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育接地,教育方能走远

2017-09-08 21:40王寿连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劳育新课程教育

王寿连

【摘 要】教育始终握着解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问题的钥匙。从民众素质到就业问题,甚至世界和平。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读书、考学,教育应坚持扎根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接地”原则,重视课程的及时、适时开发和课程间的平衡,重视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平衡,重视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需要的平衡。以国际国内的动态的视野来审视、规划、调整、发展教育,是教育问题上的科学发展观。如何既以大视野,又以小视角来审视、定位、规划、实施教育,事关国家大计、民族兴衰。新课程到底该如何实施、如何推进、如何更“接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劳动是最好的教育,一勤天下无难事。以劳育接地,教育方能走远。

【关键词】新课程;劳育;教育

在有关新课程的表述中我鲜于看到以前的常见说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说这是新之所在,我觉得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待商榷。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有了一派生机和新意。但透过新课程的理念和现实的新课程实践,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新课程带给教育的仍是形式的变化多于实质的变化。新课程的推进似乎已徘徊或止于“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质量”的办学实践。

劳动是最好的教育,一勤天下无难事。谈到教育,人们自然会想到毛泽东主席曾对教育作过的论断: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如果对这句话作更具体更深入的解读则是: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包括很多,既包括国情实际,社会实际,家庭结构实际,学生实际,生产、科技发展实际,也包括国际实际,甚至包括国内外竞争、斗争实际。所以,如何既以大视野,又以小视角来审视、定位、规划、实施教育,事关国家大计、民族兴衰。新课程到底该如何实施、如何推进、如何更“接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新课程正在培养的一代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第二代、第三代,也是中国和中国家庭由穷而富后的第二代、第三代。这些学生与以往的学生有太多太多的不同:太平盛世,衣食无忧;几无亲兄弟姐妹,一根独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上有别于以往的学生,社会关系上有别于以往的学生,成长途径、经历上有别于以往的学生,他们中许多几乎与劳动绝缘。他们所受的教育注定不同。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新课程需要有极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审视新课程的理论和实施实际,我认为新课程最弱化的一环是以前五育“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劳”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让教育更“接地”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面对上述教育对象,应充分发挥“劳”的教育功能,将他们培养成真正的有用之才。

国家在推进新课程中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但大多摆设化或不深入,实践性、参与性、体验性足。所以,如何让综合实践课程真正“综合”起来,“实践”起来,我认为途径之一就是创新体制机制,让学生参与到“劳”中来。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创新机制,制定相关法规。让乡村学校的孩子定期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劳”之乐,“劳”之苦,通过劳动锻炼自己的体魄意志,通过与大自然、劳动人民的接触,形成对自然之情、对劳动人民之敬、对劳动之爱,去发现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思考如何用自己之所学来服务生产生活,去憧憬如何成长为一个懂科学懂技术的新时期农民,去创新以更好的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让城区学校的孩子走进工厂,走进社区,参与体验劳动,感受科技的发展,感受服务别人的苦与乐。让每个孩子认识到人来到世间不只是来享受的,更是来奉献和服务的。

在推行“劳”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目前的体制会有很多问题制约学校和老师。如安全问题,时间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场所问题,经费问题,社会舆论问题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教育本是社会的教育,国家的教育,人民的教育,但往往在很多问题的解决上教育最终成了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所以,我认为,首先应让教育成为社会的教育,要向社会、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理念、主张、政策,以唤起社会对于教育制度及措施的理解和支持。新课程的主要内容不应只被教育业内人士所熟知,而应该让全社会知道,唤起全社會的认同。如果我们的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正在受怎样的教育不知或知之甚少,那我们的教育宣传就是失败的,我们得到社会的支持无疑就会很少,我们的教育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其次,应该通过行政、市场等手段对安全等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如通过保险等方式来应对可能的风险,再加上规范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预案等规避风险。但绝不可以因为有安全之虑而因噎废食,不搞“劳”育,不开或象征性的开实践课程,那样不但会误一个人,还会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三,通过行政审批和法规等方式来规范相关问题。

我国学校类别众多,公立的、私立的、民办公助的。我们完全可以小范围地尝试性地把新课程推向深入,找到政府放心、社会认可、学校满意的新课程实现形式,开发出好的综合实践课程。比如,每周安排半天开设综合实践课程,集劳动教育、社区服务、科技创新、艺体竞技、生存训练等实践活动一体。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发挥它特殊的育人功能,不能只突出德育功能,要拓展其他4个功能,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生存,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关注技术和职业能力体系的基础认知。劳动教育要与职业教育内容纵向贯通,横向连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就倡导“学会生存”,学会生存要通过学会学习来实现,更需要以劳动教育为起点。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实践,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关注生活、生产和工具、方法、材料体系的基础认知。实践出真知,“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要加强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合作,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要关注思想、态度和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础认知。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与人和谐相处。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树立集体攻关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创造,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关注青少年学生对智慧发现、创新创造体系的基础认知。培养青少年学生时时观察、处处总结、留心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敢于去创造,敢于去尝试。

教育始终握着解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问题的钥匙。从民众素质到就业问题,甚至世界和平。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读书、考学,教育应坚持扎根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接地”原则,重视课程的及时、适时开发和课程间的平衡,重视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平衡,重视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需要的平衡。以国际国内的动态的视野来审视、规划、调整、发展教育,是教育问题上的科学发展观。我们的教育已有了规划,有了纲要,但在实施中千万别只顾埋头向前,一定要适时调整、发展,补充新意。以劳育接地,教育方能走远。只有这样,教育才算是真正“接地”。只有“接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合格的、创新的、杰出的人才。“接地”的教育才是“通天”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王道”。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劳育新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题解教育『三问』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高中数学“五育并举”创新题型的求解策略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