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生课程体系构建及优化★

2017-09-11 09:31黄民水卢海林
山西建筑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学分

黄民水 卢海林 徐 丰

(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建筑业管理与政策研究·

省属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生课程体系构建及优化★

黄民水 卢海林*徐 丰

(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以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开展构建及优化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并提出了课程结构优化的思路,为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课程体系,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目前,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为提高省属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生源,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建立一套符合校情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土木工程学科的工程应用理论、前沿技术、方法发展迅速,工程操作性要求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1]。根据本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构建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全过程的考核机制,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培养模式。

1 课程体系的发展

1.1 第一阶段(2007—2012)

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11年正式获批,2012年之前一直依托于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招生(2012年和2013年也未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要求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21学分(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4学分),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28学分(学位课20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同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也在招生,要求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21学分(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4学分),课程结构相对简单,且课程基本相同,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全日制硕士的课程偏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对建筑和桥梁等鲜有涉及,工程硕士(在职)的课程有1门结构工程的课程,其余专业课程以工程管理类为主,并辅以少量专业基础课程,这也是和当时的研究生的专业结构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培养需要。然而,这明显不符合我国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表1 全日制硕士和工程硕士专业课程(2012年之前)

1.2 第二阶段(2012—2015)

2012年,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后,对学术型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并相应的设置了全日制的专业学位课程,课程和学术型基本相同,同时还有非全日制的专业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如表2所示。

表2 学位课程(2012—2015)

从表2可以看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并未调整,调整的主要涉及全日制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程共6门,涉及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管理、道路交通运输工程4个专业。学位专业课8门,涉及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工程管理及城乡规划等8个专业。非学位课程共34门,涉及上述8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各4门~5门专业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课程设置的需要,土木工程大类的研究生从30个猛增至80多个。然而,这凸显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课程的上课人数较少,部分课程无人选或无老师上课,且根据要求,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要分开上课,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为此,学校和学院亦采取了一些过渡措施,比如从内外两方面采取措施来缓解这一矛盾,从外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一旦和学校签订就业协议就可先行来校授课,从内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鼓励青年博士勇挑重担。

1.3 第三阶段(2016至今)

从2015年,土木工程学科部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进行了调整,主要涉及到学科方向课,将8个专业方向的方向课缩减至2门,这样就极大地缓解了选课和授课过程出现的问题。然而,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数偏少,每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将不得不从别的专业的方向课中选取1门~2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利于研究生的培养。

2 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安排没有全面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

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现有的课程体系还不能达到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且选课过程中并未予以明确的导向,以至于学生选课前对课程了解不够,对一些课程的认可度不高,上课缺乏积极性,形成教师资源的浪费以及教学资源的流失,未产生良好的共赢局面。

2.2 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需求存在偏差

现有的硕士研究生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及工程实践。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现有的课程设置范围广泛,课程繁杂,一定程度上占用学生部分学位课程的学习时间,且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多,这对专业的学习及掌握增加了不少压力。这样的课程出发点虽好,但长远看来对课程建设有不利的影响。

2.3 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没有完全整合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优秀硕士研究生需要良好的师资队伍,授课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要指导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专业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中,这很大程度上来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魅力[2]。如果教师没有土木工程行业经验,学生课堂上很难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互动,认真听课。

3 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学科研究背景,理论学习结合工程实践,不能全盘照搬教育教学模式,将高水平的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全盘引入是行不通的[3]。因此,建设发展本科所属院校的课程,应参照企业实际工程技术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硕士研究生工作流动站,创新实践基地,加大学生与企业间的交流。

鉴于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和湖北公路智能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研究生流动站,本学科课程建设可以考虑在确保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标准前提下,综合养护公司流动站的技术需求和进站学生反馈的工作总结,学院可开设相关课程,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的实践性。例如开设有限元大型通用型软件学习课程,提高学习课时,整合教学资源,加大投入师资力量,达到培养学生结构分析的能力。通过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和流动站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课程体系建设充分考虑进站学生和校外实习学生及授课老师的建议,完善课程体系。学生在流动站实时的把工作报告反馈给学院专业负责人,为下学年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提供依据,形成校企互动,不断优化的循环机制,见图1。

4 课程体系的优化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立足在要求掌握学科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工作能力,实时把握学科的前沿发展,掌控个人未来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4]。基于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工程基本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为路线,构建素质、专业和能力的培养结构。按照学院主要的专业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结合专业发展的特点,基于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科学合理的导学。

课程教学的效果依据硕士研究生授课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授课水平,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成绩来判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基于学院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学习、在线答题、在线提问以及课堂反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评判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调整课程课时、计划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5 结语

现有的课程体系依据新的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课程及工程实践,构建土木工程学科知识平台,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张立伟,时 伟,田 砾.基于创新创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7(1):49-53.

[2] 杨 光,郑 鑫,刘金云,等.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1):47-50.

[3] 陈 进,刘元雪,曾祥蓉,等.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1):69-73.

[4] 王功勋,祝明桥,曾超峰,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0-81.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master-degree curriculum system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Huang Minshui Lu Hailin* Xu Feng

(CollegeofResources&CivilEngineering,WuhanUniversityofEngineering,Wuhan430073,China)

Taking the master-degree curriculum system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Wuha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target, the article launches an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research, establishes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urriculum structure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optimizing concepts,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for master-degree curriculum structure creating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ment,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practical teaching

1009-6825(2017)22-0215-02

2017-05-24★: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201504)

黄民水(1976- ),男,博士后,副教授

卢海林(1965- ),男,博士,教授

G642.0

A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学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分美食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