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智库 服务辽宁振兴

2017-08-26 19:47李雪
经济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智库辽宁

李雪

编者按:2015年1月,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印发,标志着我国新型智库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为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近年来,辽宁社会科学院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建设省委省政府的新型智库、建设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殿堂和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高地”的功能定位,坚守政治导向,突出智库功能,注重基础研究。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社会科学院第十九届院长联席会议暨首届智库论坛》上,辽宁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姜晓秋结合近年来该院智库建设的实践与成果,交流了该院对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本刊将姜晓秋院长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姜院长,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特别是《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印发,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地方社科院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设新型智库,请您谈谈贵院对新型智库建设有哪些思考。

姜晓秋:好的。对新型智库建设,我院主要有以下三点思考。

在近年来我院智库建设的实践与发展中,我院党组清醒地认识到,地方社会科学院要想履行好智库使命,发挥好智库作用,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准确把握新型智库建设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把智库建设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不断提升新型智库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活力,促进智库建设稳步推进。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贵院新型智库建设的这三点思考。

姜晓秋:我院的三点思考是:

第一,准确把握新型智库建设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提出既要打造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又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而言,它具有学科建设的导向,而新型智库则主要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我们认为必须准确把握新型智库建设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辩证关系,不能简单片面地将二者割裂开来,而必须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

一是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以基础理论研究为支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是以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外交问题为主,属于应用对策和战略研究,但它必须以雄厚的基础理论研究作为支撑,必须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战略研究并重。只有进一步完备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和理论体系创新,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才能为开展多学科综合发力的智库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确保了新型智库建设的方向。新型智库具有“党库”和“民库”的特点,作为“党库”,必须坚持为党委政府服务的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的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也是确保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新型智库同时又是“民库”,“民库”的特性决定了新型智库必须关注民生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只有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产生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三是新型智库的中国特色有赖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新型智库必须要有中国特色,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就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突出民族性、时代性和专业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中国特色,体现民族特点,坚持民族自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只有在哲学社会科学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实际为研究起点,突出问题导向,才能体现智库的原创性和时代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此为基础,既体现系统性又突出专业性,把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针对性对策研究作为主攻方向,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型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始终坚持把新型智库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智库建设提出的要求。辽宁社会科学院党组始终坚持将把握振兴主题、贯穿开放主线、突出专业特色、强化调查研究、实现机制转变、保障内容创新作为辽宁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近年来通过《辽宁智庫》、《信息专报》等载体,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提供最新智库研究成果。2015年全院向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提供了近百篇研究报告,有54项获得了国家和省级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批示就有8项。2016年上半年,我院有16项研究报告获得副省级以上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批示有9项,超过了2015年全年的总和,还有多项成果直接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规划、政策,为政府管理和公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是始终突出振兴发展主题。在新型智库建设中,辽宁社会科学院始终突出振兴发展主题,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突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的顶层设计,先后完成了《辽宁推进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思路研究》、《辽宁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研究》、《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沈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城市总体规划(2010-2015)实施评价报告》、《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沈阳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沈阳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沈阳市大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沈抚新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批战略规划。同时根据全省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领域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区位条件优越、具有沿边沿海等地区发展特色的特点,找准辽宁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中的位置,着重研究如何将自身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四化同步”发展的原则,侧重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为支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等重要发展空间上,加强对策研究,完成了《后土地财政时代辽宁土地财政转型研究》、《“十三五”期间辽宁打造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区的规划建议》、《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路研究》、《支持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促进辽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关于“十三五”期间培育辽宁经济新增长点的研究》、《多渠道增加辽宁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辽宁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对策研究》、《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对策研究》、《支持非公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领域的对策建议》等一批研究成果。

针对解决市场化程度不高、国企活力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创新驱动力不足、区域间协调发展不够等问题,就辽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供给侧改革建立了重要智库需求清单,完成了《辽宁科技金融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亟待破解》、《建议以异地商会为抓手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破解辽宁软环境建设存在的五大突出问题》、《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的对策》、《小泳装成长为创意产业、产业再造生态创新城市——葫芦岛产城融合模式为城市转型提供新动力调查》、《辽宁实施电能替代战略应对雾霾天气的对策建议》等一批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发挥了新型智库的重要作用。

二是始终贯穿开放发展主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路径研究的要求,辽宁社会科学院从国家开放战略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顺应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由过去侧重向东开放,到今天东西双向开放的变化趋势,紧紧抓住国家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的重大机遇,依据辽宁地处“世界中心岛”和“东北亚枢纽”地位的区位优势,把“一带一路”战略始终作为贯穿于新型智库研究的主线,引导科研人员加强对辽宁发挥连接和拓展丝绸之路南北两线门户和纽带作用的研究,鼓励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的对接对策,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建设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研究,加强对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与辽宁的相关合作机制及平台建设研究,探索辽宁连通日本、韩国、蒙古国、俄罗斯、朝鲜等国建立合作的新机制,完成了《以跨境旅游自贸区建设推进东北四省区快速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辽宁与日本的经贸合作》、《欧亚经济联盟:理想与现实》、《东北亚自贸区建设提振亚太经济》等一批研究成果,得到了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三是始终注重把握专业特色规律。新型智库机构必须是专业化研究机构,这就决定了智库的专业性特点,也形成了智库自身的专长特点和特色。在新型智库建设中,辽宁社会科学院注重把握专业特色规律,发挥地方研究特色,按照总书记“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要求,建立了四个各具特色的专业智库研究中心。“辽宁振兴发展中心”注重辽宁振兴发展战略研究的长期性和预测性;“朝鲜半岛研究中心”注重欧亚大陆桥建设战略研究的前瞻性;“辽宁抗战文化研究中心”注重打造东北抗联史、东北救亡运动史、东北义勇军史、中共满洲省委史和东北军党史等智库研究集群,突出研究的独特性;“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顺应文化与经济融合的时代性,着重研究老工业基地文化改造、转型、升级的规律性。我院通过四个专业智库的协同发展,注重发挥新型智库建设的专业特色。中心成立以来,专业特色正在显现,以抗战文化研究中心为例,该中心《关于研究东北抗日联军后期的意见》获得中央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发挥了专业智库的咨政作用。

四是始终强化调查研究。新型智库突出为党委政府服务,突出应用对策研究,其职责就是解决人类和国家以及民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理论问题也包括实践操作问题,如何发现这些问题,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有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智库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能力,才能精准定位发现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智库研究,使得智库研究工作接地气,所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同样“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咨政建言权”。

近年来辽宁社会科学院始终注重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提升智库捕捉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百名学者进百村、百名学者下基层、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走转改以及在省内各市地县区建立调研基地,有针对性地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围绕政策盲点问题,开展“政策型”调研,多方面收集情况,及时给各级党、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补充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二是围绕社情民意的热点问题,开展“民意型”调研,把群眾呼声、百姓意愿及时反映给党委和政府,供决策参考;三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点问题,开展“参谋型”调研,提高调研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贴近度”;四是围绕改革与发展的难点问题,开展“经验型”调研,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并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成果。持续不断的调查研究使科研人员能够了解鲜活的第一手材料,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一大批调研报告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得领导批示,有的直接进入决策。

五是积极探索实现机制创新变革。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容创新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保障。从目前的实际来看,新型智库建设的机制创新亟待实现八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一是选题方式要由过去根据研究人员兴趣使然的“自选动作”为主,向今后由政府、企业、部门需求的“规定动作”为主转变。二是研究重点要由过去重视对历史经验的事后总结,向今后重视对重大问题前瞻性、预测性研究的转变。三是参与决策方式要由过去的“一事一议”的快速反应,向今后长期跟踪研究、以大数据为支撑、实现权威信息成果发布转变。四是研究模式要由过去善于基础研究著书立说,把学问做“厚”,向今后善于生产智库产品,把学问做“精”转变。五是研究方要由过去关门研究、网上查询,向今后选题和数据来自实践,对策更有操作性转变。六是组织方式要由过去注重课题立项的事前激励,向今后建立智库需求清单进行事后激励转变。七是组织形式要由过去以研究所为单位“一家一户”的科研组织形式,向今后多部门、多单位的智库联盟、协同创新的科研组织形式转变。八是合作方式要由过去重视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库产品提供方之间的同行合作,向今后注重与政府、企业、市场主体需求方的跨界合作转变。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为新型智库内容创新提供保障。

第三,不断提升新型智库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新型智库建设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新型智库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新型智库职能作用发挥上,核心问题就是智库满足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具体体现在解决公共问题和外交问题的能力上,也体现在智库培养人才上。因此,发挥智库的能力作用,重在提高新型智库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创新研究方法,完善科学研究手段,采用先进的研究工具。智库研究方法不仅包括实地考察、文献考察等方法内容,更包括依靠数据建立起来的综合分析研究方法以及国际先进的标准化研究工具手段的使用,只有研究工具方法体系先进科学,研究结果才能科学可靠,智库产品才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因此,提升智库能力,就要提升智库研究使用科学方法的能力,这是建设新型智库创新科学研究方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智库服务工具能力的体现。

二是加强对外交流,扩大智库视野,提升智库格局定位能力。对外交流是智库自身提高格局、形成智库视野能力的途径和体现。智库发现的问题,放在什么样的时空维度格局中去定位研究,这是智库视野能力。智库的视野格局体现智库能力所在,构筑新型智库的研究视野体现智库格局站位,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大视野都是大世面交流的结果,扩大对外交流,建立环球国际视野,从大视野中定位国内外问题,这是智库的格局意识。通过对外交流,知己知彼,让智库人员走出去练就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才能出大手笔智库成果。目前智库研究普遍对国际问题了解不深不透不前沿,研究滞后于经济参与国际化程度,导致经济上对外开放,智库研究领域闭门造车。因此,加强智库对外开放和交流迫在眉睫。

三是打造智库队伍,培养专业人才。新型智库建设,关键在人才。智库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成果,不可能建设一流的智库。地方社科院要紧紧抓住选才、育才、用才等重点环节,创造一个有利于智库人才自由发展、竞争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培养、凝聚一批政治强、学风正、学术造诣深、有较高知名度的人才,发现和使用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在相关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扶持一批学术功底扎实、勇于开拓进取的学科领军人才,更主要的是按照智库研究要求对现有研究队伍实现研究转型,培养智库人才。要做到这些,必须依据国际智库规范要求和党对新型智库建设相关要求,对智库人才进行专门培训和打造,从而提升智库人力资源业务素质,这是提高智库生产力的根本所在。

四是构建完备的决策咨询制度,让智库人员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政策。智库必须始终保持与服务对象的同步性,了解对象需求,才能开展有针对性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智库产品,智库的服务作用才能更好发挥。为此,要完善政府决策咨询制度,把智库研究纳入科学民主决策的环节和程序,突显智库对科学发展的职能作用,这是实现我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能力的途径和体现。

同时要广开融资渠道,培养智库产品市场,提升智库研究资金融资能力。除了改革智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适应智库发展的资金管理制度外,研究资金投入是提升智库能力的强有力的保障。充足的研究资金是智库研究实力的体现。保障智库发展必须按照研究问题导向制配备和筹措充足的研究资金,同时要从维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允许智库机构的智库产品按劳按值交换,获得合理合法合情的人力资源支出补偿。为此,要搭建智库公共服务融资平台和培育智库产品市场,解决智库研究资金来源,并让智库机构成为智库产品市场的主体。以智库产品购买制形成智库产品市场的竞争机制,对新型智库研究资金实行法制化的资金管理制度,使得研究资金成为智库研究的保障和驱动力。

记者:姜院长,您的谈话,使我们了解到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近年来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敢想敢为,知行合一,取得了丰富的智库成果,充分发挥了智库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作用。贵院勇于将想法付诸实践,勤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开辟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相信通过辽宁省社科院的思考与努力,能够推出更多优秀成果,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使智库更好地服务辽宁省振兴发展。

感謝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

(责编:玉山)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智库辽宁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微智库
微智库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