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研究中的性别差异及学术影响

2017-09-11 10:53陈祖龙许辉云李宗幸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职称研究者学历

陈祖龙 许辉云 李宗幸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旅游研究中的性别差异及学术影响

陈祖龙 许辉云 李宗幸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文章从学术研究中的两性差异出发,通过分析《旅游学刊》2000—2015年刊文量及引用量,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运用空间权重矩阵、h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及二项Logit模型,分析了我国旅游研究中的性别差异及学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研究中存在着性别差异现象,表现为高校及科研机构中男女两性旅游研究者在学历层次、职称分布、所在地域及学术影响等方面。总体上看,性别、职称和学历是影响旅游研究者学术影响的主要因素。男性旅游研究者主要受学历及职称两项因素影响,女性研究者仅受职称因素影响其学术影响,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旅游研究;性别差异;学术影响;旅游学刊

近年来女性研究成为旅游研究关注的焦点。Teresa等学者批判了以往旅游研究忽视女性角色的不足[1],Swain也呼吁关注旅游研究中女性“失声现象”[2],女性研究视角逐渐被学术界所关注并开展实证研究。基于女性视角的旅游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旅游学理论不断完善。然而现有的女性旅游研究视角更多的是基于“他者”视角,对于旅游域内的两性研究还是空白。基于此,本文以《旅游学刊》2000—2015年刊文量为样本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EXCEL及SPSS软件,通过计算h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二项Logit模型定量分析我国旅游研究界的性别差异,着重回答以下问题:我国旅游学术研究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或不平等?影响两性学术影响力的因素有哪些?

1 数据、变量说明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样本说明

《旅游学刊》作为我国旅游研究的主要核心刊物之一,反映了我国旅游研究的趋势和变化,具有代表性。依据《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要求,从2000年起学报期刊所刊发的文章需附加作者情况说明(如性别、年龄、职称等信息),因此本文选择从2000—2015年《旅游学刊》刊文量(不包括笔谈等类似的文章)和引用量作为样本数据(引用量处于实时更新状态,本文引用数据截至2017年3月),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此外,我国高等教育(大学及研究生教育)从20世纪末扩招以来,我国科研人员数量显著增加,学术产出也在逐年增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的一代也在2000年前后进入到大学或研究生学习阶段,这对研究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具有参考意义。

1.2变量说明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旅游研究中学术产出及学术影响是否存在两性差异,因此本文以文章引用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表征学术影响力。解释变量为:年龄、所在地区(均以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或学习所在地为基准)、职称、学历、所在机构五个指标。所在地区按照当前我国行政区划标准将所在地区划分为: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及海南11省份),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及湖南8省份),西部地区(贵州、重庆、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及内蒙古12省份)。需要说明的是,随着2000年后我国旅游研究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及两岸旅游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本文也将港澳台地区作者纳入其中。职称划分为三档:中级及以下、副高、正高;学历划分为两档:硕士及以下、博士(后);所属机构划分为四档:非院校单位、其他院校、211高校(不含985高校)、985高校(不含211高校)。

1.3研究方法

1.3.1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式中:i=1,2,…,N;j=1,2,…,N。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海南省、港澳台地区并没有实际的相邻地区,会对空间矩阵的平稳性产生影响,因此将上述地区归并到邻近的广东省。

1.3.2 二项Logit模型

Logistic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广义线性模型,当因变量为二分类时则称之为二项Logit模型[3]。设定学者的学术影响为y,则将学者是否有学术影响表达为y=1或y=0,可构建以下二项Logit模型:

式中:α表示为回归模型的截距项,xi为自变量(预测变量)观察值,分别为年龄、所在地区和机构、职称、学历;p为概率;βi为回归系数。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旅游学界对学者的学术影响评价并未有统一的指标,这里借鉴已有相关文献(王西民等,2014),以文章引用量18次作为评价基准。

1.3.3 h指数

美国学者Jorge E Hirsch提出一种用于评价科研人员学术影响的指标——h指数,被广泛用于物理、生物学界[4]。h指数计算方法为[5]:先将科研作者文章的引用数按倒序方式排列,当排序前h篇论文的引文数至少为h,且排序h+1篇文章引文数小于h+1时,则该学者的h指数为h。h指数越高则表示该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越大。本文根据《旅游学刊》2000—2015年刊文量的前25位学者进行计算。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旅游研究中的性别差异

2.1.1 刊文量描述

总体上看,旅游研究中的男女两性差异明显。从表1中可知,男性发文量的比例高于女性21.17%,说明旅游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由表1又可看出旅游研究中男女两性作者间载文差异从原来2000年的53.49%逐步缩减到2015年的11.64%,表明旅游研究中男女两性研究者的差距逐步降低。

表1 男性与女性旅游研究者载文量及比例

2.1.2 引用量描述

科研工作者的刊文数代表了作者是否高产但却不能准确代表学术影响的高低。有学者指出,当某位学者的文章被引用超过4次及以上可被认为是该领域内的经典文章。为了检验旅游研究中两性学术影响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引入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T检验是运用t分布理论以推断两者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得出两个均数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准确表示旅游研究中两性的学术影响大小,进行T检验时只考虑文章第一作者而非全体作者。表2给出了以第一作者引用量为基准的T检验结果。从表2中可看出,男性作者的引用量高于女性6.75%,说明旅游研究中男性作者的学术影响高于女性。F检验的观察值为4.998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则表示两者之间的方差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T检验值可知,男女两性之间的学术影响存在差异。

表2 男性与女性旅游研究者引用量T检验

注:**表示通过5%显著性检验。

2.1.3 学历、地域及机构分布

随着高校及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学历要求的提高,博士学历逐渐成为科研人员进入科研工作的“标配”。通过分析旅游研究中男女两性学历层次上的差异能很好地解释旅游研究中性别分层的原因。研究发现,具有博士(后)学历的男性旅游研究者高于女性,而博士学历以下的男女差别较小且女性数量高于男性,这表明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男性更易倾向于追求高学历以获得进入科学研究的“门票”,女性在接受完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后倾向于踏入社会寻求工作。从男女两性旅游研究者的地域分布上看,两者都主要集中于旅游经济发达或发展较好的东部、中部及部分西部地区,其中北京、广东、陕西、江苏4省是男女两性研究者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上述4省是我国旅游研究的集中地区。

从男女研究者的地域分布上分析,男性研究者地域分布省份比女性多且集中,基本涵盖了东部、中部和部分西部地区。

我国中部及东部地区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发展及地理优势,吸引着众多的优秀科研人才集聚,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是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所在地。研究发现,男性旅游研究者在各个学校层次上均高于女性旅游研究者,重点院校中(211及985高校)男性研究者也多于女性研究者。这说明我国旅游研究中的两性差异不仅体现在文章数量上,也体现在高校分布、地域分布上,总体上看男性集中于经济发展良好、科研环境和条件优越的地区和高校。

2.1.4 职称变化的历时分析

a.讲师及以下职称男女研究者历时变化

b.副高职称男女研究者历时变化

c.正高职称男女研究者历时变化

高校及科研机构中研究人员的职称往往代表着在某一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及薪资待遇等,因此用以表征旅游研究中男女研究者之间的差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总体上看,我国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中旅游研究中两性在职称上的差异符合“倒金字塔”结构:正高及副高职称的男性多于女性,随着职称的提升,男性与女性旅游研究者之间的差异急剧扩大。从图1可看出,2000—2015年,讲师及以下职称的男女研究者差异并不明显,差异较小;而副高职称的历时变化表明,男女研究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而在正高职称的历时变化中可看出,2000—2005年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小,而从2005年开始,这种差距逐渐扩大,表现出旅游研究中男女研究者职称上的“性别分层”。

2.1.5 旅游研究者学术影响h指数*此处h指数仅说明旅游研究中男女两性研究者在学术影响中的差异。

研究发现,旅游研究中刊文量的前25位的学者中,男性研究者占比高达84%,女性仅占16%,说明旅游研究中学术影响力性别差异显著,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理论更多的是男性视角下的思维产物,女性研究学者的缺失不利于旅游理论的多样化发展。

2.2男女性旅游研究者学术影响力因素分析

表3中给出了旅游研究学者的学术影响二项Logit模型回归分析结果。B为回归系数项,wald=B/S.E.(B)2。考虑到最大似然平方对数值用于模型拟合度的检验,因此补充Hosmer-Lemeshow(H-L)检验。似然对数值及其H-L检验参考标准为:最大似然平方对数值理论上服从卡方分布且显著性水平为5%,自由度为8时,其卡方临界值为15.50时通过检验;H-L检验设定为在自由度8,显著性水平为5%情况下,其卡方值小于临界值15.50且p值大于0.05情况下检验通过。可见学术影响二项Logit回归结果符合预期标准。

表3 学术影响二项Logit估计结果

注:*表示通过1%显著性检验。

从表3可知,研究者性别间的差异对其学术影响具有显著影响,这也印证了旅游研究中性别差异现象的存在。职称、学历对学术研究人员的学术影响具有显著影响,为负相关。随着我国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加上海外留学或学习的研究人员逐年增加,学术产出及贡献正逐渐呈现出年轻化态势,在高校职称评定要求上也比以前增加。科研机构对研究人员学术影响不显著的可能解释为旅游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其次非重点院校旅游研究的作者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928人)。

从男性旅游研究者的学术影响看(见表4),学历及职称对其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男性旅游研究者的学历及职称高低是其学术产出的关键变量,另一点也说明整体上男性在学历及职称上比女性更占据优势。值得关注的是,其H-L检验中Chi2值并未小于其检验值15.50,但p值大于0.05且对数似然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值,说明整体表现显著。

从女性旅游研究者学术影响上看(见表5),职称对其影响显著,为负相关。旅游研究中女性研究者在职称分布上明显表现为金字塔型,主要集中分布在副教授及以下,且女性研究者在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工作至婚姻生活期间往往是其学术产出高峰期。此后随着家庭责任的增加占据了高校女性研究者多数时间,这一时期学术产出及学术影响呈现出下降态势。

表4 学术影响男性研究者二项Logit估计结果

表5 学术影响女性研究者二项Logit估计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本文以《旅游学刊》2000—2015年刊文量及引用量为数据样本,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通过建立空间权重矩阵、h指数计算及二项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旅游学研究中的性别及学术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我国旅游研究中男性与女性研究者人数上总体趋于一致,相对差值不大,但从总体上看,旅游研究者的男女比例绝对值差值明显。从学术影响的角度看,男性研究者的引用量均大于女性研究者,为44.79。从地域分布及所在高校科研机构上看,男性研究者更加集中分布在经济发展良好的中东部地区和科研环境优越的重点院校。学历分布上,拥有博士(后)学历的男性研究者高于女性,但硕士及以下学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职称分布上,男女两性研究者职称分布表现为“倒金字塔型”:女性研究者职称普遍集中分布在副高及以下,高端位置往往以男性为主。学术影响力上,我国旅游界男性学术影响力普遍大于女性,且女性研究者在旅游研究顶层较少,学术影响力较弱。性别、职称和学历是影响我国旅游研究产出及影响的主要因素,也证明了我国旅游研究中性别差异现象的存在。男性旅游研究者的学术影响的因素为学历及职称,女性旅游研究者的学术影响的因素为职称。

3.2讨论

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多样性发展是其内在要求。旅游研究40多年来,旅游学基础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女性研究者在旅游研究及高校科研工作中的缺位,易造成旅游研究视角的“狭隘”,过度理性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维易使得旅游学研究缺乏人文关怀。科学化固然是一门学科得以确立的关键,但旅游研究终归要回到以旅游者为核心的“人地关系”探究中。女性因其与“大自然亲近”从而具有独特的女性思维及视角,对于旅游学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本文认为应重视女性学者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地位,高校及科研单位在职称晋升等政策上应实施差异化评价,充分考虑女性研究者的特殊性。

[1]Berdychevsky L, Gibson H J.Phenomenology of young women’s sexual risk-taking in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 2015, 46(46):299-310.

[2]Brown L, Osman H, Tourism A O, et al.The female tourist experience in Egypt as an Islamic destin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7(63):12-22.

[3]许新军.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以经济学领域高被引学者为例[J].情报杂志,2008(10):22-24.

[4]Hirsch J 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Scientometrics,2010,102(3):16569-16572.

[5]王西民, 崔百胜.经济学研究中的产出之谜——学术影响与性别不平等:以《财经研究》(2000—2012)为例[J].财经研究,2014(10):119-130.

GenderInequalityandAcademicInfluenceinTourismResearch

CHENZulongXUHuiyunLIZongxing

(College of Tourism,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analyzes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ourism Tribune from 2000 to 2015 and the number of their citation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the influences in academic circles are also explored employing bibliometrics, spatial weight matrix, h indexe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and two-Logit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gender inequality in the study of tourism in China,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itl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academic influence.On the whole, gender, professional titl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tourism researchers.Male researchers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wo factor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title, and females only by professional titles.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exploration.

tourism research; gender inequality; academic influence; Tourism Tribune

陈祖龙(1992—),男,贵州六盘水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信息化、旅游文化研究。 许辉云(1990—),男,湖北仙桃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经济地理研究。 李宗幸(1989—),男,广西梧州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文化地理研究。

F590

:A

:2095-7211(2017)05-0070-04

猜你喜欢
职称研究者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知识无力感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