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的中考语文复习课堂

2017-09-20 10:54苏丹丹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复习对策

摘 要:中考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但是中考复习课堂上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缺憾严重影响着复习效果。本文在分析缺憾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有效的中考语文复习课堂,阐述了“钻研考情,树立正确理念”“研究学情,力争因材施教”“集体备课,提高备考质量”“强化训练,注重技能点拨”等优化对策。

关键词:复习;有效;对策

在语文中考復习中,不少教师在备课时习惯性地立足于方便教师的“教”,偏重知识内容的完整而忽略实际学情,对考试说明和考题研究不到位,不能精准地把握每个考点最关键的部分并想方设法地予以突破,导致复习课效率低。于漪说过:“要读懂教材,了解学生,有的放矢,不能凭主观设想进行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复习备考活动既要遵循常规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针对备战中考的实际需要采取强化训练策略。

一、 钻研考情,树立正确理念

(一) 研读考试说明,全面把握

考试说明源自《语文课程标准》,直接体现了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最核心的要求。考试说明清晰地回答着“应该考些什么”和“应该怎么考”两个问题,成为命题者和师生们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它既是命题教师们命制中考试题的根本依据,也是师生们教学和复习备考的最可依赖的纲领性文件。因此,逐字逐句地研读考试说明中每一条考点,切实把握每一个考点的具体内涵,是教师复习备考的首要工作。只有准确把握了考情动向,才不会走冤枉路,耗费复习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二) 研读考题,了解考试趋势

中考真题对于把握考试趋势而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教师们可从近几年本地中考试题中,围绕考点,分类总结出考查过的题型。而新题型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命题者的原创;二是命题者对全国各地优秀试题的借鉴和改造。因此,教师们可搜集近几年本地中考试题以外的各地中考试题、模拟试题,从中发现切合某个考点的新颖的题型,以便开阔备考训练的视域;同时在准确把握考点内涵基础上,大胆尝试命题新题型,使学生们因为训练全面而增强复习效果。

二、 研究学情,力争因材施教

(一) 弄清学生水平,设计方案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师们可以这样做:先通过仿真试题以“前测”的方式,摸清复习前学生对某一考点的掌握程度。认真研究学生的答卷,弄清楚就某一考点而言学生存在的共性的“短板”,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复习方案。

(二) 关注学习状态,努力提升

在课堂复习的全程中同样应当详察学情,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教师应尽量使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使学生能在情感上与自己产生共鸣,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明白复习内容的重要性。努力避免学生复习状态的消极、懈怠,努力实现学生在上课前后的真实提升。

(三) 分析学习结果,查缺补漏

经过一节课或一段时间的复习,对于复习过的内容学生到底掌握得怎么,教师应当通过分析其习题答案、作文、试卷、回答等表现准确把握。弄清哪些本班学生的共性问题,哪些只是部分学生的不足;前者宜重新设置专题,利用专门的课时查缺补漏,后者则宜利用个别辅导、面批面改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 集体备课,提高备考质量

(一) 发挥集体备课优势,齐心协力地提高备考质量

每个学校的语文课组是一个团队,年级备课组就是一个小团队。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所有人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往往能取得共赢的局面。通常应经过“分工备教——集体定教——个性补教”三步,确保整所学校既有共性,又不乏班级个性。

(二) 统筹安排复习过程,胸有成竹地开展备考活动

在参考县、市教研室建议的基础上,学校备课组应当更多地借鉴本校往届复习备考的经验,形成切合校情的复习规划。任课教师应当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大体遵照备课组计划的基础上,灵活微调复习安排,以求得最优化的复习效果。

(三) 博采众长,选编复习资料

每所学校都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如果能在原有的复习试题、教案、课件、用书等基础上根据新的考情和学情加以改良优化,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地县、区教研室通常也会组织当地骨干教师们根据最新考情,编写一些备考资料。由于参编者都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其资料往往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 解决关键问题,增强复习效果

教师们一定要清楚每类学生经过备考训练后应该和能够达到的水平。千万不能一视同仁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希望,否则只能弄得学生沮丧,自己郁闷。一旦分层准确后,每次就可以根据学生“应然”和“实然”的差异因材施教,集中火力先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复习的过程常常是“从例题中发现和领悟规律,在习题中印证和运用规律,在考题中活用规律”的过程,务必着眼于实效,稳扎稳打。

四、 强化训练,注重技能点拨

1. 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设置要全面、周到,能涵盖所有的可能的情况,训练的间隔不要太长,应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训练,保持学生较高的记忆准度。训练还要注意反馈。每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了作业、试卷之后,应当及时给出评判和点拨。既要根据考试标准对学生习题采点给分,以强化他们的应试得分意识;又要引导他们弄清来龙去脉,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

2. 干什么事情也都离不开方法技巧,中考专题复习也不例外。考法决定教法,学生需要答案,但更需要解释答案的答案,而方法技能就是解释答案的答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了每一专题的解析方法技巧,复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在中考复习活动中,只有充分认识到缺憾的形成原因和危害,并能在切实把握考情和学情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策略,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2]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苏丹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州市融安县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复习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