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关系遇冰点 新大使如何破冰?

2017-08-31 14:37
南方周末 2017-08-31
关键词:基斯俄美美俄

“单靠更换外交大使的方法,改善当前的俄美关系,是不现实的。美俄深刻的内在矛盾和接连发生的制裁与反制裁,决定了双方关系的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杜茂林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杨甜

高大、坚硬、充满棱角的俄罗斯驻美大使馆,迎来了新的主人——安东诺夫。2017年8月21日,他被俄罗斯任命为新的驻美大使。舆论普遍认为,俄罗斯的此次任命,是继续释放对美毫不妥协的信号。对前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而言,前面的路,荆棘密布。

“在我外交生涯的全部记忆中,俄美关系从未如此复杂,但俄美关系仍有转机。”这是安东诺夫2016年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对俄美关系的认识。他所说的转机,是指俄美双方在反恐领域的合作。不过,即使在这一方面,双方依旧分歧巨大。

大使馆的上一个主人基斯利亚克,在华盛顿待了9年。他的晚餐会,曾经高官云集,他的晚宴邀请,人人梦寐以求。如今,华盛顿的政客们为了避嫌,不敢见他。

“相比于前任基斯利亚克,安东诺夫既有国防部的经历,也有长期的外交经历,履历更为丰富,所谓的对美强硬,也一定是在维护国家利益基础上进行的。”亚太安全理事会“海军力量增长研究小组”中方主席张军社如是说。

与两位驻美大使个人命运沉浮相伴随的是,俄美关系历经多个轮回之后,再次跌至谷底。

猜中了开头猜不出故事的结局

基斯利亚克可能没想到,自己的结局会是这样。

2016年11月,“黑马”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在他竞选时关于俄美关系的一系列表态中,基斯利亚克似乎看到了俄美关系“春天将至”。

看到这点的,还有俄罗斯总统普京。他第一时间发去贺电,特朗普也予以热烈回应。“眉来眼去”之间,美俄关系看似一片光明。

历史的拐点,总会遇到拦路虎。

同年年底,还未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以俄罗斯介入美国大选为由,大规模驱逐俄罗斯外交官。奥巴马此举一箭双雕:既质疑了特朗普当选总统的合法性,又在与俄关系上,束缚了特朗普的手脚。对此,俄方虽有斥责,却也老练,冷处理了此事。俄方的克制,特朗普当然看在眼里。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刚刚参加完特朗普就职典礼,基斯利亚克踌躇满志。2009年3月,也就是在他就任驻美大使7个月之后,因为格鲁吉亚危机而暂时停摆的俄美关系,在日内瓦按下了重启的按钮。

那时,初涉美国政坛的他,意气风发,用“饭局”打开了在华盛顿的局面。辣椒味的伏特加、口感鲜美的黑海鱼子酱、独具俄罗斯风味的布林饼,都是他款待权贵客人的“特技”。

和基斯利亚克设想的一样,就职后的特朗普,对普京的态度一直较为暧昧,从未直接批评普京,还曾表示要与普京携手解决世界重大问题。

即便如此,依赖两国领导人政治意愿建立起的缓和趋势,却终究未遂人愿。

2017年2月9日,美国媒体报道,弗林曾在奥巴马宣布对俄追加制裁的前夕,与基斯利亚克磋商特朗普上任后解除该制裁事宜。由于弗林当时还未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涉嫌违反国家关于普通公民不能干预外交事务的法律,再加上他始终对真实情况闪烁其词,致使事件越描越黑,最终被迫辞职。

弗林的辞职,成为美俄关系和缓进程中倒掉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当然,在这一季现实版的美剧中,弗林的倒下,只不过是推动了“通俄门”剧情的发展。

基斯利亚克突然发现:他的在美朋友圈已经成为了被审视的对象。随即,美国司法部长塞申斯和“第一女婿”库什纳都被爆出与基斯利亚克交往甚密。巧的是,他俩都没有主动汇报和基斯利亚克会谈的细节。

干预门、泄密门迷雾重重

深陷“通俄门”中的基斯利亚克,眼睁睁地看着美国政治圈内此起彼伏的反俄声。

第二张多米诺骨牌也开始倒下。

5月9日,特朗普突然以“没有能力有效领导”为由,宣布解除一直对“通俄门”事件进行调查的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的职务。得知职务被解除后,科米向媒体曝光了和特朗普的历次谈话。

“弗林是个好人,希望你能放过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特朗普对科米的这句言辞,立马引来了种种猜测。美媒断言,这是“总统试图对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就其助手与俄罗斯关系所做调查施加影响的最明显证据”。

5月16日,美国众议院33名民主党议员联名致信国会司法委员会,要求立即查明特朗普是否妨碍司法独立,干预联邦调查局。紧接着,弹劾美国总统的声音,在众议院首次出现。

“干预门”之后,“泄密门”风波再起。5月10日,特朗普在白宫接见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谈结果,令特朗普满意。

然而,麻烦还是找上了他,美国多位高官集体爆料,称特朗普在会谈中向俄方“显摆”了美国获取的最新反恐情报。据称,该情报是以色列打入“伊斯兰国”的卧底特工传回的绝密情报,按美盟情报交换规定,严禁第三方知悉。此举引发美国在野党的批评和美国盟友的担忧。

特朗普及其团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特朗普这匹脱缰的黑马,正在被美国的各种政治力量套上缰绳。”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冯玉军教授说,“显然,特朗普想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但改善力度非常有限。”

自2016年11月胜选以来,特朗普极力想重修美俄关系,但其“反建制”举措,频遭美国“建制派”强硬抵抗。和特朗普同样无奈的,还有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他表示:“美国国会推动的对俄制裁无助于改善两国关系,我和总统对其都不是非常高兴。”

美国政局的接连震荡,使得基斯利亚克的驻地前,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时光穿越的正是横亘在俄美之间扑朔迷离的“门”。

“我不是间谍”

“我不是间谍。”卸任驻美大使后的谢尔盖·基斯利亚克为自己辩白。

可在美国人眼里,这样的辩白毫无意义。作为美俄双边关系中隐藏的男主角之一,基斯利亚克无论如何都难脱干系。在“通俄门”、“泄密门”等戏码接连上演后,美国媒体已经给他扣上了“克里姆林宫的间谍”、“最危险的大使”等帽子。

7月22日,基斯利亚克正式卸任驻美大使。身材魁梧的他,再也不能为骤然升级的俄美对抗遮风挡雨了。

7月25日,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均通过了“追加对俄相关个人和实体的经济制裁”的新制裁法案,并且限制了总统放松制裁的权限。

随即,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表示:“有关俄与美新政府改善关系的希望破灭,美对俄发起全面贸易战。”7月30日,总统普京在接受俄媒采访时称:“由于美国对俄不友好政策,755名美国使领馆的外交和技术人员不得不停止在俄工作。”

8月23日,美国开始暂停在俄罗斯全境发放非移民签证,9月1日起仅在莫斯科恢复办理,俄罗斯其他城市美国领事馆的签证发放工作“将无限期保持暂停”。

“华盛顿再次重蹈覆辙,奥巴马政府‘设定的双边关系走向瓦解的趋势仍在继续。白宫易主以来,这已是特朗普团队第四次做出此类过分举动了。”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说,俄外交部罕见地批评了特朗普团队。

在俄罗斯还在着手制定对美的应对措施之时,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再次扎向俄罗斯的痛处。

“美国正考虑是否该向乌克兰提供反坦克导弹等防御性致命武器。”马蒂斯向媒体透露。此举,获得了著名反俄参议员麦凯恩的支持。

“造成俄美关系一段时间内陷入‘困境的原因,是美国的政策走向,对俄制裁是制造仇俄情绪的工具。”回国后,没有了和美国高层的应酬,基斯利亚克用“胡扯”来回应美国人对他的诬蔑。

他也明白:俄美之间的隔空较量,隐藏着前后几十年间两者的深刻矛盾。

“俄美之间相互认知的巨大落差,是俄美双方关系恶劣的症结所在。俄罗斯仍然视自己为全球性大国,企图和美国平起平坐,与美合力解决全球性的战略安全问题。而在美国看来,俄罗斯已经沦落为全球二流国家,它对全球治理的能力与参与度已然下降,俄罗斯应该接受这样的现实。”冯玉军告诉南方周末。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克敌撰文指出,普京长期的所作所为,可以归结为“让俄罗斯再次伟大”,这与同样奉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可谓惺惺相惜,但是难以和平相处。“一个伟大的美国和一个伟大的俄罗斯,从本质上是不相容的。”

在俄美关系中,乌克兰和叙利亚问题无法回避。基斯利亚克当然看在眼里,却很少在公共场合谈论这样的话题。因为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很难妥协,它事关欧洲盟国对美国的信心。

俄罗斯进入克里米亚,推动克里米亚全民公投,使得克里米亚正式加入了俄罗斯,这些举动无疑让东欧各国恐惧,也让致力于让乌克兰保持独立,以保障北约战略安全的美国无法接受。乌克兰的危机进一步引发了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强势干预。

乌克兰问题和叙利亚问题的叠加,使俄美关系,变成一个双重死结。

旧恨未了,双方又添新仇。

2012年,普京重新当选总统,遭到了巨大的民众抗议浪潮。“普京认为这些是美国干预的结果。”冯玉军说,“随之而来,美国大选也看到了俄罗斯干预大选的传言,这样直接干预内政的行为,是双方都不可接受的。”

救世主,安东诺夫?

自安东诺夫被任命以来,就被西方媒体冠以“强硬派”的称号,BBC更是直言不讳:安东诺夫是一个好战人士。

“安东诺夫只是一个事务型官僚,长期以来主管安全与军控司,到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时,也是主管对外安全工作。”冯玉军评价认为,“从事外交工作30年,安东诺夫始终追随克里姆林宫的方针,对美国并没有表现出强硬作风。”

有着丰富的与美谈判经验的安东诺夫,毕业于素有“俄罗斯外交官的摇篮”之称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头顶“名校”光坏,履历耀眼的安东诺夫,能成为拯救俄美关系的救世主吗?

“单靠更换外交大使的方法,改善当前的俄美关系,是不现实的。美俄深刻的内在矛盾和接连发生的制裁与反制裁,决定了双方关系的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军社说。

韩克敌撰文认为,“俄罗斯的愿望是清晰的:美国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或者至少默认;取消对俄经济制裁;将乌克兰排除出北约东扩的目标;承认阿萨德政府的合法性和它在未来叙利亚政治框架中的地位。作为回报,美俄可以在核谈判、打击恐怖主义和共同制约第三国方面展开合作。”

据相关媒体报道,当选美国总统后的特朗普曾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基辛格向特朗普建议,全面改善俄美关系。如今,事与愿违。

冯玉军告诉南方周末:“从长期来看,俄美对抗的事实很难改变,我个人也并不看好。此外,美俄双边贸易额只有三百多亿美元。没有经济因素的刺激,美国政界建制派对改善美俄关系兴趣也不大。”

华盛顿的俄罗斯驻美大使馆,位于华盛顿第三高的阿尔托山山顶,这座白色大理石外墙的苏式建筑威严、肃穆,一如渴望继续维持世界大国地位的俄罗斯。

“一览众山小”的有利地形,自然容易引人侧目。长期以来,都盛传着俄方利用大使馆进行间谍活动的传言。基斯利亚克在这里被扣上了“间谍”的帽子,新来的安东诺夫会是同样的下场吗?

猜你喜欢
基斯俄美美俄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俄外交部:应给特朗普机会改善俄美关系
美俄聚焦东南亚
俄美将以空前规模缩减武器
俄总统:俄美将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