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

2017-09-06 02:20薛文芳张振华
魅力中国 2017年29期
关键词:重要意义

薛文芳+张振华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核心战略思想,为扶贫开发战略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本文将系统地梳理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详细地介绍其创新点。研究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当前扶贫开发治理和转型工作的需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思想;创新点;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扶贫工作面临着任务重、难度大、复杂化和长期化等诸多问题,扶贫形势相当严峻,常规的思路和办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扶贫形势的需求。为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结合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和经常性的扶贫调研经验,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思想已逐渐成为我国扶贫工作核心战略思想,适应了当前扶贫形势需求,指导着当前扶贫开发工作。本文将着重从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创新点和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

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已进入啃硬骨头和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但是,由于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时间较短,国内外对精准扶贫思想内涵还没有统一定论,研究者们对精准扶贫内涵有不同的解读。沈茂英认为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合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新型扶贫机制。[1]]马尚云认为,精准扶贫就是重点运用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运行社会、市场、政府“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动员全社会资源,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实现对贫困人口精确识别、针对扶持、动态管理、精确考评,切实有效地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2]庄天慧等认为,精准扶贫是变“粗放漫灌”为“精准滴灌”,以定点、定时、定量消除贫困为目标,以政府、市场、社会、社区扶贫对象协同参与为基础,以资源统筹、供需匹配为保障,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的贫困治理模式。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创新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合力扶贫,实现贫困人口共享经济增长成果

习近平强调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5]由此可见,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多地惠及贫困人口,是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央领导集体也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各部门的惠民政策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不断加大对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从2011年到2016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272亿元增加到 667亿元。2017年中央又拟安排补助地方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61亿元,比2016年增长30.3%。

(二)创新扶贫开发机制,赋予贫困人口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能力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创新还在于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扶贫开发机制。例如:完善驻村工作队制度,实行一对一帮扶,提升扶贫的针对性;建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确保工作效果;创新贫困县的考核机制,主要考核扶贫工作成效,确保扶贫落到实处。为了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不断巩固扶贫成果,国家还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教育和医疗等机会,以便提升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和自我“造血”功能,赋予贫困户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能力。

(三)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统一,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习近平曾提出:“脱贫致富从直观上说,是贫困地区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但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6】也就是说,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是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扶贫。通过产业扶贫、帮扶农民创业、搭建互联网平台、建立市场信息服务机制等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断满足贫困户的物质生活需求。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互联网+”培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式,不断培养贫困户反贫困的信心和勇气,提升他们自我脱贫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满足其与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物质和精神都脱贫了,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中国的扶贫现状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提出了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行五个一批工程:“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异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等一系列扶贫思想,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的扶贫思想,丰富了全球的减贫知识。

(二)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也就是说农村贫困人口能否脱贫是判断我国能否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决胜阶段,传统的喷灌式的扶贫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扶贫形势的需求。为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偉目标,就必须转变过去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实施精准扶贫策略。

(三)有利于满足当前扶贫开发治理和转型工作需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是当前扶贫开发治理工作的需要。目前,我国处于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经济运行体系和状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扶贫工作也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新的挑战。比如,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就业方式将发生变化,收入来源也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会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无法适应经济形式而被淘汰,贫困人口的就业和收入难度会加大,新的贫困人口将会产生,脱贫人口返贫现象也会发生,扶贫工作难度会更大。面对新的扶贫压力,精准扶贫思想提供了新的思想,产生了新的扶贫出路,适应了当前扶贫开发治理和转型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沈茂英.四川藏区精准扶贫面临的多维约束与化解策略[J].农村经济,2015,(6).

[2]马尚云.精准扶贫的困难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4,(10).

[3]庄天慧,等.精准扶贫主体行为逻辑与作用机制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5,(12).

[4]王思铁.浅谈精准扶贫[EB/OL]. http: / /www.cfpym.gov.cn,2014-03-27.

[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

[6]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7]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12).

作者简介:薛文芳(1987-),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要意义
探究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
探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试论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