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魂

2017-09-06 15:03张建林
魅力中国 2017年29期
关键词:张仲景探索研究

张建林

摘要:东汉末年的宛城大地,诞生了一位中国医药文化史上的伟人----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生卒约为公元150~219年。他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动乱的年代;名士清流与内侍宦官殊死抗争;封建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疾疫、瘟病流行;医学超越巫术并自成体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张仲景经历了学子、士人、医家、太守到医圣的嬗变过程,为后世留下了堪称医家圭 臬的宏篇巨著--《伤寒杂病论》.他创立的“辨证施治”理论,为中国医学奠定了全新的临床治疗学基础,他的医国活人思想成为中华医学之魂。

关键词:张仲景;医魂;探索研究

士林清流----少年张仲景的追求目标

东汉末年的南阳,士风昌盛。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威武不屈的气节,舍身求义的献身精神,对儒学精义的探研极致。无论是南阳人出仕外郡,或外地人入仕南阳,无不被南阳仕风所影响。。

东汉党锢之祸实在是衅启南阳,公元165年,时任南阳太守的弘农人成瑨在南阳郡功曹岑晊的支持下,将南阳宛县人张汎----汉桓帝乳母的外戚下狱处死,引起极大的波澜。公元167年,司吏校尉河南尹李膺处决了术士张成之子杀人案,终于引发了东汉历史上第一次“党禁”。这次党狱,被诬为党人,遭揖捕的士林高官达二百余人,后虽被释放,但被遣回乡里,消职为民,永远禁锢。

汝南人范滂从狱中获释后,返回故乡汝南,途经南阳.南阳的士大夫出动数千辆车骑赶去迎接,声势浩大,甚为壮观。南阳士风给少年时代的张仲景打上了忧国忧民的深深烙印,他立志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游学洛阳----仲景初次求仕失意之旅

汉代开始兴起地方官学,办学主要取决于地方财政状况和师资条件,而地方长官个人的积极性起决定性因素。张衡在《南阳文学儒林书赞》中说:“南阳太守,上党鲍君,悯文学之驰废,怀儒林之陵迟,乃命匠修而新之,崇肃肃之仪,扬济济之化。”张衡对南阳太守鲍德整修南阳郡学极为赞赏。但地方官学的学生如果不能升入太学,他们的出路和不入學的士人一样,只有通过察举这条道路才能入仕;或有地方长官依才使用。因此,汉代各地求学入仕的人,都千里迢迢地到京城太学去学习。东汉后期太学生最多达到3万余人。张仲景在南阳郡学几年之后,决定赴京师洛阳入太学,以博取功名,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公元167年末,仲景到京师后拜见了对他一生起重要影响作用的人,南阳襄乡的何颙。何颙字柏求,他游学洛阳时,显名太学。仲景在洛阳与何颙 过从密切。何颙对仲景这样评仪:“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公元169年,督邮张俭上书弹劾侯览贪侈奢纵,僭拟宫殿,引发第二次“党祸”,何颙逃出洛阳,潜匿于汝南。由于仲景与何颙往来密切,仲景不能再在太学呆下去了,张仲景带着何颙对他的评议回到南阳。

受术伯祖----仲景叩开医学之门

自洛阳回宛后,仲景继续潜心经学研究,由于今文经学中关于四时阴阳五行与五藏关系的论述与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论述一样,再加上张仲景家族中有一个以医术称名于世的伯父张伯祖,故而张仲景对医学慢慢关心起来。医为小术,本为士人所不取。名医华佗也自以为:“本为士人,耻以医见业”。仲景认真习医大约与166年、169年、171年、172年几次大的疫疠流行有关。历史上疫病的流行导致百姓大量死亡,饿殍满地,真是道路有白骨,千里无鸡鸣,其景象甚为恐怖。曹植《说疫气》称:“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褥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仲景对于医学有了一定认识,就开始师从张伯祖学医。张伯祖是南阳名医,且名重京师,在当时为上手。仲景从张伯祖那里学习了基本的医学知识,仲景博览医书,潜心钻研。从此,东汉的南阳并没有失去一个为民请命的士人,反而多了一个救人疾厄的杰出医生,一个千古传颂的医圣。

勤求博采----仲景对医学的探索研究

勤求博采是后人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简称。张仲景记述他读过的重要的医籍有《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这几本书是他在撰写《伤寒杂病论》时参考用的。按《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仲景能见到的医书当不止此数。他还从大医学家那里汲取医学知识的营养,“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张仲景博采众方,并把这些方药用于临床实践,最后形成了完整的临床医学体系。

仲景修习医学之路,还冲出了巫术的束缚。东汉及其以前时代,巫医不分。士大夫看不起医药技术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医药与巫祝认作一路。医学在汉时尚未完全摆脱巫术的影响,但仲景使临床医学真正独立起来,创造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华医学灵魂。

察举孝廉----张仲景二次入仕的失败

张仲景踏上医学道路后,再也未去太学。在太学学习,完成五经的考试最短也需十年时间。而民间察举升官之途的年龄限制是一般不低于四十岁,极特殊的除外。公元190年,张仲景已满40岁,这一年与何颙交好的刘表出任荆州刺史,何颙也在献帝朝中做官。南阳郡属荆州刺史部管辖。于是刘表察举仲景为孝廉。被荐为孝廉的张仲景到京师洛阳去领职时,又受到第二次打击。本来朝廷重用何颙,但何颙不满董卓的飞扬拔扈,欲计划除去董卓。计谋未行,却被董卓下狱致死。同时董卓逼着献帝迁都西京,这样一来谁还顾得着管地方郡国的事。做官未成回到家乡的仲景,对医学的研究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是疫病流行时,经仲景救治而存活的病人无数。

官守长沙----张仲景医国活民相得益彰

回到南阳的张仲景,早已是名扬南阳、襄阳、汝南等郡。为襄阳沈槐诊治疾病是民间最为广泛的传说之一。在襄阳荆州刺史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诊治疾病更是千古佳话。可以说,张仲景与荆州的刘表缘于何颙而有着更深的联系。

巨著问世----仲景医学思想永世留传

辞官回到南阳的张仲景,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他对自己这部著作的评价是:“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在中医药史上的地位大致如下:1、《伤寒杂病论》为中医经典著作,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有著作问世的约1300余家。2、仲景方药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3、仲景方药之《金匮肾气丸》、《理中丸》、《桂枝茯苓丸》等成药纳入国家药典,常用不衰。4、辨证论治的中医临床指导思想和理法方药的临床治疗技术仍然有效的指导中医临床工作。5、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仲景方药又被用于临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治疗用方仲景用治太阳伤寒的名方。

后世尊奉张仲景为医圣,万世楷模,对仲景不追求名利、以救民众疾苦为己任的医德赞誉甚隆。张仲景对中国医药学的贡献和中医学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伤寒杂病论》是医经;张仲景的医学理论是医门法则;张仲景是医中圣人;张仲景的医国活人思想是永恒的医魂。

参考文献:

[1] 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论治系统构建[J].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6)

[2]《金匮要略》信息化的研究与实现[J]. 李志敏,汤琼,黄建波.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09)

[3]仲景伤寒经典著述源流探微[J]. 许国敏,张横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04)

猜你喜欢
张仲景探索研究
医学家张仲景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关于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探究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基于学讲行动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善良的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