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生存现状和未来

2017-09-06 06:10黑子晴
魅力中国 2017年2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黑子晴

摘要: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的生存发展都和互联网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推广使更多的知识和讯息在云端存储和传播,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面临着和数字技术的融合,无论是纸质书籍的借阅模式还是人员的服务方式都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将迈入万物互联并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互联网+时代的概念和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这个概念已高度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那么互联网+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的呢?2012年,易观国际的于扬在演讲中首次提及了这个词汇。他认为传统行业发展到近日,遇上互联网爆发式发展的今天,势必会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影响,那么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相结合,是否可以形成新的格局,产生新的商机。 [1]其实换个简单的方式来理解,互联网和各个传统行业相融合然后催生传统行业的新业态,给传统行业注入创新发展的新活力,就是互联网+的终极奥义。这种结合实际上是将互联网或者说是信息通信技术当做一个平台、一个工具,为传统行业的未来寻找新的发展形态。一成不变终将被社会发展所摒弃,在图书馆行业也是如此。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将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成为了各个行业的指路灯塔。全社会也逐渐从物联网时代走进万物互联的时代,所以转变传统行业的发展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催生新业态,是各个行业发展生存发展的趋势。

二、互联网+时代下对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发展

(一)公共图书馆的生存现状

公共图书馆一般是指由政府税收支持的,为百姓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涉及全社会各个阶层以及各个年龄段和职业。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原型是19世纪末一些学会里的公共藏书楼,到20世纪初一些藏书楼开始对外开放,中国出现了公共图书馆。目前,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还远远做不到覆盖每五万人一座的程度,但已经逐步形成了县级的图书馆网络,正在向村级网络伸展。

根据文化部2016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6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53个,馆藏图书约9.02亿册;电子图书8.9亿册;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13.49万台。都比上年产生了增长。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大家开始逐渐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公共图书馆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电子图书和电子阅览终端数量持续上涨,还有大量读者选择自带电子设备利用图书馆无线覆盖,接入电子阅览室或者获取互联网信息资源。直接通过互联网进入网上图书馆查找信息资源的读者甚至已经远超实际到访图书馆的读者人数。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已经与20世纪初诞生时期的公共图书馆迥然不同,除了引入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终端,数字化图书资源等等,还逐渐顺应信息化需求,与全世界各类数据信息实现互联互通。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公共图书馆势必需要寻找契合点,寻求新发展。

(二)互联网+和公共图书馆的融合

互联网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屡见不鲜,微信公众号的批量产生,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媒体的发声者。这些公众号文章病毒式的传播,使手机阅读更加的普遍。Kindle等电子阅读设备的出现以及流行,也使电子书籍的阅读更加便捷和舒适化,解决了随身携带纸质书籍的不便利。而移动图书馆,图书馆互联网借阅系统的接入,也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图书数据服务。

互联网+思维的引入,使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更加关注对新技术的探索及新业务调整与转型。这一转型的举措有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数个省份的公共图书馆开启了互联网+和公共图书馆融合的范例。以浙江省为例,2015年浙江全省12个图书馆确立协同计划,顺应 “互联网+”潮流,提升图书馆服务。主要做法是实施“互联网+借阅流程”“互联网+数字阅读”“互联网+知识服务”“互联网+终身教育”等系列计划,同时结合支付宝、微信等公众社交平台,打造智慧型城市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拓展图书馆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实现线上服务响应。

这种公共图书馆和互联网+的融合,将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针对这一传统行业的改革和创新,以期在平稳发展中焕发新的发展增长点。

三、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未来

(一)结合优势

1.传统纸质书籍的借阅和数字化阅读取长补短

公共图书馆进入互联网+时代,不仅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会发生融合,进行优势互补,对于图书馆本身来说更是这样。传统纸质书籍的借阅模式依然要保留,因为读者对纸质阅读依然有一种情结在,从最新的国民阅读调查里也可以看出纸质阅读的读者数量依然还在增长。但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了很多,许多纸质书籍的出版耗费的时间较长,有些信息相对滞后,互联网+和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势必更加关注知识的更新速度,让使用者可以迅速获得最新的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除此以外数字化的藏书资源可以拓展馆藏文献的数量,解决纸质书储存的维护需求以及占据空间的问题,信息化可以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化。

2.固定阅读场所和移动化图书馆优势互补

公共图书馆的借阅室能提供安靜的阅读环境,舒适的光线及温度,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读者潜心学习摄入知识。而移动图书馆的优势在于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阅读,不拘泥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两者的选择,通常取决于读者个人的偏好选择,以及当下具体条件的限制,但两者各有优势,可以取优势互补。

(二)发扬公共图书馆难以被数字信息化完全替代的部分endprint

1.纸质书籍仍有市场。就现在公众的阅读模式来说,数字化阅读盛行但依然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这种阅读方式经常是利用零星时间进行,阅读体验碎片化、快餐式的倾向。对于深层次阅读而言,传统纸质阅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51.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9.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33.8%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3.8%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0%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这一调查结果用数据说明了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今天,纸质书籍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公共图书馆作为纸质书籍存储借阅的主力,不能在互联网+时代彻底抛弃纸质书籍,这是难以被数字化完全替代的部分,值得被保留和发扬。

2.古籍保护和研究等工作依然要依赖图书馆

古籍保护是我国现阶段正在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1981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国务院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加强古籍保护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保存和研究我国悠久的民族历史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它有对古籍文献等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传播等重要的义务,也是公共图书馆日常工作之一。

现在,各省的古籍保护工作主要是依赖公共图书馆和一些专业的科研机构来进行。首先因为公共图书馆保存着较多珍贵的古籍,同时有国家财政的拨款支持,能够聚集和招募古籍保护和研究的专业人才,配备专业的设备。对于古籍保护工作来说,即便未来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也很难完全脱离现实中的实际操作工作,对馆藏古籍的抢救性修复工作还必须依赖有经验的专家来实地完成。抢救和保护珍贵古籍,既是系统挖掘、整理民族优秀历史与文化的过程,也是重塑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作。所以未来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古籍保护工作会在依托馆藏古籍资源和古籍修复人员的经验技术的前提下,借助广博的互联网信息数据,以及先进的现代化机器设备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三)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可能遇到的问题

1.数据共享过程中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互联网信息丰富且磅礴,但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用户私人信息在使用云服务时被泄露的问题。云端存储和共享的资源,大大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但读者在想要使用这些数据资源的同时,为便于管理,他们通常要注册账号等,此时填写的大量个人信息就会保存在网络上,这些信息如果被泄露,对读者用户的个人生活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困扰。所以,云时代公共图书馆在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同时也要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读者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工作。

2.网络共享资源的版权保护问题

互联网+时代,数据信息在万物互联的状态下,上传下载的数据量是十分庞大的,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必须做好对于共享资源下的书籍和数字图书的数据资源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由于众多图书馆联盟,图书馆之间可以按照协议进行资源共享,处理不当会导致著作权风险。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很多图书馆采用的是浏览阅读开放,对于下载进行限制的方式,但无法下载对于无法实时处于网络连接状态的读者用户来说十分不便利,不利于将书籍资源下载到终端设备上随时阅读,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在处理这一矛盾的时候从技术层面突破,在资源流动性快的前提下保证书籍的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

四、总结

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给公众提供更加丰富、有价值的精神文化资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要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提高文化服务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工作,同时保留特有的价值,加强对于古籍保护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力度,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公共图书馆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腾讯科技.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EB/OL].[2012-11-14]. http://tech.qq.com/a/20121114/000080.html

[2] “互联网+”首现政府工作报告 将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EB/OL].[2015.-03-06]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lh/2015-03/06/c_127552839.html

[3] 吴迎春, 王兵. 公共图书馆事业“十三五”规划的背景和重点内容探析[J]. 图书馆论坛, 2017(1):51-55.

[4] 浙江全省公共图书馆开启“互联网+”新模式[EB/OL].[2015-06-02]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7/28/t20150728_6058084.shtml)

[5] 云時代下图书馆发展动向 杨芳 [J] 科技展望,2017(12)242页

[6] 李洪伟. 云时代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J].世纪桥,2013( 01) : 149 ~ 150.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