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访活动中极端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7-09-06 19:21金雅芬
魅力中国 2017年29期
关键词:分析对策

金雅芬

摘要:那些患有心理疾患的极端信访人在长期的上访过程中,由于受挫,会在一定的诱因下引发极端行为,新时期的信访工作人员只有与时俱进,了解极端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对策,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信访形势。

关键词:极端行为;原因;对策;分析

十八大以来,我国信访工作更趋法治化、规范化。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信访制度的改革,网上受理信访、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特别是“非正常访”不再排名和属地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使得信访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得到了就地、快速解决,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了根本保护。

但是改革需要时日,路途还很漫长。群众的诉求各色各样,群众个体也是复杂多样,在信访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个别极端行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笔者结合信访工作实践和心理学的一点体会简析信访极端行为的成因和对策。

一、 信访活动中极端行为的表现

信访活动中的极端行为,是指信访人不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到各级党委政府指定的接待场所或地点,采取正当的程序反应诉求。通常表现为到党政机关办公场所、国家或地方重要政治经济活动场馆、国际外交敏感地区、领导人住地等,采取围堵机关大门、封堵进出道路;非法聚众示威游行、散发不实材料;下跪喊冤打横幅、穿着孝衣举状纸;实施自残自杀、破坏公共财产;暴力侵害社会、危害他人安全等过激行为。

二、信访活动中极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诉求难以满足。我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势必带来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利益问题是当前社会矛盾中的中心问题。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一些社会群体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利益诉求一时又难以得到完全满足,从而形成新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如征地拆迁过程中,加上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卖地,从老百姓手里低价拿地,反手一卖几十倍的高价,老百姓不服气;少数行政、司法人员不按政策办事,不依法行政,司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贪赃枉法,与人民群众大量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或让人民群众感到忍无可忍而成为信访极端行为的导火索;社会学理论指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仇恨心理。加上极端信访人认知障碍中的归因问题:归罪他人。当极端信访人将自己的权利缺损归因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敌视或仇恨指向也可能扩散。

(二)偏执人格障碍

极少数心理疾患的信访人员,滋生出一种厌世、社会敌意和仇富、仇官等不健康心理,有性格内向、孤僻,呈现出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障碍,社会适应能力差,总想通过不正常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利益诉求,而一旦目的难以达成或外界压力超出其心理承受的底线,又会诱发其采取极端手段发泄不满,极有可能引发恶性事件。有的是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释放。隔代抚养和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养育过程中的过度保护,养育了一批压抑的好人。诉求得不到满足,激发了其彻底无助的心理,以道德自居的得不到外在理解和援助的“好人”,总在忍无可忍时才会爆发。有的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只不过这种心理存在的疾病具有深层的隐蔽性。这类群体的心理疾病分三类: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病。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如反社会人格,他们可能就构建不起任何两个人以上的共同体,就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划分:你听我的,就是我的人,我就对你好点;反之,就是敌人,我灭掉你就没有一点内疚。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政策失误固然已是事实,精神病态以及绝望和仇恨心理的加剧,使极端信访人丧失理智、不加选择, “只要能造成社会影响,而不管具体对象是谁”。

(三)社会环境诱发。如果信访人的人权长期得不到保障,又无有效的权利救济措施,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自然就会滋生社会不满情绪,信访人在得不到合理宣泄的情况下,长期的压抑很可能因为某一个小事或者突发性事件,而最终因“个人仇恨”去疯狂地报复社会。因此,摩尔说: “不公正才是社会动乱的社会基础”。在合法利益遭受侵害时,信访人往往采取极端过激行为来表达个人的意愿,捍卫自身的合法利益。一旦信访、申诉渠道不畅,在多次诉求无望的情况下,他们极有可能将对政府不满情绪迁怒于整个社会,进而采取极端暴力手段报复社会。如13年61岁的厦门男子陈水总在当地制造公交纵火案,有报道,其曾多次找相关部门遇阻而采取的极端行为,在长期的受挫过程中有严重的精神障碍。

(四)生活困境所迫。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贫困群众的生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记在心头,把扶贫帮困工作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贫困群体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贫困群体也是逐渐缩小。但仍然存在个别地方、社区、家庭彼此之间沟通不畅,精准扶贫不到位的现象。信访群众从其原生家庭中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或人格缺陷,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工作人员对其情况的知晓和理解。而信访群众的家人更少意识到自己的家庭关系对信访人的健康人格的影响。信访人上访后由于各种原因对家庭的关爱极少,周边人也会对他们另眼相看,使得信访人在社会生存中得不到社会帮助,或拒绝社会的帮助,社会支持系统失去了作用,从而加重了信访人的心理疾患,造成他们生活困难,走投无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致使信访人做出极端行为。

三、信访活动中极端行为的对策

(一)加大积案化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着力健全社会舆情的汇集和分析机制,积极主动地把握群众的利益诉求,力求将各种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可能引发极端信访行为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早期阶段、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整合行政、司法、人民调解等公共资源,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综合运用主要领导包案、下访工作的落实。做到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加大帮抚救助。政府要给予帮抚救助。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或者帮助就业,解决生计。极端信访人的心理和法制教育应以健全他们人格、提高他们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开展。家庭、社区和社会教育各自发挥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切实提高极端信访人的综合素质。

(三)加大心理疏导。一是加大思想教育,在每年敏感节点大排查期间,有征对性地对极端信访人开设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发展、法制教育、爱的教育等等的相关讲座,以及开展极端信访人团体辅导等活动等等,使家人和极端信访人能够得到有效的管控的治疗。并在媒体及网络宣传“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加大心理干预。社区建立“心灵关怀”场所,各级政府要成立一支由心理、社会、卫生、公安等各部门组成的素质硬、专业强的团队,对排查出的极端信访人进行随访。或聘请专业的心理团队定期对极端信访人进行评估,掌握极端信访人的动态病情。充分发挥家人、社区、社会的强大社会支持系统作用,使它们积极、参与到社区对极端信访人的心理健康的共同管理与辅导中来,每年定期邀请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心理专家来社区指导工作,讨论极端信访人的治疗方案,为极端信访人做家排、催眠等专业治疗,一起共同探讨极端信访人的心理问题,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家人和社区工作双方的积极性,减轻他们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

(四)加大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要树立法治权威,构建法治秩序,提供法治保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发挥好依法治国这个治国基本方略的作用,用好法治这个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都需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信访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其次,对于公權力而言,依法治国就是要管住关键少数,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落脚点。在信访工作中在加大法治信访的宣传指导工作,引导群众合法上访,有序上访。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析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