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肛门改良Soave术在Hirschsprung病(H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9-15 04:17黄文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肠管先天性结肠

黄文倩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儿外科,福建 厦门 361000)

经肛门改良Soave术在Hirschsprung病(H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文倩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儿外科,福建 厦门 361000)

目的研究对比经肛门改良Sovae术在治疗Hirschsprung病(HD)的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接受治疗的77例先天巨结肠的患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取患者为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开始采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进行治疗的患儿48例,对照组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患儿29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儿复发1例,复发率为8.00%;对照组患儿复发1例,复发率为16.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Hirschsprung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减少患儿的出血量,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经肛门改良Soave术;Hirschsprung病(HD);临床效果

Hirschsprung病(HD)(国内教科书广泛采用先天性巨结肠的名称),临床表现以便秘为主,病变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1∶5000左右,位列消化道畸形的第二位,男女之比与病变类型有关。短段型Hirschsprung病的男∶女比(4.2~5.5)∶1;长段型Hirschsprung病的男∶女为(1.2~1.9)∶1。本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近年国外报道家族性发生率为4%。常见并发症有: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小肠结肠炎,当患儿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呕吐、严重脱水、腹胀、酸中毒、休克或者死亡。Hirschsprung病的受累肠管可以见到典型的改变,即明显的狭窄段和扩张段。狭窄段位于扩张段远端,狭窄段肠管细小,与扩大肠管直径相差悬殊,在与扩大结肠连接部形成漏斗状的移行区。扩张段肠管异常扩大,其直径较正常增大2~3倍,最大者直径可达10 cm以上。肠壁肥厚、质地坚韧如皮革状。肠管表面失去红润光泽,色泽苍白。结肠带变宽而肌纹呈纵行条状被分裂,结肠袋消失,肠蠕动极少。组织学检查:在远端病变肠管中,位于肌层间的神经丛(Auerbach丛)和黏膜下神经丛(Meissner丛)内,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这是本病的基本病变。此外,在这些神经丛内,无髓性的复交感神经纤维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粗细上都较正常更明显,紧密交织成束,代替了正常的神经丛,因此病变肠管的自主神经系统分布紊乱、神经递质含量异常,使病变肠管失去正常蠕动,即间歇性收缩和放松的推进式运动消失,而发生一个总的收缩,使肠段经常处于痉挛状态,所以粪便通过发生障碍。目前,Hirschsprung病除了一部分短段型和超短段型之外,一般均应以根治手术为主。现采用经肛门改良的Soave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治疗效果(x-±s)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irschsprung病的患儿77例,均为术前已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为Hirschsprung病常见型且营养情况可,考虑可以耐受根治术的患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取患者为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开始采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进行治疗的患儿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6.4± 1.8)岁。对照组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患儿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8个月~4岁,平均年龄(7.6±1.9)岁。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发现,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围手术期准备:结肠灌洗法既可解除积贮的粪便,减少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又可作为根治手术围手术期术前准备。需将肛管插至扩张段结肠内,用温盐水洗肠,同时轻柔按摩腹部,帮助粪便排出。注意保持出入量相对或出量稍多。同时注意患儿的营养情况,以及有无其他系统疾患,术前常规肠道应用抗生素。

对照组行开腹术进行治疗,首先全身麻醉,留置胃管及气囊导尿管,在患儿下腹做横行切口,逐层切开进腹。探查病变肠管,并送病理检查,明确要切除的范围。根据结肠血供,在正常肠段做标志,松解结肠脾曲,分离肠系膜和直肠后间隙直至肛门口,将备切除肠管部位拖出腹腔外,然后将结肠套叠式从肛门拉出,于齿状线上2~3 cm横切开直肠的前半部,后半部距离齿状线约1 cm,切面呈斜行,于肛外行结肠-低位直肠吻合术,术毕将吻合部推回至直肠肛门内。完成手术。

观察组行经肛门改良Soave术。首先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插管辅助呼吸,留置胃管及气囊导尿管,使患儿取截石位俯卧,消毒后扩肛,肛周缝线8针牵引,在齿状线上0.5 cm处切开直肠黏膜层,向上方分离黏膜,越过腹膜返折,注意保护直肠前壁完整。进腹后将直肠拖出,乙状结肠肠壁增厚,颜色苍白、水肿,蠕动减弱。游离乙状结肠系膜,近心端分段结扎加缝扎,一直向上分离至降结肠中段,肠壁无水肿、有蠕动处,并取标本送病理检查,明确切除范围无误。切除结肠中段以远肠管,直肠鞘后侧切开,4-0可吸收缝线缝合浆肌层固定在直肠肌鞘上,然后用8-0可吸收缝线全层缝合肠壁在齿状线上切口完成吻合。术中已送病理明确切除范围。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全文数据用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计算,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治疗效果和复发率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以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为计数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见表1。

3 讨 论

Hirschsprung病是由于患儿病变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段肠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病[4]。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病变肠管因缺乏神经节细胞而发生痉挛性收缩,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发生粪便淤积,继发性引起近端肠管代偿性扩张,肠壁增厚而形成巨结肠[5]。在新生儿时期巨结肠伴发小肠结肠炎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时患儿全身症状突然恶化,腹胀严重、呕吐有时腹泻、发热、脱水或酸中毒,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儿死亡。

本文就Hirschsprung病采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等,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的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两种方式的对比发现,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Hirschsprung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容易被患儿家属所接受。

综上所述,经肝门改良Soave术治疗Hirschsprung病有良好的效果,可以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崔钊.经肛门改良Soave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21):46-47.

[2] 孙有成,刘远梅,金祝,等.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效果评估[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1):812-813+843.

[3] 伍兵.经肛门Soave改良术和开腹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8):1585-1587.

[4] 刘鸿坚,杨传民,祁泳波,等.经肛门改良Soave术和经腹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1): 2135-2137.

[5] 刘震,戴育坚,王英俊.经肛门入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应用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2):48-50.

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155-02

猜你喜欢
肠管先天性结肠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诊断及治疗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