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2017-09-14 10:45石红樱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角型青光眼满意率

石红樱

(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 黄石 43520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石红樱

(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 黄石 435200)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08%;对照组为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L90评分中敌对、恐惧、焦虑、失眠、墙皮、偏执、人际关系、食欲下降等各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变化特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消除或减缓其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心理变化特征;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常见类型,发病率高,致盲性大。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可能并发脉络膜脱离、高眼压等并发症,甚至失明[6]该病发病急,一旦发病,患者视力急速下降,常有焦躁、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了解该类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21例,女31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61.43±3.39)岁,病程4小时~3天,平均病程(1.35±0.61)天;对照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26~86岁,平均年龄(61.91±3.394.03)岁,病程5小时~3天,平均(1.73±0.72)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心理变化特征:患者表现为急躁、抑郁、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心理特征。患者情绪容易激动,易激惹,容易发脾气,爱吵架,发脾气后使病情加重,使患者情绪更加激动,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多突然发病,头痛、眼痛剧烈、视物不清、视力急剧下降,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心理,同时担心疾病的治疗效果,担心会失明,从而使恐加重。且容易产生孤独无助、寂寞等心理。由于治疗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容易丧失对治疗的信心,并产生悲观等心理。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1)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有耐心,语言温和,态度诚恳,将人性化管理理念纳入护理工作中。多给予患者鼓励,并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为其讲解青光眼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预后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正确认识青光眼,从而缓解不良情绪。(3)情绪疏导。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其诉说,仔细分析其心理变化,为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可能带给治疗效果的影响,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心理调节技巧,从而改善其心境。

1.3 观察指标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从敌对、焦虑、抑郁、恐惧、强迫、人际关系等方面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设计调查表,在护理前后对患者满意率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SCL90评分

治疗前,两组SCL90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s,分)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强迫 1.91±0.87 1.63±0.77 1.89±0.86 1.76±0.93抑郁 1.71±0.72 1.29±0.83 1.72±0.68 1.53±0.64焦虑 1.82±0.83 1.33±0.59 1.81±0.79 1.59±0.66敌对 1.62±0.49 1.22±0.51 1.63±0.55 1.51±0.47偏执 1.64±0.45 1.27±0.53 1.63±0.56 1.44±0.49失眠 1.83±0.76 1.22±0.69 1.81±0.72 1.34±0.64恐惧 1.66±0.57 1.25±0.63 1.65±0.59 1.41±0.58食欲下降 1.63±0.71 1.24±0.52 1.62±0.68 1.35±0.63人际关系 1.72±0.73 1.49±0.67 1.71±0.68 1.60±0.54总分 15.54±6.13 11.94±5.74 15.47±6.04 13.53±5.58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51例,满意率为98.08%;对照组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42例,满意率为80.7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8.23,P<0.05)。

3 讨 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情绪有很大关系,多由情绪障碍导致,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也给其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一定制约。患者发病急,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容易出现焦躁心理,加之担心手术治疗效果,担心术后的视力功能,不仅焦躁心理加重,还会增加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非常有必要的。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情志护理、健康教育、情绪疏导等心理护理,将心理学和传统护理学知识充分融合,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减缓或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效果。护理后,观察组SCL90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也证明了这一点,也与相关报道结果相符[3-4]。

总之,了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变化特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消除或减缓其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1] 陶 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247.

[2] 王晓丹.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J].饮食保健,2015,2(12):140-141.

[3] 王 静.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12):56-57.

[4] 赵丽萍.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8(3):108-109.

本文编辑:张 钰

R775

B

ISSN.2096-2479.2017.27.85.02

猜你喜欢
角型青光眼满意率
青光眼问答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