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7-09-11 10:25付禹
当代医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降钙素病毒感染感染性

付禹

(抚顺市妇幼保健院(抚顺市妇女儿童医院),辽宁抚顺113000)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付禹

(抚顺市妇幼保健院(抚顺市妇女儿童医院),辽宁抚顺113000)

目的探析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血常规相联合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感染性疾病婴幼患儿100例相关临床资料,其中有40例为细菌感染,30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30例为病毒感染。所有患儿确认疾病后对其进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常规等手段检测,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归纳上述三种检测手段相联合对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应用意义。结果接受三种不同方式检测后提示婴幼儿出现感染性疾病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等均有所上升,其中相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患儿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儿中脓毒症和局部细菌感染类型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降钙素原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现感染性疾病的婴幼儿在其早期阶段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查有利于对不同疾病有相对深入的了解,更好更全面的掌握患儿病情类型和恶化程度,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C反应蛋白;血常规;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诊断意义

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是基层医院儿科当中相对常见的疾病,对此类患儿早期阶段的准确诊断能有效降低抗生素滥用的情况,缓解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避免出现重症病例情况等,具有突出临床价值。血常规是传统检查方式,能一定程度区分细菌、肺炎支原体、病毒感染[1],而C反应蛋白对于此类患儿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更为突出,而降钙素原则是临床常用于对全身细菌性感染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出现感染疾病后3小时便可进行检测。本文主旨在于探析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血常规相联合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数据来自本院2016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确认感染性疾病婴幼患儿100例相关临床资料。患儿中有男57例,女43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1.2±0.3)岁。其中有40例为细菌感染,有18例确认为严重脓毒症,对其进行血培养提示为阳性,另有22例则是诸如单纯泌尿系统感染、单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感染等局部细菌感染情况;30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此类患儿单纯用阿奇霉素治疗,MP-IgM检查提示为阳性;30例为病毒感染,诸如疱疹性咽峡炎、轮状病毒性肠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检测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接受治疗前采集其空腹静脉血后当天检测。血常规检测所用仪器型号为日本光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MEK-8222型;降钙素原检测手段为免疫荧光法,试剂产自Vidas公司原装试剂;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用免疫比浊法,仪器产自飞测Ⅲ免疫荧光层析定量分析仪。相关检测过程均严格按照仪器相关说明书进行。

1.3 参考数值血常规WBC相关数值正常范围如下:4.0× 109/L~12×109/L;单核细胞比例数值正常范围如下:0%~8%;C反应蛋白相关数值正常范围如下:0~8 mg/L;降钙素原数值正常范围如下:0~0.49μg/L。如患儿接受检测后数据提示超过临界数值,则判定为阳性[2]。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情况在细菌感染患儿中有18例患儿血培养均提示为阳性,为严重脓毒症,22例局部细菌感染患儿中有16例咽拭子培养结果提示为阳性,为单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6例患儿尿培养提示为阳性,为泌尿系统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均确认为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患儿中,有16例为轮状病毒性肠炎,9例为疱疹性咽峡炎,5例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2 检测数据水平比较详情可见表1。

表1 各组类型患儿WBC、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指标对比(x±s)

2.3 单核细胞比例情况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有25例出现单核细胞比例升高情况,而病毒感染患儿中有15俩出现单核细胞比例升高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婴幼儿阶段,淋巴细胞占据白细胞分类比例大约是60%,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则大约在35%左右。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出现细菌感染后,WBC数值会明显升高,其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病毒感染情况下则白细胞指标没有明显升高情况,而淋巴细胞比例则是主要升高对象[2]。临床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疾病,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检查项目。本次研究中,血常规、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对传染性疾病患儿进行检测,而数据则提示了上述3种检查方式在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鉴别有突出临床意义,灵敏度令人满意。在不同类型传染疾病中,WBC和CRP指标均出现较多的重叠,因此单纯用两者检测缺乏特异性[3],容易对诊断结果造成消极影响,虽然CRP在细菌和病毒感染鉴别中经常运用,且细菌感染后该指标会明显升高,但除此之外其它原因如组织损伤、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排异反应以及风湿性疾病等原因下该指标也会明显升高,因此细菌感染诊断特异性有所影响[4]。

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小儿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极大程度提升鉴别意义。降钙素原则是降钙素前肽,细菌内存在的毒素和部分炎症因子都可能导致该指标升高,人体在出现细菌感染3小时后即可检测出该指标含量升高情况,而全身细菌感染情况下该表现更为明显,其已经成为了严重细菌感染的预警指标,对于局部细菌感染患儿而言,该指标数值则没有出现明显升高变化[5-6]。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早期阶段有一定的诊断难度,而此类患儿WBC指标无明显变化,但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等指标则会明显上升,因此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能够作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鉴别指标[7-8]。

从本文数据以及上述内容来看,对出现感染性疾病的婴幼儿在其早期阶段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查有利于对不同疾病有相对深入的了解,更好更全面的掌握患儿病情类型和恶化程度,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1]李娜,马科.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 2016,45(20):2440-2442.

[2]吕祥财.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用于诊断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J].医药前沿,2016, 6(20):529-530.

[3]马芳洁,蒋砚秋,黄飞.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解析[J].当代医学,2017,23(10):148-149.

[4]曾子坤.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在危重患儿感染中预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 (7):184-186.

[5]张爱明,郑梅.血常规、CRP和PCT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187-188.

[6]付笑迎,杨方华,孙丽芳,等.血细胞常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诊断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3):3390-3392.

[7]苗伟.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17):75-76.

[8]代志彬,常欣.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5,21(2):351-35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4.063

猜你喜欢
降钙素病毒感染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思考心电图之177》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