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不等于“活法”说
——对诗学“活法”说提出者的再探讨

2017-08-28 16:47姚敬文贵州大学贵阳550025
名作欣赏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诗论活法诗学

⊙姚敬文[贵州大学, 贵阳 550025]

文艺美学

“活法”不等于“活法”说

——对诗学“活法”说提出者的再探讨

⊙姚敬文[贵州大学, 贵阳 550025]

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中,出现一种观点,认为诗学“活法”说不始于吕本中,最先提出者当是北宋后期西昆体诗人胡宿。本文欲将胡宿提出的“活法”与吕本中的“活法”说进行一个比较,同中见异,更好地了解二人的“活法”在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二人“活法”说的提出、“活法”被赋予的内涵,以及所针对的弊端三个方面来分析比较。

“活法”说 胡宿 吕本中 比较研究

“活法”说是中国诗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中国诗学史上影响深远。张晶在《宋代的“活法”与禅宗的思维方式》中说道:“宋代诗论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归结到‘活法’的理论概括之下,而呈现其有机的内在联系,举此一纲,可挈众目,挽住‘活法’,可以洞悉宋诗转变之大势,又可观照宋代诗论中许多说法的共同基质。”可见“活法”说在诗论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活法”说的提出者,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两宋之交的吕本中,然而2009年,邓国军、曾明教授在《诗学“活法”说不始于吕本中——兼论胡宿对西昆体的继承和突破》(下文简称《诗学“活法”说不始于吕本中》)一文中提出“活法”说始于胡宿这一观点。另外曾明教授发表于2011年的《胡宿诗学“活法”说探源》(下文简称《探源》)一文又对胡宿“活法”说提出的渊源进行了研究探索,进一步为胡宿首先提出“活法”说提供依据。除此之外,曾明、王进等学者笔下还有一系列研究成果也是基于此观点上生发出来的。但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学术界持此观点的也仅是这几位学者,从研究成果上看没有更多进展,因此学术界对此观点持何种态度还不明确。就以上提到的两篇文章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来看,胡宿确实在吕本中之前提到“活法”,但笔者在细读此文后认为文章的证据链条并不完整,还有需要再探讨的地方。因此本文就诗学“活法”说的提出者表达自己的观点,笔者更倾向于诗学“活法”说的提出者是吕本中,胡宿的“活法”并不等于吕本中的“活法”说。

一、二人诗学“活法”的提出

《诗学“活法”说不始于吕本中》一文指出胡宿在其《又和前人》中首次提出“活法”一词,诗云:

作者傍边好见闻,速来就汝作比邻。诗中活法无多子,眼里知音有几人?尔许精奇花灿笔,岂容尘俗海翻银?老夫幸有千机锦,尚欠江头一浣新。

诗的内容是论诗,颔联中的“诗中活法”比吕本中的“活法”说早几十年。胡宿卒于1067年,吕本中生于1084年,再到吕本中的“活法”说提出,中间相差几十年的光景,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吕本中的“活法”说和胡宿的“活法”是否一脉传承。此诗所作以前人为谁,学术界对此还无定论。“诗中活法无多子”意思是欲使诗活,道理其实并不多,而且懂此道理的人没多少,故而叹“眼里知音有几人”。但是“活法”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呢,诗人并未言明。就本诗而言,胡宿指摘这位前人追求“精奇花灿”的诗风,不能容忍“尘俗”的诗歌审美追求,于是说他不懂“诗中活法”。联系当时诗坛西昆体盛行,诗歌雍容典丽,此处“活法”该是主张作诗要追求平淡自然,重视社会现实功用,所以有“尘俗”一说。也许作者认为仅凭一首诗中出现了“活法”一词并不能证明胡宿就此提出了“活法”说,于是又用其创作实践进一步加以说明。但在笔者看来,文章列举的这些作品更多是对西昆体的革新,展现其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并不能因对当时诗坛诗风有“变”就称“活法”,这样的“活法”说概念过于宽广,不同于吕本中的“活法”说。

另外,诗中提到的“诗中活法无多子”源于佛家用语,《探源》一文认为胡宿“活法”说的提出受到禅宗“但参活句,莫参死句”等教条的启示。文章指出,胡宿一生和禅宗交往甚密,经常和大师一起参悟讨论诗道,并列举了胡宿很多与僧禅相关的诗作,于是文章得出结论:“和僧禅关系如此密切的胡宿,当然对圆明禅师和守初禅师等人的关于‘活句’‘死句’之说是深知其义的。故他在与禅师同僚们论诗谈禅时,受其‘一法有形,翳如眼睛’‘但参活句,莫参死句’及‘遗去法缚’‘不离文字而说般若’‘以有为之法乞营佛事’及‘三教会同’等说的启示而提出为诗当用‘活法’,也是顺理成章的了”,“胡宿在此,是以‘佛法无多子’和‘诗法无多子’论‘诗’‘禅’之同。胡宿的‘诗’‘禅’合论,当是其(指“活法”)先声”。笔者认为上述结论还有待考证,虽然《探源》一文证明了胡宿一生与禅宗关系密切,禅宗中确有启示“活法”说的理论因素,但由此得出结论说胡宿受其启示提出“活法”说似乎是缺乏最直接有效的证据的,这只是作者的猜测和推理,并没有文献来证明胡宿因受禅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提出“活法”说。退一步讲,即使胡宿受禅宗这些影响而提出了“诗中活法”,也不见得与吕本中的“活法”说是一脉相承的。

而吕本中与“活法”说之间的关系则清晰明了,其“活法”说在他很多作品中都有出现过。其“活法”理论真正成型是在南渡后的绍兴三年(1133),他在《夏均父集序》中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活法”说: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而(疑衍)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谢元晖有言,“好诗(疑脱流字)转圆美如弹丸”,此真活法也。近世惟豫章黄公,首变前作之弊,而后学者知所趣向,毕(原作必,据《历代诗话续编》本改)精尽知,左规右矩,庶几至于变化不测。然余区区浅末之论,皆汉、魏以来有意于文者之法,而非无意于文者之法也。子曰:“兴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今之为诗者,读之果可使人兴起其为善之心乎,果可使人兴、观、群、怨乎,果可使人知事父事君而能识鸟兽草木之名之理乎?为之而不能使人如是,则如勿作。

除此之外,吕本中还提出了掌握活法的途径,即“悟入”,“悟入”说的提出是吕本中“活法”说的进一步发展和趋于完善的标志。吕本中在《童蒙诗训》中对“悟入”有详细记载:“作文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幸可得也。”《与曾吉甫论诗第一帖》对如何达到“悟入”也做了详细阐述:“要之此事,须令有所悟入,则自然越度诸子。悟入之理,正在功夫勤惰间耳。”

综上而论,胡宿仅仅是提出了“活法”,但对“活法”的要义并没有进一步阐述,因此并不能形成学说。胡宿的“活法”一词与吕本中的“活法”说是不是一脉相承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能就此下结论。而吕本中不仅明确提出诗学“活法”,而且给“活法”下了一个通达的定义,并给“活法”的运用指出了可行的道路即“悟入”,所以笔者认为胡宿只能是“诗中活法”一词的提出者,而真正提出诗论“活法”说的是吕本中。

二、二人对“活法”内涵的阐释

显然,仅凭“诗中活法”四字,并不能说明胡宿是先于吕本中提出“活法”说的,更重要的是二人“活法”说的内涵是否相一致。

关于吕本中“活法”说的具体内容,学术界基本上得到了共识,上述引文《夏均父集序》的中心论点即是“活法”,其对“活法”说含义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可概括如下:

一是诗歌创作要重视规矩、定法,但是也要有创作的主观性,自立新意,不能被这些规矩和成法所束缚。

二是追求“流转圆美”的艺术效果,摆脱生硬枯涩的诗风。

三是诗须有为而作,不能背弃兴、观、群、怨的基本要求。

四是诗须“待境而生”,不能“凿空强作”。吕本中在《与曾吉甫论诗第一帖》中说诗“惟不可凿空强作,出于牵强,如小儿就学,俯就课程耳”。《童蒙诗训》说:“作文不可强为,要须遇事乃作,须是发于既溢之余,流于已足之后,方是极头。”

五是诗须就篇论句、论字,不能孤立地讨论“句法”。吕本中也很重视研究“句法”,但在讲“句法”时,是立足于全篇而论的。《童蒙诗训》云:

陆士衡《文赋》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论也。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竦动世人。如老杜及唐人诸诗,无不如此。但晋宋间人,专致力于此,故失于绮靡而无高古气味。老杜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

吕本中的诗论著作《童蒙诗训》和《紫微诗话》中对“活法”内涵多有阐述,此处不再一一阐明。

根据上文可知,吕本中有言“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真活法也”。《诗学“活法”说不始于吕本中》一文进一步证明胡宿也曾用内涵丰富的“珠走盘”这一比喻对其“活法”说进行阐述。胡宿《谢叔子杨文惠诗》云:

老子诗名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藏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

三、二人所致力于革新的诗坛弊端

常言道对症下药,病症不同,下的药自然也就不同。所以了解胡宿与吕本中所致力于改革的诗坛弊端,自然对其诗文革新的主张和诗论有更多、更清晰的认识。

对于生活于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的胡宿来说,经历了西昆体辉煌的时刻,也见证了西昆体的衰落,他的诗风不可避免地深受西昆体的影响。西昆体兴起于真宗时期,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艺术上多师法李商隐,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形式的模仿层次,作诗用典丰缛,语言上辞藻艳丽、声律和谐、属对工整、雕润容丽,呈现出雍容典丽的艺术特征,但诗歌缺乏真挚感情,思想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胡宿作为西昆体后期的代表诗人之一,自然对西昆体的弊端有所感知,并身体力行地在创作中加以矫正,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读僧长吉诗》云:“作诗三百篇,平淡犹古乐。于言虽未忘,在理已能觉。天质自然美,亦如和氏璞。贮之古锦囊,访我杼山郭。杼山空崔嵬,然公久寂寞。中间三百年,寂寞无人作。何意正始音,绪余在清角。”可以看出胡宿在诗歌创作上不仅追求平淡,崇尚“天资自然美”,而且推崇“正始之音”,这点他在文集中多次提到。综合探究看来,胡宿推崇的“正始之音”并不局限于魏晋风度和建安后正始时期的文学,应该是符合儒学传统的雅正文学。所以胡宿的诗歌风格复杂多样,既有西昆体典雅工丽的风格,也有平淡自然的特点。胡宿这些作诗观念可以理解为两种情况,一是致力于扭转诗风,化绮丽为质朴;二是他对雅正诗歌的推崇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本质是一致的,即理解为提倡复古,是守盛唐诗歌之规矩。无论哪种情况,都与吕本中的“活法”说突破规矩不同。

综合来看,胡宿的“活法”与吕本中“活法”说致力于革除的诗坛流弊并不相同,自然其各自的诗学主张也各有所异。胡宿的这些革新主张并没有生成学说,更没有上升为“活法”诗论;但是吕本中的革新主张却凝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论,即“活法”说。但不可质疑的是,他们在诗歌革新的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二人在认识到当时诗坛存在的弊端后,都力求有所突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活法”说提出的文献证明或对“活法”说内容的阐释和充实,还是各自致力于革新的弊端来说,都不足以说明现在学术界所共同认知的“活法”说是胡宿首先提出的,更不能说明吕本中的“活法”说是在胡宿的“活法”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因为最重要的是没有相关资料证明吕本中是在胡宿“诗中活法”的启示下萌生了“活法”说。胡宿与“活法”说的关系也只是首先提出了“诗中活法”一词,而吕本中才是中国诗学“活法”说的创造者和最终集大成者。但是在宋诗的发展转型过程中,二人的诗学思想或诗学理论所起到的作用都不可忽视,至少其在改革精神上是一致的,即致力于扭转诗坛的弊端。所以对于胡宿,即使他的“活法”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我们仍须还原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吕本中的“活法”说要给予更多关注,以便更好地理解宋诗的转型。

[1]张晶.宋代的“活法”与禅宗的思维方式[J].文学遗产,1989(6).

[2]曾明,邓国军.诗学“活法”说不始于吕本中——兼论胡宿对西昆体的继承与突破[J].文学遗产,2009(5).

[3]曾明.胡宿诗学“活法”说探源[J].文学评论,2011(2).

[4]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文恭集》卷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吕本中.童蒙诗训[A].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文恭集》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作 者:

姚敬文,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

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诗论活法诗学
背诗学写话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活法
人生的“贪”
颠覆传统感官、开辟新诗境界
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及与性灵派的离合
活法
活法
开阔的视野 创新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