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成因及防范

2017-09-09 19:27傅宁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3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防范风险

傅宁军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较大的审计风险,风险成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于这些风险可以采取措施进行主动性的预防。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

2014年7月27日,中纪委、中组部、审计署等7家机关联合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下文简称《实施细则》),是新时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遵循,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审计风险,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对原因进行剖析,并针对性地进行防范。

一、客观原因

(一)审计目标的复杂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实施细则》在总则规定审计目标为:“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虽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人,具体划分为四类人员,但审计内容是具体的事,基本涵盖了经济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不断扩展,领导干部生活待遇、办公条件等都纳入审计范围。这种日益多元的趋势对审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意见和审计评价需要更加慎重,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力加大了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停留于对领导干部或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审计结果还直接与被审计人员的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实施细则》在第六章“审计结果运用”中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并且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共六个层面明确了职责,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一环。这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不断深入,调查事实必须全面,指出问题必须有理有据,审计取证必须严谨、客观、充分,以上都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活动的隐蔽性和责任认定的复杂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从近些年审计工作的实践来看,违法违纪活动越来越隐蔽和巧妙,结合了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很多新应用,也利用法律法规上的漏洞打擦边球,以“业务不熟”、“情况紧急”为幌子,大谋私利。发现问题时,经常用“党委研究”、“董事会决议”这样集体决策的借口来搪塞。《实施细则》在第四章“审计评价”中规定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明确了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认定标准,并用领导责任兜底,将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之外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成为领导责任。在实际操作中,被审计对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在界定标准上没有客观的量化依据,定性上存在困难。即使事实清楚,归类正确,受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管理体制和权力制衡系统的限制,责任区分难以明确清晰。在对单位一名以上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还可能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给审计评价带来很大障碍。

二、主观原因

(一)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加大了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广,内容复杂,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精通财务和审计知识,也要掌握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对十八大以来党政机关下发的各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定、规范领导干部各项待遇的规定要熟知。如果知识结构不全,掌握制度规范有缺失,就容易在审计中遗漏审计事项,或者在具体事实的认定上存在偏差,依据不充分。审计过程中,因为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也会遇到审计单位不配合甚至阻挠的情形,要求审计人员临场应变能力强。但现实中,审计任务的高频率和高强度已经大大降低了审计岗位的吸引力,人员补充不充分,部分审计骨干无法保留。审计队伍实力不强,审计工作有时疲于应付,难以深入,停留在表面,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加大了审计风险

部分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到位,不能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工作中不够敬业,马虎大意,存在应付思想,不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底稿质量低,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质量。更有甚者,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认为审计只是走过场、搞形式,决策权在人事部门,自己没什么责任;有的则把审计职责看作一种权力,趾高气扬,甚至把审计的职责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与审计对象称兄道弟。上述种种都造成审计人员放松工作要求,降低审计工作质量,加大审计风险。

(三)定性不准、评价失真加大了审计风险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定性不准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引用法律法规不当。例如,用新出台的法规定性以前发生的问题,或者用地方法规取代国家法规评价当前问题。尤其是法规之间存在冲突时,直接导致事实的定性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二是措辞运用不规范,对性质相同的问题定性不一致,容易给人留下“对人不对事”的口实,影响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评价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评价的对象不准确,包含了非评价审计事项。部分事项无法从经济活动资料中取得证据,审计人员若对其进行评价,主观性强,评价缺乏依据。《实施细则》中对评价的内容有规定,超出了范围进行评价缺乏制度依据;二是对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进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有明确的审计时间区间和范围,非特殊情况不进行延伸,不得对审计时间区间和范围之外的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三是对审计证据不足的事项进行评价,无法做到铁证如山。一旦有新的举证使审计结论被推翻,会破坏审计的权威性;四是审计评价用词不当。在问题的描述上笼统模糊,避重就轻,态度上暧昧,模棱两可。endprint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立足事实,科学界定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既是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综合,又是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与选拔领导干部的工具之一,无论是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还是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准确认定违法、违纪事实。责任界定既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又要把不履行或不正当履行经济责任造成的危害程度作为判断是非、区分责任的标杆;二是要准确认定经济责任的性质,正确适用各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制度依据之间存在冲突或不一致时,根据权威性按照上位法优先的原则确定定责依据;三是对责任的区分要明晰,现任领导和前任领导的责任要区分,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要区分,集体决策责任和个人决策责任也要区分。

(二)严格审计程序,强化质量管理,强化审计复核制度

严格的审计程序是确保审计行为合法、审计质量可靠的前提。经济责任审计的每一阶段和每一步骤都应严格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流程规范。对于离任审计,做到“先审后离”;对于涉及干部或领导人员提拔,做到“先审后提”。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自身工作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需要对审计对象进行处罚时更要依据充分。必要时,审计中的重大事项还需提交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行政办公会或董事会进行会议研究,对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处理和防范。此外,对需要组织听证会的,要及时告知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需要上级批准的做好请示和报备。审计组内部应落实好审计组长、主审的复核制度,也可实行交叉复核,减少犯错的几率。上级机关面临被审计对象提出的复议申请,应认真对待、及时处理,给予当事人圆满的答复,不得护短。

(三)加强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与个人密切相关,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综合性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能力水平,还要有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审计队伍业务提升,知识结构得到优化,知识储备得到更新。。培训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在无法集中进行脱产学习的情况下,可以以审代训,在具体审计项目中让审计人员跟班学习,不断提高。与之相结合,建立审计失误追究值得和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促使审计人员钻研业务、强化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复合型审计队伍,为顺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人力保障。

參考文献:

[1]任锐.对新常态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6).

[2]郑石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5(19).

[3]杨雅乔,权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企业技术开发,2015(05).

(作者单位:公安海警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防范风险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SQL注入防护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