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屯垦戍边精神研究

2017-08-26 00:02岳光李一鸣
经济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发展需求组织形式

岳光+李一鸣

摘 要:屯垦戍边是历代政府为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强化边疆地区政治控制、推动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的发展战略。以“顾全大局、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内核的屯垦戍边精神是对我国屯垦戍边事业的精神脉络的高度总结,是对新中国屯垦戍边战略的精神内核的高度精炼,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指导思想与价值积淀。

关键词:屯垦戍边精神 历史实践 发展需求 实践主体 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6-027-02

建国以来,新中國屯垦戍边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精神、人民革命军队优势传统与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等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在屯垦戍边事业的长期实践生成发展、并不断吸收时代精神而形成的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内涵系统、价值多元的精神文化。屯垦戍边精神以“顾全大局、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内核,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实践的产物,是在兵团屯垦戍边实践与屯垦戍边使命中形成,并随着屯垦戍边形式、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而形成的价值文明。

一、从屯垦戍边的历史实践来看屯垦戍边精神

精神是具有传承性的、在历史实践中积淀的,能够反映群体精神状态、凸显群体精神特征的思想本质,是应用历史实践归纳法对屯垦戍边事业、屯垦戍边人员、屯垦戍边活动进行地高度总结与精神凝练。在新中国60余年的屯垦戍边事业中,东北、海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屯垦戍边主体曲折发展、遍历艰辛、几度辉煌,为屯垦人提供了彰显精神成就、凸显精神状态、发挥精神活力的平台;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实践始终与国家的曲折发展息息相关,并始终受屯垦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民族环境、文化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并赋予了屯垦戍边精神以丰富的时代特征、历史内涵、现代活力。在屯垦戍边事业实践中,军垦创业者在严酷的边疆地区,历经艰辛、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顾全大局,取得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边疆社会和谐稳定、边疆面貌快速变化的辉煌成绩;屯垦戍边事业的辉煌成就集体体现了兵团人引以为傲的群体性精神风貌,全面反映了屯垦戍边事业的典型性群体特征,显现了屯垦人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顽强的意志品格、积极的生活热情、顾全大局的爱国情怀、敢于牺牲的生产行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因此,新中国屯垦戍边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发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服务边疆,推动边疆地区农工商经济体系一体化建设、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与民族文化交流、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重要的精神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从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需求来看屯垦戍边精神

屯垦戍边精神具有较高的时代性,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反映时代发展特征、彰显时代价值追求等;屯垦戍边精神的界定也应从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时代特征进行系统化把握,将屯垦戍边精神作为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发展所必需的本质性内容。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屯垦戍边事业持续、稳固、有序、和谐发展必须依托于优秀的屯垦戍边精神,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时代发展特征的屯垦戍边精神作为基础保障与文化保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60余年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其屯垦戍边事业已显现出诸多本质性、指导性的精神特征、精神本质与精神风貌,但并不能全面反映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全部精神内涵。因此,屯垦戍边精神界定应置于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长远发展背景下,置于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下进行系统把握与全面分析。从当前屯垦戍边实践来看,屯垦戍边事业发展初期,建设兵团职工等第一化屯垦人更多地体现了艰苦创业、顾全大局、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在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团结合作方面的精神风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转变,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也成为屯垦戍边精神的重要内容。随着屯垦戍边事业的持续发展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央对屯垦戍边事业提出了更多的、更高的新的要求,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屯垦戍边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因此,从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需求来看,屯垦戍边精神是为适应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长远发展需要、应对边疆地区外部环境、实现屯垦戍边事业发展新目标,在屯垦戍边实践中呈现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时代精神与精神动力,是更好履行屯垦戍边使命、承担屯垦戍边责任的价值追求等。

三、从屯垦戍边实践主体来看屯垦戍边精神

屯垦戍边精神反映了实践主体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理念与目标追求,是屯垦人主观能动性的客观体现;屯垦戍边精神的界定必须围绕实践主体进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实践主体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奉献服务,形成具有积极成绩的屯垦戍边规模与建设成绩。屯垦戍边实践集中体现了特色鲜明的群体性精神文化与精神品格,使得此类群体性精神文化聚合为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鲜明的屯垦戍边精神。虽然边疆地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与生态环境等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始终体现在兵团人等屯垦戍边主体的精神文化、核心观念与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始终的,并突出表现在:其理想追求都是为了建设边疆、发展边疆、服务边疆、维护边疆,推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社会进步、维护边疆地区国防安全、推动边疆地区文化交流等,并将自身发展、事业、情感甚至生命都与屯垦戍边事业与边疆发展紧密联结起来。屯垦戍边主体多是来自不是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个体,其因屯垦戍边使命而联结而屯垦戍边整体;其在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等精神文化的感染与传承下,甘于奉献、自强不息、不畏艰辛、善于创造、迎难而上,形成了屯垦戍边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从屯垦戍边事业的实践主体来看,屯垦戍边精神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屯垦戍边主体在长达60余年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发展边疆、服务边疆、维持边疆的长期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斗志、精神文化、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情感信念与精神面貌等。

四、从屯垦戍边实践组织形式来看屯垦戍边精神

精神文化是确保组织良性运行、事业健康发展、体制成功运转的重要保证,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有序发展、屯垦戍边使命的全面履行依托于“党政军企”四合一的特殊兵团体制,而屯垦戍边精神则成為确保特殊兵团体制良性运行的精神动力。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明确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起“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三大任务,这也是人民军队承担的基本任务,使得兵团体制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特殊性,要求兵团统筹“党政军企”四大职能、统筹应用“党政军企”诸方资源,并具备与其特殊体制相符合的特殊的精神文化;邓小平同志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依然要求兵团保持“党政军企”相结合的特殊体制;江泽民同志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为“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稳定新疆与巩固祖国边防的模范”,对屯垦戍边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挥好“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习近平同志要求“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中央五代领导集体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要求,既维持了屯垦戍边精神的传承性,又对屯垦戍边事业提供了时代性的基本要求,使得屯垦戍边精神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只有屯垦戍边精神丰富发展,才能推动屯垦戍边事业持续进行,才能持续壮大屯垦戍边事业发展规模、增强屯垦戍边事业的维稳戍边能力、推动兵地融合发展。因此,从屯垦戍边实践组织形式来看,屯垦戍边精神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屯垦戍边主体有序运行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促进屯垦戍边组织发展体制改革、运行机制创新,充分挖掘兵团特殊管理体制的潜能,促进兵团管理体制创新的精神文化与精神动力等。

参考文献:

[1] 李一鸣,李卓妮,黄城锐.文理分科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现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

[2] 李一鸣,常亮,郝祁霞.高校德育实践缺位的原因分析[J].高教论坛,2013(8)

[3] 李一鸣,王锐,李卓妮.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以文理渗透为视角[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

[4] 李一鸣,李卓妮.个体特质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发展需求组织形式
新时期防雷技术服务分析
电类实验课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方法讨论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