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多元评价提高德育实效

2017-09-04 19:20刘圆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品德评价课程

刘圆

摘 要: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评价,评价是导向、是激励、是度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们在课程评价中尝试“多元评价”,即评价主体、评价尺度评价方法、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主动性,从而使得《品德与生活》课程达到育人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评;多元

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评价,评价给予教师导向,它能引导整个教学朝着课改的目标迈进;评价给予学生激励,让孩子们乐学、好学。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德育课始终缺乏一个比较科学的全面的的客观的标准和评估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们在课程评价中尝试“多元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主动性,从而使得《品德与生活》课程达到育人的最终目标。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最大程度发挥德育合力

所谓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要改变教师这一单一的评价主体,让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做出针对性的评价,进一步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例如一年级上册《我自己会整理》一课,课文的最后列出“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图书”等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技能,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做到的在圈中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没做到的努力做到。”这种趣味性的方式无疑是引导学生对所掌握的技能与行为习惯进行反思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树立了劳动的自信心,也增添了自理自立的主动性,同时反思自身的不足,制定新的发展目标,为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做出评价。

2.同伴的互助评价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必须让孩子们切身参与,做学习的小主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就能更多地给予孩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如以3~5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先是各自收集资料,然后在小组讨论汇总后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我跟你的想法一样”,“我也觉得这个办法很好”“我有一些补充”……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个人才华得到展示,也逐步养成尊重、欣赏、倾听他人的习惯,同时也增强了团队意识,不论成功与否,都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3.家长的参与评价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有效的家校联系有利于形成德育合力,促进孩子品德的发展。因此,家、校双方互通信息尤為重要,所以教师与家长借助微信、QQ等互联网加平台进行及时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家长也将孩子课外的表现情况向学校做一反馈,在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孩子的不足,学校与家庭有效配合进行双向强化,让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二、评价尺度多元化,激发学生个性主体精神

1.评价中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的成长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多尺度多方位鼓励儿童,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促使其获得持续性发展。例如当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述不太清晰时,教师不妨可以走近摸摸学生的脑袋,亲切地告诉他“你的想法很好,试着慢慢地把它再说一遍,不着急”。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非常有创意,教师或者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或者为他竖起大拇指,欣喜地说:“好!你的想法很新奇,看来你不仅读了很多书还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正体现了评价尺度多样化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2.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

鉴于每一种评价都存在其优势和不足,故而要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应该将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结合起来。

质性评价是针对量化评价而言的,它追求的是对学生学习现状和表现进行全面深刻的判断和衡量,它适于对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进行评价。而量化评价虽然可以有效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判断,但却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因此,只有二者适当结合,相互补充吗,才能各取所长发挥评价的最大效能。

我们可以采用的做法是:尽量把可量化的知识目标量化成可测试的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的测试,从宏观上基本把握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量化评价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情感、态度、技能、方法等不好量化的活动目标,则通过学生家长、教师、同学根据对评价者平时的观察,直接对被评价者做出语言描述性的判断。

三、评价方法多元化,促进学生品格自我完善

对学生品德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品格的完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单一的方法,可以多种方法相配合使用,以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

1.教师语言评价,给学生及时的正面导向

首先,课堂评价要及时有效,做到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抓住评价的时机,该及时鼓励的就要毫不迟疑,抓住了时机就能使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而对于不宜立即评判的就不能过早定论。其次,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不能用笼统的语言“好”,“棒”,“不对”等进行评价,而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怎么改进。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我们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再次,教师的语言评价应积极正面。应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热情为终极目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谨慎地保护学生自尊心,变被动为主动。此外,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肢体语言进行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赞许,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多形式的作业评价,让学生在自省中成长

品德课的作业布置应该围绕教学的三维目标展开,命题作业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作业评价也应该以此为依据,结合课程开放性、活动性等特点,评价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执教《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課,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如举办“我爱家乡”绘画展、“爱我家乡”知识竞赛、“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比赛等等,通过多彩的活动丰富评价形式,让孩子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认识,热爱家乡的情感得到升华。

3.成长档案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的足迹

成长档案袋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这是一种始终关注过程而非结果的评价,它旨在促进孩子终身发展。成长档案袋具有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学习功能和教育功能,发掘学生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凸显个性,展示自我,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成长档案袋的制作需要孩子、家长、教师注意收集平日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将照片、资料、取得的技能证书、获得的奖状等等,把它们放进袋中,这些也将成为阶段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4.其它方法评价,给学生积蓄前进的动力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对于低年段孩子,可以多采用竞赛评比的方式,评选“整洁儿童星”“故事大王”等等,让孩子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适当的纸笔测试或是运用评定量表进行评价,都是不错的选择。

四、评价形式多元化,谋求儿童能力终身发展

1.日常性评价

良好品德的行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日常性评价是整个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日常评价指的是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行为表现的随机评价,它能有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评价,很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因为成功的教学过程总是充满着师生之间思想的激烈碰撞,教师通过这样的思想交流可以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接受情况,了解他们投入活动的欲望和参与活动的热情,他们在活动中的情感变换,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们尝试的种种方法以及思考的方式等等。有了教师日积月累的细心观察和热心指导,对学生的评价就不会发生较大的偏颇。

2.阶段性评价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价。鉴于品德与生活教材是按照主题编写的,所以阶段性评价也可以按照主题进行。当然,各主题在课标中所对应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要求不同,对各主题的评价侧重点也各有不同,有的侧重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的侧重于评价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的则侧重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等等,通过阶段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和方法能在主题活动的评价中最能清晰地体现出来,学生的成长过程被清晰地记录下来。

3.总结性评价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学生做客观公正的总结性评价不仅能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能以此改进和诊断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分析儿童作品和成长记录等方法,采取评语和评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测量,并给予激励性的反馈。

参考文献:

[1]章振乐.《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多元评价的尝试.

[2]孙静艳.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探析.

[3]谢小燕.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4]王丽.多元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实践.

[5]张昕.在评价中成长——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评价模式初探.

猜你喜欢
品德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好学者贤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