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现状研究

2017-09-20 10:54郭超英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专科生亲社会行为学前教育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科生的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学生亲社会行为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可以生源素质、全方位培养提升学生亲社会行为总体水平;亲社会行为在年级上呈现的,大一到大二随年级上升,大三有所降低的趋势,采取紧学生在校学习时期,不放松大三实习阶段,有计划进行亲社会行为培养,且重亲社会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

一、 引言

亲社会行为是指那些能使他人获益的行为,包括助人、分享、安慰、捐赠和合作等行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对个体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作用。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幼儿处于爱模仿的阶段,因此,学前教育学生亲社会行为水平,不仅对自己将来发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及道德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二、 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铜仁幼儿师专学前教育学院3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28人,女生196人;大一80人,大二124人,大三120人。

(二) 研究工具

1. 问卷修订

本研究用问卷调查法,测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问卷主要是在美国心理学家Gustavo Carlo编制的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基础上,参考寇彧编制的青少年亲社会量表进行修订。原问卷一共23个题,分为利他、匿名、公开、依从、情绪性、紧急6个分量表,信度依次为0.74、0.85、0.78、0.80、0.75、0.63。

问卷初步修订完成后,选取学前教育学院100名学生施测,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利他维度题项的理解,与维度相反,利他维度题项从利己角度设置,以及中外文化差异,干扰了学生对题项的理解。且经过多次因素分析,利他维度题项,影响其他量表的信度,并根据亲社会行为概念的界定,删除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的利他维度。

2. 修订后问卷信度

修订后的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9,公开、匿名、依从、情绪性、紧急5个分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6、0.777、0.757、0.706、0.658。

(三)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铜仁幼儿师专学前教育学院学生为被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征得学生本人的同意,并请学生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由心理学教师采用相同的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

三、 结果

(一)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亲社会行为总体情况

对324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 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总体均分为3.43分,标准差0.54,中等临界值为3分,问卷采取5点计分,因此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总体水平略高于中等水平;2. 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水平各维度上的得分在3分左右,都略高于中等临界值,其中情绪性维度(M=3.63)、紧急维度(M=3.61)相对于其他维度,得分最高,表明学前教育专科生在情绪被唤起的情境及紧急情境下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二) 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差异

为了进一步比较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群体间差异,研究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表现。

1. 亲社会行为性别差异比较

从性别角度分析,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总体水平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女生;在各维度上,依从维度性别差异不显著,其他维度差异显著。具体结果见表1。

2. 家庭氛围差异比较

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总体水平在家庭氛围上差异不显著;在匿名(t=2.220,P=0.027)和紧急(t=0.009,P=0.045)情境下有显著性差异,家庭和谐的学生在匿名和紧急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紧张压抑的家庭的学生。

3. 不同年级的学生亲社会行为差异比较

亲社会行为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有差异(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1)不同年级的学生亲社会行为总体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中大二年级的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2)在公开、情绪性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差异,大二年级的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3)在匿名情境下,不同年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差异显著,大二年级的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4. 其他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研究还从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是學生干部、父母文化角度考察学前教育专科生的亲社会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角度上差异不显著。

四、 讨论

(一) 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总体水平中等偏上

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总体水平中等偏上,与已有研究一致。学前教育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是幼儿教师,其亲社会行为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不是很理想,因其面临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幼儿有爱模仿的特点,而且是认知、行为快速发展时期,是以后人生发展的基础,教师的亲社会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终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亲社会水平。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总体水平,不是很理想,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素质问题,专科层次的学校,录取的学生本来分数就低,要使这些学生在专科学校短短三年的学习,亲社会行为水平有直线提升,是有难度的。

学前教育专科生亲社会行为,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学生在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水平不高,要从认知上真正提高他们的亲社会意识。

(二) 男生亲社会行为水平高于女生

在性别差异上,以往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我国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应表现出温柔贤淑,顺从并更加感性,多愁善感,易受情绪情感的影响等性别行为特征,女生亲社会行为水平应该高于男生。本研究结果是性别差异显著,且男生亲社会行为水平高于女生。由于学前教育专业,90%的是女生,男生受传统文化及社会角色的影响,认为女性柔弱,男人要有担当,男生在处于多数是女生的学习环境中时,男性社会角色中担当的品质表现出来,因此,在学校女性群体中,亲社会行为自发表现的更多,久而久之,亲社会行为意识提高。

(三) 家庭氛围对亲社会行为水平差异

研究将家庭氛围分为和谐与紧张压抑两个维度,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匿名和紧急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和谐家庭氛围的学生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紧张压抑的学生。匿名和紧急的情境,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亲社会行为水平,这两个维度上的亲社会行为的自发性最高。家庭环境可以通过影响共情,进而影响亲社会行为,这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个体的共情水平,间接提高了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属于人的个性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环境,有利于人良好个性发展。国内关于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共情可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的结果。

(四) 大一到大二,亲社会行为水平逐渐升高,大三有所降低

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学生,从大一到大二,亲社会行为水平随年级升高,大三时有所降低(见图一)。大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亲社会行为水平,随年级升高,到了三年级,由于去实习,离开了学校规范的管理和教育,只能靠自己自觉学习,因而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所降低。

(五) 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子女数量及是否是学生干部对亲社会行为作用

父母文化程度、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是学生干部变量上,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没有差异。

由于研究对象选取的是铜仁地区的,属于落后地区。因此选取的被试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多数是高中及以下,大学文化的只有十几人,因此父母文化程度对孩子亲社会性行为影响没有什么差异;同时,落后地区经济不发达,特别又是专科层次的学生,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因此家庭子女的数量,也没有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学生干部有更多的机会服务于他人,因此亲社会行为水平应该比非干部要高,但没有差异,可能学生干部并非是内在动机而做干部,只是为了追求外在动机,比如声誉,因而在亲社会行为意识上并没有因为做了干部而比非干部高。

五、 结论

通过对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学生亲社会行为水平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科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及其将来作为幼儿教师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亲社会行为水平需再提升一个层次,通过改革招生制度,全方位培养,提升专科层次学校学前教育亲社会行为整体水平;根据亲社会行为的年级差异,针对专科层次的学生,抓住学生在校学习的时期,通过意识、情感、行为及校园亲社会氛围营造等各个方面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大三实习期间,抓紧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以达到促进大三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90%的学生是女生,这种现实反而促进男生亲社会行为的提高,而致使女生亲社会行为的降低,因此加大对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同时,重点关注女生;家庭氛围对亲社会水平的影响起着中介作用,这一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因此需要呼吁社会重视家庭的因素对孩子社会性的影响,呼吁家庭建立良好和谐的氛围,促进孩子社会性朝向积极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凤秋,郑志伟,陈英和.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神经基础[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2).

[2]寇彧,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372.

[4]寇彧,洪慧芳,谭晨,李磊.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

[5]仇勇,姜蓓蓓,田雅琳.“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及辅导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5(8).

[6]丛文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现状及特征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2):121-125.

[7]魏曙光,孙五俊,陈洁,孙锦绣.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4).

[8]丁凤琴,陆朝晖.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8):1159-1174.

作者简介:

郭超英,贵州省铜仁市,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专科生亲社会行为学前教育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个体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入手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等院校医学生信息道德认知调查与分析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与五年制专科生的差异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