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临床应用的对比分析

2017-09-15 04:17马志勇黄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麻醉学罗哌卡因

马志勇黄 睿

(1 盖州市妇幼保健院,辽宁 营口 115200;2 开原市中医医院,辽宁 铁岭 112300)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临床应用的对比分析

马志勇1黄 睿2

(1 盖州市妇幼保健院,辽宁 营口 115200;2 开原市中医医院,辽宁 铁岭 112300)

目的探讨在实施分娩镇痛过程中,观察分别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102例,年龄21~46岁,ASAI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硬膜外麻醉(E)组;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CSE)组;对两组分娩镇痛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等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镇痛起效时间方面,CSE组少于E组产妇非常明显(P<0.05);在视觉模拟评分方面,CSE组优于E组产妇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分娩镇痛的产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同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分娩镇痛起效时间大大缩短,舒适度显著提高。

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

产妇在临床分娩过程中,因为分娩疼痛的影响,导致产妇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儿缺氧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围生期的医疗质量甚至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1]。前期的临床研究证实:使用适宜浓度罗哌卡因腰麻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本研究拟观察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产妇及家属同意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102例,年龄21~46岁,ASAI级,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单胎头位,排除硬膜外置管失败,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严重合并症,随机分为硬膜外(E)组和腰硬联合(CSE)组。所有分娩镇痛产妇分组选择随机数表法完成;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质量以及平均孕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E组产妇宫口开大2~3 cm后于L2~L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严格按照椎管内穿刺操作规范,成功后向头侧置入导管,给予实验剂量1.5%利多卡因3 mL(含1∶20万肾上腺素),观察3~5 min,排除置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给药后,注入首剂量10 mL 0.1%罗哌卡因。测量镇痛平面维持在T10水平。镇痛效果确切后,连接PCEA泵(配方0.1%罗哌卡因+盐水100 mL)维持量为8~10 mL/h。自控量为8~10 mL/次,控制锁定时间为15~30 min。镇痛不完全时,产妇自行按压给药,直至镇痛满意。观察患者的宫口开全之后,停止硬膜外腔用药。

CSE组产妇宫口开大2~3 cm后于L3~L4对患者实施硬膜外穿刺操作,穿刺成功后,发现脑脊液回流通畅的情况下经腰穿针将罗哌卡因2.5 mg(1.5 mL)注入,完成后退出腰麻针,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蛛网膜下腔注药30 min后连接PCEA泵,硬膜外给药前注入实验剂量(含1∶20万肾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3 mL,观察3~5 min,排除导管置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镇痛泵的配方同上,控制阻滞平面在T10以下。观察患者的子宫口开全之后,停止患者的硬膜外腔用药[2-3]。

1.3 监测项目:①产妇的心电、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②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0为无痛,10分为最痛,分别在给予首剂后5、10、30、60、90 min以VAS评分法评定产妇镇痛程度。③下肢运动阻滞评估采用Bromage评分:0分,为双下肢能抬高;1分,能弯曲髋膝关节;2分,仅能弯曲膝关节;3分,仅能弯曲踝关节和活动足部;4分,足部完全不能动[4]。

1.4 统计学分析:对于所有产妇临床麻醉结果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展开统计学分析,镇痛起效时间等比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镇痛起效时间方面,CSE组少于E组产妇非常明显(P<0.05);在视觉模拟评分方面,CSE组优于E组产妇非常明显(P<0.05),见表2。

两组产妇尿潴留,低血压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两组产妇的Bromage评分均≤1分,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Bromage评分临床对比

3 讨 论

产妇在分娩期间,往往表现出极为严重的恐惧和痛苦,部分对母婴健康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当前伴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诸多产妇在临床分娩过程中,均具有实施无痛分娩的意愿。在实施无痛分娩过程中,要求对母婴身体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不会表现出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硬膜外导管的留置还很大程度的保障了产妇的安全,紧急情况下可以最快速度地实施麻醉进行手术或抢救[5]。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x-±s)

表2 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以及VAS评分临床比较(x-±s)

当前对于分娩患者在实施分娩镇痛过程中,以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与硬膜外麻醉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临床在对产妇实施分娩镇痛的过程中,要求能够对感觉神经进行有效阻滞,并且对患者的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并且不会对宫缩产生影响。选择对产妇实施CSEA麻醉较CEA麻醉起效更快,镇痛后60 min内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分娩镇痛产妇选择CSEA麻醉的方法实施镇痛干预,在缩短患者镇痛起效时间以及减少视觉模拟评分方面获得确切效果,并且对母婴安全无影响,更适用于急迫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

[1] 李冰,陈绪军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阶梯式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4):361-365.

[2] 陈满红,欧阳文等.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8):698-699

[3]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学组分娩镇痛专家共识(2016版[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8):816-818.

[4] 王娴,夏凡等.单纯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8):761-764.

[5] 王国林,徐铭军.妇产科麻醉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41-457.

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053-02

猜你喜欢
麻醉学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