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析

2017-09-01 16:05陈德芝詹全旺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名义新闻报道

陈德芝,詹全旺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

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析

陈德芝,詹全旺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

以J.R.Martin开创的评价理论为基础,采用语料标注和统计工具UAM Corpus Tool 3.3,对外媒关于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四篇新闻报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探究其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态度资源的子系统在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的新闻报道中分布不均衡,判断出现的最多,鉴赏次之,情感最少;积极的态度资源多于消极的态度资源,表明外媒对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持正面态度。

评价理论;态度资源;《人民的名义》

1 问题提出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根据周梅森的同名小说《人民的名义》拍摄而成。它是以主角——侯亮平调查汉东省贪污受贿案件为主线,讲述了反贪总局调查贪污受贿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人民的名义》从开播以来便广受好评,其豆瓣评分为9.2。此外,根据电视剧收视排榜csm52城的统计,《人民的名义》的收视率一直稳居第一,而且一直都是媒体热议的话题。

随着评价理论的不断完善,很多国内外学者将评价理论研究应用于语篇分析。Elizabeth Swain将评价理论应用于政治卡通漫画的话语研究[1]。此外,The Ngo和Len Unsworth则在评价理论的视域下对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越南研究生口头讨论进行了研究,并对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进行了补充[2]。而国内关于评价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国内关于评价理论的研究主要有评价理论本体研究和综述。对评价理论本体的研究主要有李发根[3]、刘世铸[4]以及冯德正和亓玉杰[5];综述研究主要有王振华[6],李战子和陆丹云[7]。应用性研究主要有语篇研究、教学、翻译等。语篇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有新闻语篇[8]、科技语篇[9]、演讲语篇[10]等。评价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有廖传凤[11]、许家金[12]。虽然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关于国外媒体对国内电视剧报道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对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的四篇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揭示外媒对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持的态度。这不仅有利于大众更好地理解外媒新闻语篇的态度话语,而且有利于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2 评价理论

2005年,Martin和White的著作TheLanguageofValuation:AppraisalinEnglish的出版,标志着评价理论的形成。“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13]它可分为介入、态度和级差三个子系统。在三个子系统中,态度系统居于中心。“态度是表达情感的方法。[14]”态度系统又分为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情感系统主要是用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如开心/伤心、自信/自卑、相信/怀疑等。判断系统则表示人们对某种行为所持的立场,如赞扬/批评、勇敢/胆怯、诚实/虚伪等。鉴赏系统是人们对于某些现象的评判,如有趣/无聊、和谐/动荡、深入/浅显等。这三个子系统也有详细的类别。根据人们内心的情感变化,情感系统一般分为幸福/不幸福、安全/不安全、满意/不满意等。根据评判的依据,判断系统可以分为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社会评判是指对某人的特性和行为的判断,往往是对某人的行为规范、才干以及韧性作出口头判断。而社会约束指根据法律制度判断某人行为是否诚实和妥当。根据人们对事物的反应、事物的构成以及事物的价值,鉴赏系统可以分为反应、构成和估值。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看,反应与情感对应,构成与感知对应,估值与认知对应,因此三者分别与人际意义、篇章意义、概念意义相对应。情感系统、判断系统以及鉴赏系统中都涉及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

3 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析

本文所用的四篇新闻报道来自四家不同的媒体,它们分别是BBC NEWS[15]、路透社[16]、CNBC[17]和Quartz[18]。本文采用语料库标注和统计工具UAM Corpus Tool 3.3来分析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UAM Corpus Tool 3.3是用于文本标注的工具,对语言学研究有很大的益处,特别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UAM Corpus Tool 3.3的语料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用户需要创建一个项目;然后,根据用户创建的规则进行语料标注;最后,就是语料的统计以及结果的呈现。下面是详细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3.1 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布特征

从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布可以看出其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持的态度。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的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

从表1可以看出,态度资源的三个子系统出现的次数和所占比例分别是:判断资源出现41次,占59.42%;鉴赏资源出现16次,占23.19%;情感资源出现12次,占17.39%。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为:判断出现的最多,鉴赏次之,情感最少。判断资源出现的频数最多,表明外媒更加关注电视剧人物以及相关的事物。另外,积极的态度资源多于消极的态度资源,表明外媒对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持正面态度。下面对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态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即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进行深入分析。

3.2 情感系统

情感系统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内心的情感变化的。情感系统一般分为幸福/不幸福(happiness/unhappiness)、安全/不安全(security/insecurity)、满意/不满意(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等。另外,情感还可以分为积极的情感(positive)和消极的情感(negative)。情感系统主要通过心理过程、关系过程以及词汇等方式来体现。[19]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的情感主要是通过表达态度的词汇和心里过程来实现的。表2是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情感系统的统计结果。

表2 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的情感系统

从表2可以看出,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情感系统的分布。其中,幸福/不幸福(happiness/unhappiness)出现6次,所占比例为50.00%;安全/不安全(security/insecurity)出现3次,占25%;其他出现3次,占25%。正面(positive)和负面(negative)的情感出现的次数一样,都是6次,所占比例为50.00%。外媒新闻报道中的情感主要是报道人以及观众的情感,对于观众的情感主要是通过转述或者直接引用观众的话表达的。另外,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表达主要是通过词汇实现的,如“cheers people up”“shed tears”“criticized”等。除了这些表达态度的词汇外,还有表达情感心理过程的语句,如BBC NEWS对剧中主要人物李达康的评价:“The blunt party chief obsessed with GDP growth and rising political star who likes to chastise his subordinates” 。BBC新闻报道用这句表达心理过程的语句勾勒出李达康喜欢批评下属的政治家形象。情感系统中消极的评价,总体上都是关于剧中人物及其扮演者的,这与电视剧的题材以及人物塑造有关。虽然外媒对该电视剧也表达出了消极的情感,但不失真实性和客观性。对电视剧本身的评价,积极情感居多,如“At least it does a decent job in entertaining viewers, building suspense and intrigue”,用“entertaining viewers”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进行了正面评价。

3.3 判断系统

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也有自己的子系统。社会评判由规范(normality)、才干(capacity)和韧性(tenacity)构成,社会约束由诚实(veracity)和妥当(propriety)组成。此外,判断还可以分为积极的(positive)和消极的(negative)。表3是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判断系统具体的统计结果。

表3 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的判断系统

由表3可以看出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判断系统的具体分布,才干出现13次,占31.71%;妥当出现12次,占29.27%;诚实出现8次,占19.51%;韧性出现5次,占12.20%;规范出现3次,占7.32%。积极的判断多余消极的判断。判断系统主要是通过表达态度的词汇体现的,特别是形容词,如表达是否有才干的形容词“seasoned”“well-known”“famous”等,表达是否妥当的形容词“corrupt”“ugly”“decent”“sycophant”等,表达是否诚实的形容词“craft”“calculating”“decent”“sycophant”“fake”等,还有用来表达是否有韧性的形容词“intrepid”“powerful”“violent”等。关于才干的判断多是积极的,大部分是对《人民的名义》一书作者——周梅森的正面评价。由此看来,周梅森及其作品在国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国内,周梅森的作品《人民的名义》一书也引起了轰动。表达判断的妥当在外媒的报道中多是消极的,大部分都是对于剧情的描述,其中出现最多的是“corrupt”一词,这与这部电视剧的题材相关。这部电视剧是政治题材的,主要描述反贪的一系列故事。因此,外媒报道中多次出现是“corrupt”一词,体现了报道的客观性,也忠实于电视剧的主要内容。另外,表达是否诚实的形容词多是关于电视剧本身以及电视剧中的人物,特别是祁同伟。关于祁同伟的评价,主要用了“craft”“calculating”“sycophant”等词,这些词都是对其负面的评价。总的来说,积极的判断多是关于《人民的名义》一书的作者——周梅森,而消极的判断多是关于电视剧剧情及剧中主要反面人物——祁同伟。虽然外媒对《人民的名义》报道中有消极的判断,但是这些都是客观的,与电视剧题材以及人物塑造有关,而且都忠实于原始剧情和人物特性。

3.4 鉴赏系统

鉴赏系统分为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估值(valuation)三类。此外,鉴赏还可以分为积极的(positive)和消极的(negative)。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的鉴赏系统具体的分布详见表4。

表4 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的判断系统

从表4可以看出,在外媒的报道中,反应和价值出现的最多,都出现7次,都占43.75%。构成出现2次,占12.50%。积极的鉴赏出现15次,占93.75%,消极的鉴赏出现1次,占6.25%。积极的鉴赏多于消极的鉴赏。鉴赏系统都是通过表达态度的词汇实现的,特别是形容词,如关于人们对某些事物作出反应的形容词“dashing”“dramatic”“remarkable”“earth-shattering”“tantalizing”“watched”等,关于价值的形容词有“latest”“real”“frankly”“available”等,还有关于构成的形容词“sprawling”和“regularly”。在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新闻报道中,鉴赏系统中的反应都是积极的,说明外媒对《人民的名义》报道的态度是积极的。外媒主要报道人们对《人民的名义》积极的反应,如BBC NEWS报道“This is the dramatic opening scene in China's latest hit TV show, In the Name of the People, which made its high-profile debut last month”,这句话中的“dramatic”和“high-profile”都体现了BBC NEWS对《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高度的评价,也说明BBC NEWS非常认可《人民的名义》的价值。此外,外媒关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报道主要是关于其价值的鉴赏,而且这种价值鉴赏是积极的,肯定了《人民的名义》题材的创新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这表明外媒普遍肯定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社会价值,如BBC NEWS报道“In The Name of The People is thus the latest [appreciation: social-valuation] piece of propaganda aimed at portraying the government's victory in it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这里“latest”一词肯定了《人民的名义》的社会价值,即创新性。总体上,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的新闻报道大都是积极的鉴赏,说明《人民的名义》同样也吸引着国外的观众,也更加突显了它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力。

4 结 语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以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的四篇新闻报道为语料,研究了外媒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结果表明:态度资源的三个子系统在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的新闻报道中分布不均衡。其中,判断出现的最多,鉴赏次之,情感最少。而且,积极的态度资源多于消极的态度资源,表明外媒对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持正面态度。对外媒关于《人民的名义》的四篇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大众更好地理解外媒新闻语篇的态度话语,而且对电视剧题材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1]Ngo T,Unsworth, L. Reworking the appraisal framework in ESL research: refining attitude resources[J]. Functional Linguistics, 2015(2):1-24

[2]Swain E. Analysing evaluation in political cartoons [J].Discourse, Context & Media, 2012,1(2):82-94

[3]李发根. 评价理论的识别、功能和参数[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1-3

[4]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情感评价意义构型研究[J].外语教学,2009,30(2):22-25

[5]冯德正,亓玉杰.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模式[J].现代外语,2014(5):585-596

[6]李战子,陆丹云.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2,9(6):91-95

[7]徐玉臣. 中国评价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外语教学,2013,34(3):11-15

[8]王振华. “硬新闻” 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 [J]. 外语教学,2004,25(5):31-36

[9]徐玉臣.科技语篇中的态度系统研究 [J]. 外语教学,2009,30(4):37-44

[10]李战子,胡明霞.基于语义重力说和评价理论:以傅莹《中国是超级大国吗》的演讲为例[J].外语研究,2016(4):1-6

[11]廖传风.评价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解读语篇思想的新方法[J].外语教学,2008,29(4):47-50

[12]许家金.中国英语学习者口头叙事中的话语评价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1):69-79

[13]Martin J R,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3:23

[14]Martin J R,White P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42

[15]China laps up glossy TV corruption drama [EB/OL]. [2017-04-18]. http://www.bbc.co.uk/news/amp/39524084

[16] Echo Huang.China’s new TV show about how good it is at fighting corruption has been viewed 350 million times [EB/OL]. [2017-04-18].https://qz.com/945710/the-first-episode-of-chinas-new-tv-show-about-how-good-it-is-at-fighting-corruption-has-been-viewed-350-million-times/

[17]Christian Shepherd. Adrenalin-fueled TV drama to spur on China's war on graft [EB/OL]. [2017-04-18]. https://in.news. yahoo.com/adrenalin-fueled-aft-033206778.html

[18]Cheang Ming. China's anti-graft campaign may be headed for a screen near you [EB/OL]. [2017-04-18].http://www.cnbc.com/2017/03/30/ in-the-name-of-the-people-chinas-anti-graft-campaign-makes-it-to-the-small-screen.html

[19]刘世铸,韩金龙.新闻话语的评价系统[J].外语电化教学,2004(98):17-21

(责任编辑:胡永近)

几种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一、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三、专著或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M]//专著或文集作者.专著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四、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存放地:大学到系部,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五、报纸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称,年-月-日(版序)

六、标准文献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七、网络文献

[序号]作者名.作品名[EB/OL].[访问时间,0000-00-00].网址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6.017

2017-04-28

陈德芝(1989-),女,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H315.9

A

1673-2006(2017)06-0068-05

猜你喜欢
人民的名义名义新闻报道
逆行,以生命的名义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以二胎的名义,享受生活
《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的政治小说新作《人民的名义》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以创新的名义宣誓发展
以Herm è s名义,注解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