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与1929年《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之内容比较

2017-09-08 06:52乔丽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历史课程初中历史教学

乔丽娇

摘 要:本文从课程功能、课程内容等方面对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与1929年《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和反思,以期为当今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 初中历史教学

引言

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规范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为学校历史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1929年《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暂行课标》)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课标实验稿》)均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对历史教育领域作出的重大调整,影响着我国历史教育活动的展开及其发展方向。[1]

本文采取文献对比、归纳等研究方法,对两者进行比较,为更清晰地认识课程标准的前承后继,以及历史教育领域应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自我调整铺路,也为今后的历史课程研究做些前期准备。

一、整体结构之比较

《暂行课标》整体结构包含六个方面:(1)目标;(2)时间支配;(3)教材大纲;(4)教法要点;(5)作业要求;(6)毕业最低限度 。第一部分简单叙述了学生掌握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程度的总要求,第二部分则明确规定初中历史课程的课时、学分以及各个年级所学习的历史内容。教学大纲部分分为中国史与外国史两部分,以中国史的学习为主,并将外国史主要定义在欧洲,详细叙述了两大部分的主要学习内容,但并未提出各个部分具体内容的掌握要求。“教法要点”主要说明历史课程的进行方式,主要是对历史教师课堂技艺的要求,规定采用纲要与公共纪元、应用地图图表图片。最后一部分则用“明了”、“略知”等词概述了课程标准对毕业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最低要求。[2]

《课标实验稿》整体结构包括五个方面:(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简单叙述了此次课改的背景、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对历史课程性质进行重新定义——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课程目标”重新规定历史教学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过程与方法”。“内容标准”将历史内容分为中国古、近、现代史和世界古、近现代史六大内容,不仅规定了各部分的学习任务与培养情感,还对学生对其内容的具体掌握程度做了描述。“实施建议”主要叙述了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最后一部分对历史教材的扩充,使历史课程拥有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对教师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很大帮助作用。[3]

二、课程目标之比较

《暂行课标》包含7个课程目标。这些课程目标概括了对学员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有如此描述“(一)研求中国政治经济变迁的概况,说明近世中国民族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并唤醒其在中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二)研求重要各国政治经济变迁的概况…以培植学生国际的常识,并养成其远大的眼光与适当的国际同情心…忽忘中国民族自振自卫的必要;(三)研求各国重要民族学术文化演迸的概况。与中国学术文化演进的经过,使学生略知现代人类生活与文化的由来;(四)对于中外各时代的政治状况,特别注意说明现代民权发展的由来,以树立学生政治训练与运用民权的基础;(五)对于中外各时代之经济状况,特别注意说明现代经济状况与重要社会问题之由来,以阐明民生主义之历史的根据…(六)由历史实例的启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服务人群与精进不息的精神,并增进其观察判断的能力;(七)使学生明了近代科学对于物质文明及社会进化的贡献。”从中可以发现,《暂行课标》在知识层面上,侧重对政治经济史知识的要求,如“研求中国政治经济变迁的概况”、“研求重要各国政治经济变迁的概况”、“中外各时代的政治状况”等;在能力层面上,则要求学生“研求各国重要民族学术文化演迸的概况”、“增进其观察判断的能力”等;在情感态度方面,则要求“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忽忘中国民族自振自卫的必要”等。[4]

《课标实验稿》从社会要求、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等方面出发,重塑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其中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历史技能的把握,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此次课程改革对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的考虑以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在过程与方法层面上,则明确说明历史学习的性质,要求通过历史学习,“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则要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此外,力图使学生养成大世界的国际意识,尊重他国文明。[5]

三、内容标准之比较

《暂行课标》中“教学大纲”与“毕业生最低限度”对课程内容作了相关规定。“教学大纲”的内容结构设置是以时间为轴 ,按历史课程自身所具有的逻辑性进行编写,突出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其所设置的教学知识点始终存在“难、繁、偏、旧”现象。在整个结构中教学大纲部分占用大量篇幅介绍,却没对所教内容要求的细化,不利于教师的层次教学。[6]

《课标实验稿》以主题形式构建中学历史课程体系,按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教学内容的教学指标具体化,对学生学习内容提出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以学习主题的形式重新呈现中学历史课程体系,突破了以时间为轴的编写体系,以“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再次进行编排,大量删减了复杂知识点,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以中国近代史为例,共有7个学习主题:(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2)近代化的起步;(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6)经济和社会生活;(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从这可以看出,课程内容以主题形式进行组织,又把相关知识点置于同一个学习主题中,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在各个主题下又提出了层次分明的内容目标要求,这里以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为例,内容标准为:“(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會生活的影响。(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可以看出,各个内容标准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层次要求。[7]endprint

四、教学建议之比较

《暂行课标》虽然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更侧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其中教法要点与作业要求中涉及教学建议的内容。“教法要点”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规定一定的教学方式,不以课本为唯一教学活动用具,提出教师开发课程的主张和教师扩充教材内容的要求。“作业要求”则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督促,除参加考试之外,还需要及时预习与复习、做课程笔记等工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8]

《课标实验稿》对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师生的教与学的模式以及历史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内容做了多方位、全方面的阐述。如“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等。[9]

结语

《暂行课标》与《课标实验稿》都是历史教育专家及相关部门在历史教育领域对时代发展作出的应对性方案。两者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千秋,但两者又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可以发现两者的标准都不可避免地会不合时宜,但是还应该清楚地看到,这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编订而成的课程标准,在历史教育方面自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同时,还应该明白我国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部文件就能彻底解决的。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依然要结合时代与学术的发展,制定出既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性的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赵克礼主编.历史教学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编: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S].上海卿云图书公司,1929-1930.

[5]金相成.何炳松对历史教育的贡献——兼论《历史课程标准》之比较[J].中学 历史教学,1994,(4):28-30.

[6]曹万银.2001版与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之比较》——以“前 言”部分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4-11(211):92-93.

[7]郝佩林.民國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国际意识——以《1929年中学历史课程暂行标准》为中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4,27(6):145-158.

[8]赵亚夫.新课程《历史课程标准》急需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B].首都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5-111.

[9]史桂荣.1929年中学暂行课程标准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7.05.01,86.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课程初中历史教学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漫谈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韩历史课程设置比较
谈高中课改下历史课程的构建
关于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