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针刺”运用腹针为主分证论治围绝经期干眼症68例

2017-09-12 11:08张安丽
中医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腹针泪膜干眼症

张安丽,贾 龙,刘 勤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针灸经络·

“辨证针刺”运用腹针为主分证论治围绝经期干眼症68例

张安丽1,贾 龙1,刘 勤2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运用腹针为主分证论治围绝经期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干眼症患者给予以腹针为主的针刺治疗。治疗6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休息1 d,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1月自主症状感觉及FL、BUT、SIT对比,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辨证针刺”运用腹针为主分证论治围绝经期干眼症疗效确切。

辨证论治;腹针;干眼症;围绝经期

干眼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泪膜和眼表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多由各种原因引起泪液的流体动力学、质、量的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失衡及眼表的损害,而致视功能障碍及眼干涩感、异物感、畏光等症状[1-2]。流行病学显示:干眼症发病人群中约60%为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的激素水平下降,卵巢功能退化,以及精神心理等各面因素导致内分泌功能异常,均可导致眼表的改变及干眼症的发生[2-3]。目前,西医学对于干眼症的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激素、CsA、他克莫司、四环素类衍生物、自体血清、IL-Ra、消退素E1等抗炎药物及抗氧化剂、促泌剂等药物对症治疗为主,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效果不佳,且有远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风险[4]。笔者前期文献研究[5]表明:针灸治疗干眼症对于患者的自主感觉,以及SIT值、BUT值、FL评分等临床指标均有很大改善, 且复发率较低,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2016年2月—2017年2月,笔者“辨证针刺”运用腹针为主分证论治围绝经期干眼症68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围绝经期干眼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型(36例,52眼)和热炽阴伤型(32例,41眼);年龄最小45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 a。

2 诊断标准

2.1 围绝经期诊断标准

按照《妇产科学》[6]标准。①年龄45~60岁;①血清E2<20 pg/mL;②FSH、LH>40 U/L;③FSH比LH上升更高更早。

2.2 干眼症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①眼疲劳,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胀感、畏光等主观症状;②泪膜破裂时间(BUT)≤10 s或泪液分泌试验SIT≤5 mm/5 min;③角膜荧光素染色≥1或rb≥4;即可诊断。

2.3 中医学证型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①痰瘀互结型:目珠干燥伴食少腹胀,便溏,舌暗,苔白或黄腻,脉濡或涩;②热炽阴伤型:目珠干燥,磨痛,舌红少津,睑内可见赤脉,腰膝酸软,便干,脉细数或弱。

3 治疗方法

给予辨证针刺治疗。痰瘀互结型近部取穴:承泣、四百、太阳、丝竹空。远部取穴:丰隆、血海;腹针取穴:承满、滑肉门、外陵、水道、归来、大横。热炽阴伤型近部取穴:睛明、攒竹、瞳子髎、迎香。远部取穴:三阴交、曲池。腹针取穴:气穴、大赫、膏肓俞、中极、关元。若肝阴不足者,取急脉,肝火上炎者,取章门。操作手法:局部常规消毒,承泣、四百、睛明、太阳直刺0.5寸(承泣、四百不宜提插和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及眼球,睛明应指切进针),攒竹、瞳子髎、丝竹空、迎香平刺0.5寸。以上穴位均平补平泻,不施特殊手法。三阴交、血海直刺1.5寸,施以补法;丰隆、曲池直刺1寸,施以泻法。腹针各穴针刺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根据患者胖瘦直刺1.0~1.5寸,并随证采用捻转或呼吸补泻法随证补泻。所有穴位得气后留针30 min,期间醒针1次,1 d 1次。治疗6 d为1疗程,每个疗程休息1 d,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观测指标及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检查患者角膜染色分级(FL),观察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分泌量(SIT),并进行自主感觉评分。将角膜划分4个象限,每个象限依据FL严重程度不同:无变化为0,轻度缺损为1,中毒缺损为2,重度缺损为3;共12分。自主感觉评分[2]:依据干眼症眼干涩、视疲劳两个主要症状及异物感和灼热感两个次要症状,无症状为0,轻度为1,中度为2,重度为3。

5 统计学方法

6 结 果

6.1 两证型治疗前后自主症状感觉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自主症状感觉对比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

6.2 两证型治疗前后FL、BUT、SIT对比见表2。

分 型例数时间FL/分BUT(T/s)SIT(Mm/min)痰瘀互结36(52眼)治疗前2.20±0.362.21±0.242.59±0.27治疗后1.18±0.25∗∗1.28±0.28∗∗1.55±0.50∗∗热炽阴伤32(41眼)治疗前2.21±0.342.20±0.272.58±0.59治疗后1.20±0.23∗∗1.33±0.30∗∗1.49±0.5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

7 讨 论

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性激素的异常导致泪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可能是其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围绝经期女性的雌、雄性激素水平降低,影响睑板、泪腺的分泌功能,以及角膜和结膜上皮的分泌功能,致使干眼症发生的机率增加[3]。现代研究基于器官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发现:腹针针刺通过多靶点、多器官的作用引起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多个系统多个指标的变化,从而提高激素内环境的稳定性,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雌二醇和黄体生成素含量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还可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TSH)、睾酮(Te)、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含量达到改善垂体-性腺轴、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目的。有研究[8-9]发现:对于卵巢功能早衰患者,针灸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作用明显且持久。

中医学认为: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而泪为肝之液,肝肾同源,而女子七七,肾气渐衰,肾为水之下源,肾阴亏虚,则泪液生化无源,其液竭,则发目涩,而致热炽阴伤[10]。故热炽阴伤型腹针选腹部足少阴肾经所经之气穴、大赫、膏肓俞,以及足厥阴肝经之章门、急脉,若肝阴不足选急脉,若肝火上炎则选章门,膏肓俞配气穴以补肾纳气、配大赫以滋阴填精,同时配合中极、关元以调理脏腑、固本培元。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故近部取穴取眼周膀胱经所经之睛明、攒竹;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故近部取胆经所及之瞳子膠;大肠经与肺经表里,故近部取其所及之迎香。同时配合远部取穴之三阴交、曲池以养阴清热、生津明目。痰瘀互结的致病原因为上焦湿热、脾胃功能失司,脾虚湿阻,量湿成痰,脾主运化,津液输布及清浊升降失常,不能上承[11]。故痰瘀互结型腹针取腹部脾经及胃经所经之承满、滑肉门、外陵、大横、水道、归来。滑肉门配外陵亦称腹四关,可调理气血并内联脏腑、外达枝节。取大横可理脾气以祛湿化浊。近部取穴则取胃经所过之承泣、四百,以及三焦经所过之丝竹空,同时配合远部取穴之丰隆、血海以祛湿化痰、活血调经。本研究表明:两组证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自主感觉,以及SIT值、BUT值、FL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整体辨证针刺配合腹针治疗对于干眼症患者眼干涩感、视疲劳、异物感、灼热感等自主感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增加患者泪液分泌量,改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染色分级。

综上所述,整体辨证针刺配合腹针治疗干眼症的对于患者的自主感觉以及SIT值、BUT值、FL评分等临床指标均有很大改善, 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此次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少,同样有待后期进一步临床对照试验及试验研究,以期完善最佳配穴组合及针刺剂量。

[1]周丹,刘桂霞.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6):74-75.

[2]姚鹏,杨惠婷,帅天姣.针刺联合中药凉雾熏眼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12):1192-1194.

[3]谢琼珺,周光华,刘东华,等.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干预对干眼症疗效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6):6524-6527.

[4]汪波,杨燕宁,黄林英,等.干眼治疗方法的研究新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7,37(2):179-183.

[5]胡锦东,刘新泉,朱华英.干眼症的中医疗法[J].吉林中医药,2017,37(1):103-107.

[6]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6-382.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5.

[8]马萌萌,王健,王锐.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选穴规律分析[J].中国针灸,2015,35(4):349-351.

[9]秦尔奇,鲁凌云,贾必燕,等.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分子机制研究综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951-953.

[10]赵素琴.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的疗效及机制[J].光明中医,2014,29(2):274-276.

[11]沈瑜,冯鑫鑫,陈雷.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7,36(3):319-322.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8-0051-03

R245.32+9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8.23

2017-04-20;

2017-07-19

猜你喜欢
腹针泪膜干眼症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干眼患者基于泪膜动态变化的图像特征分析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观察老年干眼患者最早泪膜破裂位置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