高校对离校未就业学生问题的重视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维持社会稳定。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院校;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院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调查的现实意义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关注刚出校门但暂没找到工作的那部分学生,对促进高校的就业质量和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新常态下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推动高职院校的全面改革,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离校毕业生未就业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离校后不就业的原因。

在本次调查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群体中的未就业原因归因为四大类:55.6%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后不就业的原因为没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20.3%的毕业生选择的原因是家人能养活自己暂时不想去工作;18%的毕业生处于跳槽的阶段;6.1%的毕业生正在筹划创业,不愿意为他人打工。數据表明,与“70后”甚至“80后”相比,“90后”更为注重自我意识,敢于向“铁饭碗”说不,始终坚持“只找自己喜欢的”。

(2)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业分布特点。

在对200名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传统意义上较热门的专业,如工商行政管理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不再像以前那样是“香饽饽”。此外,因高职院校受办学条件和办学资质的限制,像表演艺术和艺术设计这些专业的学生,很难像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能很快地找到称心的岗位,因为这两个专业就业与才华、机遇、资质等因素息息相关,有趣的是这两个专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较多。

(3)高职院校针对问题的普遍做法。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就业工作的人员、经费、设施、场地等硬件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在“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等软件方面尚未完全开展,离校未就业的学生存在联系方式变更、信息跟踪困难等问题。

3.高职院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策略与探索

(1)建立“就业后”精准服务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已被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服务已由国家购买,由下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具体负责。高职院校在离校未就业工作方面还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学校应建立精准的“就业后”服务管理机制,在人员、场地、经费上予以增持,为毕业生精准的发送实施“一对一”重点帮扶,跟踪服务未就业毕业生,落实扶持政策[1]。

(2)建立多方合力的离校学生管理机制。

针对离校未就业学生的管理工作现在还是各自为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部门及各个高校之间缺少固定的动态数据库。搭建多方合力的政府与高校之间互通的毕业生数据平台势在必行。高校要发挥作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桥梁的搭建作用,制订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关系表,用活人才机构的信息资源,真正实现用人单位、人才市场、高校和离校未就业学生之间的无缝对接[2]。

(3)要扩充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对离校未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高职院校应该扩充就业指导老师的队伍,让他们接受专门的职业指导师理论学习,并组建一批稳固的队伍,专门针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后续跟踪、调查并做好后续就业指导服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学生离校后跟母校完全脱离关系,母校也无法掌握学生后续信息的尴尬局面。

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应引起校方和社会充分的认识和重视,探索建立科学的帮扶机制,对于维护社会、学校稳定和谐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李小燕,李雄文.福建省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探析.山西青年,2016( 2):39-40.

张 炜,朱倬然.试论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改革与开放,2016(20):91-92.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新常态高职院校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