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野下巫溪旅游需要突破的几个瓶颈

2017-09-06 19:27姚晓
魅力中国 2017年29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瓶颈

姚晓

摘要:当前,随着中央和重庆市相继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旅游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巫溪旅游投入不断加大,交通瓶颈逐步破解,“四城一奖”成果丰硕,将多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为巫溪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县十三次党代会更是将“旅游突破”作为未来“两大突破”之一,全力将旅游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巫溪旅游发展迎来了春天。

关键词:全域旅游;巫溪;瓶颈

一、巫溪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看,我县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明显,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发展好旅游业。一是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64.8%,资源全市第一;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市第一;境内一级水质河流后溪河全市唯一。二是资源丰富。巫溪旅游资源包括国家标准中的8个主类、28个亚类和143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不仅赋存丰富,单体数量、景类、景型、景段都在全市和大三峡区域所有区县中名列前茅。三是文化厚重。巫溪以巫文化、盐文化、药文化为主体。境内的宁厂古镇是市政府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拥有5000余年制盐史,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堪称“上古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挖掘潜力较大。

虽然我县旅游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潜力巨大,但旅游发展总体滞后,制约旅游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维观念陈旧。旅游发展战略作用不突出,尚未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统揽;思想开放程度不深,自我封闭意识较重,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旅游没有借力神农架旅游、长江三峡旅游,没有很好融入“秦巴山区”旅游环线、全市大旅游发展甚至全国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不能适应全域旅游发展新要求。二是进入性障碍明显。奉溪高速的通车,很大程度改变了我县的交通劣势,随着南北大通道巫镇高速、红池坝快速通道建成,我县旅游的进入性会极大提升,但我县旅游交通要实现内畅外联,形成“水、铁、公、空”的立体交通网络,突破难度仍然大、任务十分艰巨。景区景点互通性不强,接待能力差,停车难、住宿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体验旅游少,地域文化宣传不够,景区景点吸引力低,无法达到快进慢游的要求,游客多是过境游或一次游,很难引来“回头客”。三是旅游投入不足。由于我县自身财力有限,又缺乏大的旅游投融资平台,不能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更多向旅游企业、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生产聚集,景区景点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对核心景区红池坝的投入十分有限,横向比较,红池坝单位投入比例远远低于周边区县,无法促使其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发挥“引爆式”效应。四是市场拓展不力。从资源挖掘上,奉节提出“六个一”,一座城、一张钱(1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夔门)、一个坑、一条缝、一条河、一个字(汉字中的奉节专用夔字),巫溪没有系统提炼总结。从宣传营销上来看,无论是“巫咸古国·逍遥巫溪”、“心旅·巫溪”,均未能凸显巫溪旅游特色和发展重点,缺乏直观易懂、过目难忘的宣传口号。营销宣传多停留在短时间、临时性的阶段,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手段。从专业队伍上来看,巫溪县现有旅游公司1个,旅行社5个,直接从业人员仅100余人,且多是短工、临时工。从客源上来看,巫溪客源来自重庆约40%,周边区县约50%,其他区域约10%。自驾游约占总客源80%,团队游约10%,其他方式约10%。

二、实现“五个突破”,统筹推进巫溪旅游发展

(一)更新思路、提高认识,实现旅游思维观念突破

一是用旅游发展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将旅游作为巫溪未来的发展方向,用全域旅游思维推进“旅游兴县”发展战略,用超常规措施实现“旅游突破”,强化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未来一个时期,用旅游发展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推动巫溪旅游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树立大旅游发展观。积极借力神农架旅游、长江三峡旅游,主动融入泛“神农架”景区、“金三角”环线、“秦巴山区”环线,在大区域旅游发展中借力借势。三是摒弃大而全的策略观。在全县财力、物力、人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同时开发建设所有景点,应采取集中精力、重点突破、点上开花、辐射带动的方式發展旅游,避免战线拉得太长造成打造不精。把旅游开发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确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合理确定开发次序。对部分开发潜力较大,但人力财力不足、规划不全的旅游资源要封存保护,避免粗放开发利用而破坏其本色属性。

(二)立足实际、激活要素,实现旅游体制机制突破

一是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借鉴武隆、大足、云阳等地经验,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旅游发展进行统筹,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旅游局局长,扭转大产业小部门“小马拉大车”格局。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旅游决策执行机制、定期研判旅游机制、项目前期储备机制、政府主导投入机制、部门整体联动机制等五大机制,实现由单一体制向综合体制机制转变。三是搭建投融资平台。要坚持市场主体、政府主导原则,用好用活政府资金。要搭建融资平台,做大做强集团公司,提高融资能力。可引入有实力的上市公司注入资金参与我县旅游开发,可实行企企联合、银企联合方式,力争5年融资50亿元,投入我县旅游发展。四是强化旅游人才支撑。要加大对短缺性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三)科学规划、精准定位,实现旅游品牌形象突破

一是科学设计旅游规划。坚持“大旅游、高品位”和“先规划后开发、无规划不开发”原则,把巫溪旅游融入到重庆大三峡旅游和“秦巴山区”格局中,按照“一中心、两支点、多线路”的总体布局,做好专项旅游的设计和策划,尤其要做好红池坝这个核心专项规划,真正把红池坝打造成为“度假胜地、养生天堂”。二是合理定位产业业态。抓住巫溪作为长江三峡旅游精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奉节-巫溪-巫山“金三角”一体化环线重要支撑、“自然国心—秦巴山区旅游核心”三大定位,根据资源状况,科学定位巫溪旅游产业业态。巫溪的旅游资源可以在“六个一”上大力挖掘,一个坝(红池坝)、一条河(大宁河)、一个谷(兰英大峡谷)、一个峡(妙峡)、一座城(大宁古城)、一个字(巫)。三是聚力打造旅游品牌。第一,打造巫咸古国文化旅游品牌。以历史文化游、名胜古迹游、古镇寻觅游、解谜探险游为主题,重点开发巫溪历史名人春申君和巫文化、盐文化体验旅游带。第二,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发展红色追忆游,促进人文景观、历史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第三,打造“森林氧吧”品牌,发展巫溪山水生态游。第四,打造节庆旅游四季品牌。春天举办 “农耕文化节”,夏天举办 “大宁漂流节”,秋天举办“农事采摘节”,冬天举办“红池坝滑雪节”等,游客无论何时到巫溪,都能感受到巫溪特质旅游文化。endprint

(四)合理布局、点线结合,实现旅游投入重点突破

一是聚焦一个中心。要收缩全县旅游发展战线,握紧拳头,集中力量,整合资金,用大投入建大景区,在“红池坝”这个中心建设上全力突破,优先把红池坝建好建强,真正将红池坝打造成“度假胜地,养生天堂”,真正成为巫溪旅游的代名词,真正成为巫溪全域旅游发展的“引爆点”。二是精选两个支点。以大宁古城改造和宁厂古镇复建为第一支点,重推旅游城市建设,打造“城即是景,景即是城”,发展县城近郊的双溪溶洞、悬棺文化、宁河漂流等项目。以红池坝东西两线和奉溪高速、巫镇高速布局乡村旅游重要节点为第二支点,精选3-4个点,整合县农委、林业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每个点分别集中扶持30个左右乡村旅游重点户,以举办各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节为抓手,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三是打造精品线路。要积极推进区域协作,充分衔接神农架、西安、十堰、宜昌、武汉大旅游以及市内巫山、奉节,构建起多个“金三角”、“多维角”旅游环线。加强县内旅游线路打造,推出“一日游”、“二日游”、“五日游”等精品线路。四是改善基础设施。全力争取外联,早日形成“水、铁、公、空”的立体交通网络,突破交通瓶颈;围绕旅游,加快推进县内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信息、商贸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旅游基本要素,完善旅游设施配套。

(五)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实现旅游融合发展突破

以全域旅游为目标,以“旅游+”为载体,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与生态农业相融合。要充分发挥我县生态优势,在“农林水”上做足文章,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发展生态观光、林下休闲、园中采摘、田上农耕、特色节会等乡村旅游项目。二是与边贸物流相融合。抓好农副产品、文化商品、特色美食、旅游纪念品等商品开发,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发挥自然国心的旅游集散功能,强化边区商贸旅游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布局美食休闲文化街和综合旅游购物中心。三是与特色地域文化相融合。将“巫咸文化”作为巫溪旅游的核心文化,辅之以红色文化、民间文化、历史传说等多种文化形态,共同构成巫溪旅游文化基礎。要搭建文化载体,复建大宁河古栈道,新建盐文化博物馆,修复“春申君故居”。加大具有本土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力度,加强对巫术表演等即将失传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演出节目,各重要景点在节假日轮番定时段演出。

参考文献:

[1]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

[2]李孝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3]陈志永、 吴亚平、 李天翼,《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阶段性演化与产权困境分析——以贵州天龙屯堡为例》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瓶颈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滴水藏海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闪存能否让数据中心一劳永逸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