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下河北企业对外交流对策措施研究

2017-08-24 07:35张楠楠
关键词:对策措施跨文化交际

张楠楠

【摘 要】现阶段河北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然而人才结构、文化冲突、价值观念、经营管理等实际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经济利益损失。为更好树立企业形象,营造对外交流共赢局面,论文将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相结合,通过剖析河北省企业“走出去”现状与问题,SWOT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政府、行业、高校、企业“四位一体”相结合的对外经营合作新思路。

【Abstract】 At this stage, enterprises in Hebei province "Go Out"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owever, the actual problems such as personnel structure, cultural conflicts, values, management and so on, have brought some economic benefits to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corporate image,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paper integrates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Hebei enterprises "Go Out", researches the actual case with SWOT, then puts forward new ideas of external business and cooperation ,the idea is "Four in One" which integrates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河北企业;对外交流;对策措施

【Keyword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of Hebei ; external exchang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04;C9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49-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河北省作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基本形成了能源、汽车、化工、石油、电子、轻纺等产业布局,并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然而,具体产业需要由企业支撑,我省积极组织各个行业、企业与国际强势、高端企业对标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以此提升企业国际知名度与核心竞争力。随着企业对外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文化价值、管理方式、运营理念等方面逐渐涌现出一些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分歧、冲突,甚至“文化休克”现象。由于跨文化交际策略能力有限,导致企业管理者和当地员工在目标文化下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将企业对外交流途径置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研究,有助于提升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程度,为企业增加经济收益提供理论支持。

与此同时,河北省发挥独特地理优势,发展铁路、公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构建陆海空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体系,着力打造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旅游与发展大会等机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出口,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省内部分龙头企业积极承担境外工程建设,开展新能源、基础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的国际合作。因此,有效抑制由文化差异产生的负面作用,探寻跨文化背景下企业“走出去”的实施途径,具有较强的实际應用意义,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企业在对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河北声音,弘扬燕赵文化”的重要使命。

2 文献综述

为全面论证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动态,利用图书馆和电子数据库等方式,查找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企业“走出去”战略、河北省企业对外交流等相关著作、期刊和文献资料,分析并总结当前针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河北企业“走出去”路径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通过对驻外商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突出社会对外派人员语言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显性需求[1]。分析研究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的认识误区,提出整合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双培”新模式及相关建议。

第二,以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为契机,阐释并讨论外贸企业商务英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进而提升企业对外交往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实现企业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共体效应”[2]。

第三,分析河北企业在“走出去”进程中面临的投资规模、产业、政策等方面问题,提出壮大企业“走出去”的主体部分,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发展多元化区位规划的新举措[3]。以银行为例,积极探索发挥银行国际化、多元化、一体化的特色与优势,加大支持省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与海外业务。

第四,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通过缓解产能过剩,政府帮助河北省企业走出困境,迈向世界[4]。通过抽样调查,分析行业、跨国人才、法律法规、海外保障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指出政府应大力发展企业“走出去”战略,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第五,以周边国家为依托,通过推动河北省钢铁、建材等优势企业资源配置国际化,建立企业境外战略资源生产供应基地,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从而加速企业对外交流的脚步[5]。

综上所述,省内外专家、学者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企业“走出去”、企业文化有所涉及。但在针对企业“走出去”的研究中,更集中于企业自身或政府机构的策略,并没有提及其他有利因素,如行业、高校等。而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献,仅仅涉及文化间差异的解决方法,没有将文化价值转化为促进企业生产的动力之源。因此,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不同文化间语言与非语言文化交际差异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政府、行业、高校、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助力企业对外交流活动,都是本文的重点阐述对象。

3 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与影响

作为抽象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任何一个族群(国家、民族、企业、家庭等)长期创造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行为规范、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此群体整体意识衍生的一切社会活动。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由于本族语与目标语人群在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和交际方式中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置身其中的企业形成特定的“文化烙印”,在企业理念、管理制度、经营模式、交流沟通中存在一定差异[6]。因此,是否重视文化差异,是否能够适应、尊重不同文化,对企业“走出去”的成败发挥重要作用。

理想的跨文化交际效果是将积极的文化迁移、文化定势和适度的文化移情相结合,对交际双方的认知和情感产生正面影响,有效实现交际目标。随着河北省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跨文化管理在企业的决策与执行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特别对文化价值观念重构、企业员工语言交际、管理经营合作策略三方面影响深远[7]。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已适应彼此文化与管理模式,通过吸收对方文化的精华,弥合文化差异,同时以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审视和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企业应帮助员工掌握本族语和目标语言的结构与表达,理解文化深层内涵,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避免由于语言交际误解引起的经营损失;企业在对外交流中应用合作策略,有助于促进交际双方文化适度移情,解决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实现文化融合,达成认知和情感的“双赢”与共鸣[8]。

4 当前河北省企业对外交流的现状与问题

河北省企业“走出去”不仅实现了数量增加,更有质量飞跃。根据2016年1至6月河北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我省备案(核准)对外投资项目74个,对外投资总额达到24.8亿美元,同比增长9.3%,其中中方投资额为23.8亿美元,同比增长47.1%。我省企业继续保持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势头和信心。例如,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开启国际产能合作新局面,将海外直接并购的首個长流程钢铁生产基地项目正式投入运营;石家庄、廊坊两市受境外投资大项目拉动作用的影响,对外投资增势迅猛;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俄罗斯哈弗汽车制造项目取得新成效,成为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投资的亮点;新奥生态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并购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联信创投有限公司,反映出河北省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实力增强;河北华通线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坦桑尼亚永兴电缆有限公司增资500万美元,成为对外投资新趋势,为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深度拓展国际市场注入了活力。

河北省对外交流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走出国门的企业也面临部分问题:

一是人才结构不均衡。缺乏既有专业技术,又熟练掌握外语、国际商务、法律,且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是文化冲突起摩擦。一些企业习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待当地风俗习惯,难以理解当地人的行为、观念,导致企业共同合作困难;

三是价值观念相径庭。国内企业积极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时间之外员工常常主动加班,而企业走入受“个人主义”与“隐私”价值观念影响的西方社会时,常常认为员工消极懈怠,工作积极性不高,致使企业频频陷入劳资纠纷;四是经营管理难统一。

企业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应尽量做到公正、公平,按照员工的贡献与表现给予相应的奖惩,避免人为造成员工间的文化隔阂。

5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河北省企业对外交流的对策措施

5.1 发挥政府“桥梁”作用,为企业对外交流搭桥铺路

通过政府首脑会议、交流互访等活动,积极加强国家间友好往来,推进互联互通工作,建立稳定、融洽的多边外交关系,积极推行国际相关产业合作,实现各国经济互利共赢;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对目标国的具体资源和市场供求进行深入论证与调研,寻找相互之间合作的切入点,从而制定出完善、详细的发展与实施计划;根据企业的海外生产特点,建立专项产品基金,制定降低贷款利率或延长还款期限的优惠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善保险及审查体系,有效降低企业对外交流合作经营的风险,为审查通过的项目提供风险评估、收益分析等服务,强化企业海外运营管理的监督力度。

5.2 发挥行业“灯塔”作用,为企业对外交流引航指导

相关行业建立企业海外经营专项信息服务平台与网络,及时更新目标国家或地区贸易、投资政策,为双边企业交流合作提供便利条件,推进我国企业对外交流进程;行业协会应促进企业间合作,形成联合产业链,降低单独企业投资风险,合理优化企业结构;定期举办国际交易博览会或商贸展会,为企业提供展示技术、产品的机会,促进同类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分享,展示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

5.3 发挥高校“智库”作用,为企业对外交流提供智力支持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等学府,河北省高校众多,为企业语言文化培训和跨文化知识与能力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选拔具有海外学习、生活背景的师资,不仅仅培训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知识点,还包括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时间观念、商务礼仪等;组织企业参加跨文化交际冲突模拟实验、外国文化适应演练等实践活动,找到企业人员在交际过程中的不足,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提前让受训者直观感受并亲身参与,从而减少在目标国家工作的不适应性;此外,高校通过广泛调研分析向企业提供科学、专业的数据,为企业的海外经营提供参考。

5.4 发挥企业“方舟”作用,乘风破浪,激流勇进

对我省企业而言,认清并遵守自身内在发展规律,看准时机,将民族品牌国际化尤为重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好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模式与经营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树立风险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合理扩张规模;充分做好对外交流合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熟悉、掌握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政局;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投身公益事业,传播良好企业形象,走合作共赢之路。

【参考文献】

【1】刘英茹,吴永立.河北省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3):90-92.

【2】杨红光.践行国家开放战略,助力河北经济转型——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J].河北金融,2015(5):16.

【3】孙焕章.企业“走出去”中的困难与对策——以河北省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5(2):16-18.

【4】赵雷雷,李珊珊.关于加快我省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建议[J].河北企业,2015(1):36-36.

【5】夏莹.创新企业文化培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石油教育,2015(5):15-18.

【6】史兴松.外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需求分析[J].外语界,2014(6):79-86.

【7】罗明燕.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中跨文化交际策略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14):97-98.

【8】于新东.中国企业“走出去”须练好“四门功课”[J].对外经贸,2013(6):7-9.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跨文化交际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