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制”对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尝试

2017-09-15 06:00杨永坤
辽宁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学弟学妹育才

◎杨永坤

“学长制”对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尝试

◎杨永坤

现代意义上的学生发展指导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各国,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学生的学业、心理、生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学生的发展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这是从国家层面正式规定要加强对学生发展指导,旨在使其制度化、全面化。笔者所在的东北育才学校利用“学长制”,对学生的指导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寻求新的突破。

一、“学长制”的缘起

东北育才学校贯彻落实国家的规定,把学生的发展指导,作为学校的重要课题,对学生的生涯、学业、思想、心理和生活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主体验等多元的课程体系。

这些课程和教育活动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探索职业,了解社会,确立人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公民品格、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在课程和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组织机构不健全。学校虽然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处,并负责学生的发展指导工作,但该处只是由原来的德育处更名过来,同时还要负责学校的德育、宿舍管理、学籍管理甚至是后勤保障等工作,很难专心研究并做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第二,师资力量缺乏。学生发展指导处由六位兼职教师组成,但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学生的发展指导更多是依靠班主任教师以及家长、社会组织等力量。

第三,指导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和方式往往依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师资水平来安排,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安排。

为了克服学生发展指导中的困难,近三年来,我校尝试利用“学长制”,对学生的发展指导进行有效的探索。

二、“学长制”的具体形式

(一)组织大学文化节

每年一月中下旬,学校组织正在读大学的学长回到母校举办大学文化节,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大学文化,树立目标大学,进而进行生涯、学业等方面的规划。大学文化节重点安排如下内容:

第一,来自各个大学的学长向学弟学妹介绍自己的大学,包括校园环境、学术氛围、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第二,针对目前高考升学多元的实际,安排学科竞赛、自主招生、面试技巧等主题讲座。

第三,依据学生不同学科和专业的选择,安排文科、理科、医学、法学等不同专业的专场讲座。

以下是2016年举办大学文化节后,某位高二学生的收获与感想:

台下是刚刚进入高中部半年的新生,台上是刚刚离开高中部半年的毕业生。相隔三年的两群人,由一个“育才”的名字紧紧相连。在小剧场举行的《初心》首发典礼上,主编陈沫深情地讲述了一本十五万字的走心之作,历数艰辛,满怀感恩。一本书的字里行间,是满满的师生情、同窗意。那份对母校的眷恋和感恩,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除了刊物《初心》之外,学长学姐们还带来了非常精彩的主题讲座,向高一的同学们讲述了高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苦辣酸甜,讲述了面对选择时的心路历程。没有一句话不动情,没有一个字不真诚。浓浓的育才情怀,化作砥砺学子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三个会场的大学宣讲中,大一大二的学长学姐们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生活。清北复旦上交齐聚一堂,向同学们发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暖心呼唤……

正式的宣讲活动结束后,各大学采取摊位答疑的形式,与同学们互留联系方式、具体详细地答疑解难。虽然同学们的问题千奇百怪,从食堂到考试,从住宿条件到校园八卦,但各位学长学姐们都争取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仿佛终于回到了家,心里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

从该生的收获中可以看到,学长与学弟学妹们的交流非常亲切,学长的职业理想、学业成就以及学习态度,都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着学弟学妹。

(二)创办感恩特刊《初心》杂志

《初心》杂志由大学在读的东北育才校友创办,在校的高中学生每人一册。

以下是2016年该杂志文章和作者列表。

板块就读大学高中的时光 任同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球缘 金同学等 东北大学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 史同学 中国医科大学一点小事 王同学 复旦大学用我南方艳阳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宋同学等 复旦大学模联高考巴政 毛同学 北京大学那些年陪你北方大雪纷飞 刘同学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艺苑复旦校园赏 贾同学 复旦大学图赏:香港理工大学 杨同学 香港理工大学一株银杏 熊同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上海交大的生活 韩同学 上海交通大学初心 邱同学 南开大学打开心窗:迎接新的感谢你让我如此坚定 牟同学 台湾淡江大学我们为什么怀念东北育才 陈同学 北京大学藏在我回忆里的那个人视野三尺王同学 同济大学有个老夫子 杨同学 浙江大学回忆一瞬怀念很久 何同学等 吉林大学燕归巢 马同学 北京大学空气 杨同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漂洋过海的情书 汤同学 美国波士顿大学在芝大读书时怎样一种体验 陈同学 美国芝加哥大学康桥:我的诗与远方 陶同学 英国剑桥大学陪芳菲度过漫长岁月 曹同学 南开大学 这里大朋友不忘初心:记女儿与我的高考 赵同学 厦门大学我们的少女时代 韩同学 复旦大学一篇关于厦大的闲聊 常同学 厦门大学科大两年一天 高同学 中国科技大学这里燕园 刘同学 北京大学两封信 韩同学 北京语言大学小屁孩的自白 迟同学 华东师范大学支招人物话聊第一节大学文化节的台前幕后 高同学等 清华大学砥领袖素质 做中华脊梁 邹同学 北京大学于小六的三个小故事 于同学 北京大学清华学姐学长教你应对理科高考 王同学等 清华大学我眼中的学习方法以及自主招生那些事儿 赵同学 北京大学抗压完全攻略 承同学 北京大学

从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杂志共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回忆高中生活的“那些年”,回忆高中老师的“三尺”,家长撰写的家校合作的“大朋友”,对小有成就校友访谈的“人物话聊”,大学校园美景赏析的“艺苑”,大学生活的“这里”,出国留学生活的“视野”以及高考复习备考的“支招”。

校友们高中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对学弟学妹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杂志更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大学校园,介绍大学生活,影响和激励着学弟学妹。正如主编在对学弟学妹的寄语中所说:

阅读《初心》,审视自己在育才的生活有哪些超越前人的骄傲与精彩,有哪些或许是无心的过失与悔恨使得你不及他们某些方面的优秀,审视自己怎样度过即将结束或者开始或者正在半程的高中三年时光,审视自己对待这个校园、对待高考、对待家长、对待恩师、对待挚友的种种态度,审视自己是否神话了或者平庸了对现在的你仍然是迷雾重重的大学生活……

(三)班级邀请学长交流

每个班级经常邀请优秀的学长到班级做讲座,邀请的学长的范围很广,有的是大学在读的学生,侧重介绍的是高考的复习备考和心理调适、大学及专业的选择以及大学生活等方面;有的是高中在读的高年级的学生,侧重介绍的是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高中生活等方面。学校每年都要评选出校园十佳学生,这些学生往往都是各个班级争相邀请的学长。

(四)年级之间结对子

高年级的班级与低年级的班级结成一对一的对子,如高二·1班与高一·1班结成对子,高三·1班与高二·1班结成对子。由高年级的学生指导低年级的学生,指导的内容广泛,如学习中如何做好预习、课堂听课、作业、及时复习、阶段性复习等各个环节,生活中如何适应住校生活以及处理好同学的关系等等。指导的形式多样,如结对子班级可以结成学生一对一的对子,以便随时求教;或者班会、午检时邀请对子班级的学长做讲座等。

三、“学长制”的意义

利用“学长制”对学生进行发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榜样引领作用。学生和学长面对的客观环境相似,彼此之间具有同理心,因此,学长的榜样引领作用会超过老师或家长。

第二,易于沟通交流。学长和学生的年龄相仿,语言习惯和思维特点相同,没有代沟,易于交流沟通,在指导内容和形式上更能符合学生的需要。

第三,节约教育成本。无论是在校的学长还是毕业的校友,给学弟学妹们的指导都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因此,“学长制”节约了教育成本,弥补了对学生发展指导师资力量的不足。

第四,彼此相互促进。“学长制”使学长成为了学弟学妹们的“老师”,促使学长树立责任意识、表率意识,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因此,“学长制”起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独特作用。

第五,共商教育大计。通过“学长制”,校友每年聚会母校,共商教育,本身又具有感恩母校的教育功能。正如一位校友在编辑《初心》时所说:“《初心》是育才的孩子们送给她的新年礼物,这一群疯子在期末里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不是文章,是字里行间充斥着的眷恋与想念。育才是家,是无论走得多远都会回去的地方,是我们这些走出去的孩子们的初心。”

这样的情感会届届相传,逐渐积淀为学校的文化底蕴。

(作者单位:东北育才学校)

(责任编辑:杨宁)

猜你喜欢
学弟学妹育才
尴尬
审视自我,溯心而行——写给高一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王育才
PPZ的朋友圈
只属于我
只属于我
尴尬
育才中学
住进医院,才知道自己要什么
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