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道德讲堂”长盛的根源

2017-09-06 04:26马小敏
魅力中国 2017年29期
关键词:社会背景历史渊源

摘要:随着“道德讲堂”的产生并逐步推广至全国,我们能够看到“道德讲堂”成为多种社会关系的交叉点。她成为百姓沟通交往的良好场所,很多人就是通过“道德讲堂”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道德讲堂”里化解了邻里矛盾;同时,“道德讲堂”也成为连接党和政府和群众的重要纽带,把宣传思想教育的内容因人因地的转化成“道德讲堂”讲述的内容,并加以适度引导,这样就使得老百姓乐于接受,也乐于与政府交流。

关键词:道德讲堂;历史渊源;社会背景

一、道德讲堂产生和长盛的奥妙

在文明创建中,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道德讲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成长并壮大,又是怎样的薪火让他在民间得以传承?追根溯源,探寻她的成因,理清她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将“道德讲堂”推而广之。

历史的积淀。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可谓“礼仪之邦”。几千年前,道德的种子便撒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抽枝吐叶,开出千姿百态的花。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这片道德文化底蕴丰饶的土地上更是孕育出“道德讲堂”的奇葩,且“一朵忽先变、百花其后香”,信仰道德、传承道德、践行道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孔子的“仁义礼智信”,道德熏陶浓郁而厚重,这些都提供了肥沃的“道德土壤”。老百姓在这样的环境滋养、耳濡目染下,自然会生发出“讲一讲道德”这样的创意和感想,“道德讲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悄然诞生了。

我们深入探寻“道德讲堂”得以产生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其自身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

百姓讲身边事是“道德讲堂”不竭的生命力。深入探讨“道德讲堂”与以往的宣教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进行宣讲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宣讲人都是被评选出来的模范人物,老百姓是坐在台下来听、来学习的,而在“道德讲堂”这一形式中,走上前台讲的多是老百姓自己。从这样角色的变化就很好地回答了“道德讲堂”由谁来讲的问题。普通人都可以站出来给大家讲,这样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就构成了“道德讲堂”赖以生存、得以扎根的土壤,百姓构成“道德讲堂”的主体,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道德讲堂”从群众中汲取精华、获得力量,又把“道德的种子”撒播到群众中去,老百姓跟“道德讲堂”没有距离感,使之能够深深地扎根在群众中,百姓为其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精神文明建设为道德讲堂建设助力

这些年来,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各地文明办的积极投入,使公民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迅速提高,他們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到百姓中言传身教,让“道德讲堂”变得鲜活和丰满起来。像岳阳、常州、福州、苏州等城市“道德讲堂”就办得有声有色,“道德讲堂”的好声音逐渐传扬开来。“道德讲堂”宣扬美德、引人向善,结果就是让美德故事、道德理念在老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道德讲堂”也从中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多种关系和谐是“道德讲堂”发展的条件。随着“道德讲堂”的产生并逐步推广至全国,我们能够看到“道德讲堂”成为多种社会关系的交叉点。她成为百姓交往的良好场所,很多人就是通过“道德讲堂”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道德讲堂”里化解了邻里矛盾;同时,“道德讲堂”也成为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重要纽带,党和政府可以把宣传思想教育的内容因人因地的转化成“道德讲堂”活动讲述的内容,并加以适度引导,这样就使得老百姓乐于接受,也乐于与党和政府交流。如此一来,“道德讲堂”就获得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道德讲堂”的强大生命力得力于外力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推动力。“道德讲堂”之所以能以“讲堂”这样“亲民”的形式推广开来,这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导向密不可分。可以说,“道德讲堂”的多种类型对应了“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系统”、“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还有“学习型家庭”等等学习型组织。“道德讲堂”建设就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带来的“转型升级”,简单的讲,就是“你学我的优点,我学你的优点”。

政策支持的保障力。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公民道德提出了新的考验,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等。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道德建设创新的底蕴更加深厚。中央部委两次在常州召开道德建设专题现场会,推广“常州经验”,从中央到地方,“道德讲堂”迅速开花结果。

技术发展的支持力。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道德建设的形式和手段,一改以往传统枯燥的说教,通过网络传递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手机短信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华夏大地上掀起道德传播的波澜。例如,岳阳把道德讲堂活动的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在朋友圈中传播,南通开设的广播电台“空中道德讲堂”、文明网的“网络道德讲堂”和“QQ道德讲堂”、以手机为渠道的“新市民手机报道德讲堂”等,创新了方式方法,效果不俗。这样的多手段、多形式使了“道德讲堂”摆脱了单一的形式,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事物,这也就保证了“道德讲堂”产生之后能够被广泛接受。

宣讲场所的亲和力。“道德讲堂”跟以往很大的不同在于她的宣讲场所。“道德讲堂”几乎可以在我们社会的各个场所设立:学校、小巷、论坛、职工学堂、新市民夜校等等,而场所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开设“道德讲堂”的随意性,而这些深入日常社会生活的场所能在短时间内拉近百姓与“道德讲堂”的距离,远离了高高在上的“庙堂”,这些地点为“道德讲堂”深入群众提供了便利,也为她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者简介:马小敏,性别:女,出生年月:1976年10月,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本科,所学专业:法学,申报政工专业职务:高级政工师,工作单位及职务:岳阳市人民(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工会副主席。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背景历史渊源
高州民歌源流考
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浅谈东海吕剧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