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的认知变化探析

2017-09-10 13:11龙宁东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认知民族地区变化

龙宁东

【摘要】:当下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各区域与团体依靠自身的优势积极发展,经济的数据不断增长。但部分不能代表全部,本已存在于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节奏的加速也越来越突出,区域与区域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而民族地区由于自身发展的种种因素影响,在这样的变化中,问题显得更加明显。物质的限制,社会意识的冲击对于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心理的变化影响重大。

【关键词】:民族地区;经济;认知;变化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发展

在我国,民族地区的分布普遍处于偏远地区,多为崇山峻岭之中亦或是荒凉险远之处。贵州省的地理环境在古谚中有“地无三里平”之说,时至今日贵州省的地貌状况仍是阻碍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贵州省境内总的地貌特征是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地形切割和地面坡度都很大,地貌类型复杂。整个贵州大部分地区地面破碎,崎岖不平,山地、峡谷、丘陵、盆地镶嵌配列,交错分布。以沪昆高铁东段为例,桥隧比达到了78%,为了保证信号的通畅,已通车的沪昆及贵广高铁沿线共建设基站2400多个,平原地区平均每1.5公里才设置一个移动基站,而在贵州每一公里,甚至500米就必须设置一个基站。这些基站的电源,有时候需要从10公里外接入。

我们再将目光聚焦到黔东南一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根据地层岩石和地质外营力作用,境内可划分为岩溶地貌区和剥蚀、侵蚀地貌区。镇远至凯里一线之西北属岩溶地貌区,常见的地貌形态有峰丛、峰林、石林、溶洞、溶洼、天生桥、暗河等。镇远至凯里一线之东南属剥蚀、侵蚀地貌区,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山体大、切割深,常形成脊状山。这样的地表特征对交通建设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二文化素质概况

黔东南州全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当地的主要居民為苗族和侗族,黔东南州是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市州,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黔东南州有汉族人口733751人,占21.0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46875人,占78.92%。“六普”显示,在全州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4256人,高中7049人,初中28303人,小学41662人。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文盲半文盲人口为306064人,文盲率为8.79%。黔东南州文盲率高于全国4.71个百分点,文盲率几乎是全国的两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五普”的基础上,“六普”的人口数据显示受教育人口在逐渐提升。但实际发展中,文盲率仍将近是全国的两倍,没有成功升学而过早踏入社会的青壮年,成为了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力。

三经济发展与认知变化

黔东南州的经济近年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如:2012年,黔东南州生产总值477.75亿元,比2011年增长16.5%。在2016年上半年,黔东南州经济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州上半年生产总值完成416.72亿元。[1]地域的经济增长辅助地域开发能够解决一部分的岗位需求,但黔东南州仍有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且集中于广东、浙江两省。从外出务工的情况可以看出,个人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缓慢的,更有甚者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认知变化的开端便是出现在这些经济增长缓慢的个人以及团体之中。认知的变化往往基于现实与认知的矛盾冲突,从而开始一个新的调整过程,又形成一个新的认知。而这样的认知可以从横(空间)、纵(时间)两个层面进行概括,可从生活中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

1、空間

在区域的对比之中,我们选择的是外出务工的青壮年的头脑认知。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其一,因为他们是未来自己民族的主要发展力量,另外年长的老人多是传统的且也是少数,认知变化的幅度与青年的认知变化比较较小。在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由于这些省份的地域优势,对于商品的集散有方便的交通线,因此许多工厂都依靠地缘优势建立起来。所以这些地区也就需要劳动力。在空间的比较中,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但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务工青年们的务工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伴随工业化的发展有一定的环境污染。外出务工的民族青年多是辍学生,多从事基础性的技术类工作,且工作不具有稳定性。青年们的消费动机为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一部分包括他们自身对于消费的好奇与自我满足,而绝大部分的消费动力则源于社会刺激。这样的消费是空间对比落差下的一种满足。

2、时间

民族地区的发展有自己的一个生态系统,这是历史积累形成的,现在的经济增长使另外的文化开始介入民族地区。村社结构的血缘系统被利益效果最大化慢慢侵入,青年们对利益的憧憬与激情是这个结构内部的裂痕原点。在如今开放的社会背景下,青年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汲取社会信息,民族地区青年们的认知不再是传统的和封闭的,已是复合的、开放的。当以往的文化传统不能实现精神上的以及物质上的满足时,认知便会重新选择。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教育作为脱贫的另外一种手段,外出务工的青年多选择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务工地的学校学习,这样的结果是使下一代渐渐疏离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当子女们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时,青年们会感觉到孩子们优秀的未来。

结论

总结全文,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信息多样,民族地区也有外部信息的流入。这样的冲击可以看作一种文化的互动,造成的影响是人们头脑中认知的变化。显然,这样的变化不是全部的,也只是部分的,而在这部分的变化中也有有利于发展的也有不利于民族文化保护的,面对这样的境况就需要我们从宏观的视野下做出改变从而解决那些不利的问题。

从经济上,民族地区的经济是需要发展的,个人的经济第一位观念也并不是完全错误的。经济的发展应该有节奏地发展,主要还是要看经济发展的载体,当载体承受不住发展的速度,经济系统便会崩溃。在民族地区,需要国家的扶持,而更重要的是民族地区对于自己经济优势的合理定位,再细化到个人,也需要认识到,人需要物质生活,同时,精神生活也是重要的。面对生活的落差,需要拥有好的态度。

从教育上,教育是重要的,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侧重于物质发展,那么教育就侧重于精神方面了,民族地区的教育要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要自己探索、完善。要想保护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群体的民族自尊是首要的,但自尊又怎能保护?接受保护又还能叫什么自尊?所以教育的功能就是调节与建构。这样才能在发展中根本上解决认知变化中不好的一面。

从文化上,民族地区在经济慢慢开放的今天,对文化的互动,需要选择性地接受,不能盲目接受,也不能全部拒绝。在发展的道路上拥有一颗包容的文化内核才能使发展持续,强劲。

注释:

[1]黔东南州上半年经济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黔东南新闻网[EB/OL].2016-07-21.http://www.gywb.cn/content/2016-07/21/content_5111473.htm

参考文献:

[1]彭德乔.黔东南州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孙懿.民族经济发展与民族心理的变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年03期

[3]刘茜茜.简析贵州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刘瑜;张建.试论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与教育的关联及对策——基于贵州省M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年08期

猜你喜欢
认知民族地区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