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地缘政治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017-09-06 06:15耿媛媛
魅力中国 2017年29期
关键词:钓鱼岛政治国家

耿媛媛

摘要: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中国曾是日本的“老师”。进入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改革,转而开始侵略地大物博的中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国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发展,跨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但是它是一个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的工业大国,尤其是发展所需的石油必须经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到达中东购买。而日本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大段距离却掌握在我国的手里,为此日本频繁插手我国东海事务、南海事务和台湾事务。地缘位置的特殊性让原本就复杂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特别是安倍晋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以来,两国之间政府层面的各种外交活动基本停止,关系进入了冰冻期。但是中日两国的关系对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非常重要。而我国要想在二者的关系博弈中占据主动,就必须以实力托底,打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组合拳,时刻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因為弱国无外交。

关键词:地缘政治;地理;争端;发展

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和作用

地缘政治学,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一门含有地理学和政治学的复合型学科。一个国家独一无二的地理因素不仅可以影响、决定本国的对外政策,而且为预测、研判周边环境或者某一地区的国际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提供参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我们能结合地理学知识充分了解一个国家的特征、历史、结构等国情,以及与他国的关系,就更容易分析它的外交行为和战略布局。①比如,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永远都是被前后夹击,就是地处欧洲大陆中部的特有的地理因素,这成为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失败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号称“上帝的宠儿”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它的东西两边都是茫茫大洋,北边是加拿大,南边是墨西哥,前者是坚定的盟友,后者根本不足畏惧,独特的地理环境让美国的地缘政治简单易控,也让美国能腾出手来专心的发展本国经济;远离欧洲大陆的英国作为一个“孤零零”的岛国,大西洋环绕四周的地理位置让英国获益不少。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国际上关于地缘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有麦金德的海权论、马汉的陆权论、斯皮克曼的边缘中心论以及杜黑的空权论。②国家的战略决策理论依据不但因为这些地缘政治理论而显得丰满扎实,而且地缘政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宣告结束,整个世界开始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因为地缘经济学、文明冲突论等新地缘理论,开始注入了新的血液。狭隘的军事领域不再是地缘政治的唯一争夺点,基于经济利益的经济、文化争夺开始显露,地缘政治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丰富,地缘经济学、地缘文化学等衍生学也让地缘政治学理论的基石更为稳固、科学和适用。主要表现在传统的以军事实力为主的对外扩张开始削弱,以“和平和共赢”为主的新地缘政治开始占据上风。

综上所述,虽然地缘政治学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但是国家间的竞争关系仍然存在,只不过传统意义上的领土扩张的零和博弈已经变成了追求共赢甚至多赢的非零和博弈。

中日两国不同的地理位置

我国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前列,人口13亿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周边邻国14个。整个地形是东北—西北-西南以高原、沙漠、林地为主,东南靠近太平洋,有漫长的海岸线。我国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但是历史上却一直是以农耕为主的大陆型国家,即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所以这种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既让我国领土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隔绝的环,也让我国历史上面对外敌的威胁程度大大减小,再加上物产富饶,人们走出陆地,面向海洋攫取利益的需求式微。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国人温润如玉的民族性格,进而影响、塑造了我国内敛、平和的政治文化。我国的历代统治者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大陆边境地区的稳定,因为漫长的海岸线让我国的国家安全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相对高枕无忧,但还是有外敌侵犯。为了沿海安定,明清两朝甚至闭关锁国,虽然沿海地区暂时安全无虞,但是也让我国在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时候错失了发展海权的机会,最终在近代彻底衰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国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四个岛屿构成,另外还有许多星罗棋布的小岛,是一个典型的岛国。日本海和我国的东海把日本和亚洲大陆分隔开来。37.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只比我国云南省稍微小点。日本岛屿众多,领土狭长,灾害多发、资源匮乏,这种特有的地缘位置严重影响了历代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一是发展海权为主。日本是典型的海洋型国家,这也是大航海时代以来,日本最终通过明治维新快速崛起的地缘因素,比如先后崛起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和二战后雄踞多年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二是资源匮乏。除了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的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均要从海外进口,自然资源极其贫乏,尤其是石油。因此日本人选择了一条最短、最经济的航线,就是从太平洋、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到达中东进口石油。但是这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的航线,相当一段距离都是中国的海岸线,这也是日本处心积虑插手我国东海、南海和台湾事务的原因。 三是外交短视。日本是一个生存条件很差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地震和火山爆发更是家常,人们凡事生存第一缺乏长远战略布局。

中日两国传统的地缘冲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两国地理环境的显著差异,导致两国的对外战略迥然不同。我国历史上以天朝自居的优越感一度让统治者夜郎自大,战略决策则与邻为善,防御为主,主张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从来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称霸世界。而日本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和自然资源的匮乏性,国民危机感很强,崇尚武士道精神,主张对外扩张,一度试图通过掠夺国外资源发展本国经济,开拓国外市场,进而导致政府决策缺乏长远谋划,外交短视,易走极端,缺乏宏观的、长远的战略布局。endprint

中日作为永远的邻居,两国的最近距离仅为860公里,为九州的长崎到我国的上海。日本的先岛群岛同我国台湾省的距离更近。两国地理位置的距离如此之短,再加上两国资源的强烈互补性,促使日本在强大之后第一时间选择将我国作为侵略对象。以1936年到1943年的东北为例,日本人在此掠夺了大约2650万吨的煤。这些资源在日本占领东三省后都被大量运往日本本土及中国华北,当做了日本侵略战争的资源,《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中对此有上述描述。③中日两国除了复杂的历史仇恨,传统的地缘争端主要以领土之争为主。

一是关于东海的领土争端问题,主要涉及东海油气田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第一,中日东海油气田争端源于中日两国各执己见的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标准。我国东海在我国大陆东岸与日本海之间,是一个半封闭海。据统计,东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特别丰富,仅油气储量就达5亿到6亿立方米,这对于资源极其匮乏的日本无疑成了一块最大最诱人的肥肉。于是日本把《联合国海洋法公約》当成了他们抢夺这块肥肉的“救命稻草”,与我国展开了东海海域的领土争夺。我国东海的最宽处为360海里,根据公约里规定,一个国家的海岸基准线之外的200海里的海域则应该为该国的经济专属区,于是我国就与日本产生了40平方海里的争议海域。对此日本提出依照“日中中间线”,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不同意将冲绳槽沟列为中国的大陆架。而我国要求以“自然延伸”原则划分专属经济区,坚决反对共享大陆架。第二,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日本对外声称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如果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了主权的话,那么中日两国就可以共同分享大陆架,因为钓鱼岛的位置恰恰就在我国宣称的拥有开发权利的大陆架上。而钓鱼岛从古至今就是我国的领土,所以我国必须坚决捍卫钓鱼岛主权,日本人妄想霸占我国领土的企图加大了两国的关系冲突点。第三,军事地位的重要性是钓鱼岛问题炙手可热的原因。美国为了重返亚太,制定了所谓防止中国崛起的第一岛链,而钓鱼岛就是突破这一封锁的关键点。而日本为了阻止我国走出海洋,发展海权进而提高大国地位、降低本国国家安全威胁,于是在钓鱼岛问题与我国制造冲突。日本人处心积虑、穷极智慧想以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主权为己的强盗逻辑的外交决策,只会让历史仇恨深厚的两国关系雪上加霜,积重难返。

二是插手台湾事务和南海事务问题。台湾海峡是日本进口石油从海上到达本土的必经之路,如果海峡两岸顺利实现了统一,将对日本的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两岸统一的局面这是日本不愿意看见的,插手南海争端同样也是不想让自己赖以生存的运输线完全掌握在我国手中。去年以来,日本不断怂恿周边国家与我国就南海问题发生争端,就是想用南海问题打压我国。当所谓的“南海仲裁”公布以后,日本就开始强迫我国接受所谓的“仲裁”结果。日本接二连三围堵我国的行为就是为了当好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急先锋,各种原因让原本属于我国内政的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诡谲。

新地缘政治下的中日关系

除了传统的地缘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中日两国还面临新地缘政治的冲突。日本近年来积极寻找机会,寻求政治上的大国地位,不断提出修改和平宪法,增强军事力量,海外派兵,积极谋求入常,不断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等。而日本的国内经济一直没有复苏。相反,我国则一跃取代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实力与日俱增,日益强大的中国都让日本极度不安,日本开始怂恿周边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两国关系再度陷入了“安全困境”。一个国家基于防御目的而增强军备,别的国家就会将其视为一种安全威胁,这种两难的困境就是国际政治学上的“安全困境”。④

日本是我国永不可能搬走的邻居,根据矛盾是对立统一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在解决两国关系对抗中必须求同存异,抓住主要矛盾。因此针对传统的地缘冲突必须继续坚持邓小平同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于新地缘冲突,必须化地缘政治的劣势为优势,采取竞争和合作的方式消除对抗。首先是要竞争,先自强。国富民强才有竞争谈判的筹码,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在国际上是没有主动权的。因此,我们必须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倒逼传统企业转型,搭乘信息化的快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其次是多合作,重交流。对短期内无法解决的争议可以先行搁置,转而寻求两国共同的关切点,比如气候问题、打击恐怖主义、非法移民问题等等,通过加强双方共同关注问题的合作,逐渐润滑现有僵化的外交关系,促进两国关系慢慢回暖、健康发展。一是加强经济互补。中日两国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便利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上的互补性让两国的合作更加亲密。地缘经济是一种非零和经济,尤其像中日两国在经济上存在很强互补性的国家。日本有我国经济发展缺少的资金和技术,而我国有相对日本廉价、优质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双方的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甚至多赢。我国改革开放后从日本引进的投资和技术对我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也是有帮助的。二是加强文化交流。国际关系和国家的外交政策都与地缘文化密切有关。⑤历史上,日本一度把中国作为自己学习的老师,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视若珍宝,双方在文化上算得上同根同文。虽然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学习西方,但是频繁的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充分反映了日本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酷爱,比如京都极富中国特色的古建筑群。通过文化交流增强两国人民的亲近感,为改善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民意基础。三是协调政治立场。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中日两国作为东北亚两个大国,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对于双方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和平的周边环境,所以政治利益的契合点是存在的。比如中日两国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努力化解朝鲜半岛核危机的行为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等都有良好的合作。

结 论

当前的中日关系已呈现出传统的地理环境的领土争夺和基于国家利益的经济争夺的多方矛盾点,但是中日作为东北亚两个大国,国家关系还是要登高望远,向前发展。因此中日关系的发展既要走出历史,又要面向未来,重塑新地缘政治下的新型大国关系,为东北亚和平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2]《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上海大学,胡宝琴;

[3]《将东北资源据为己有是军国主义日本的国策》,《辽宁日报》,王研,2015年7月28日;

[4]中国的“安全困境”及其选择,《理论观察》,孙士庆;

[5]《地缘政治视角下中日关系发展及走向》,郭正卿,《学术讨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钓鱼岛政治国家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年初六,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政治法律
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