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7-09-20 10:54普布旺堆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新课改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注重传授知识、突出学科本位、强调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平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资源作为开展一門学科教学的基础材料和出发点,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同样需要教师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摆脱教材和练习题的局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新课改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分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大类,课堂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多媒体、师资力量和学校设施等,而课外学习资源则更加广泛,包括日常生活体验、自然风光、课外书、影视作品、时事新闻和社会生活等等。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中起着基础学科的作用,学生需要掌握拼音、汉字的相关知识,熟悉教科书上的文本,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备创造性、发散性和逻辑性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仅仅利用简单的课堂教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课外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及为课堂教学资源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

一、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教科书是进行语文教学的第一手素材和基础工具,其编写是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段段相适应的,容纳了这一阶段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且由国家统一规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照本宣科、死搬教材,相反,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教学现状的把握,在教材的基础之上设计出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案。比如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在课上讲解课文时引导学生敢于反驳和讨论,在课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书面作业之外的实践类任务。

如在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搜集关于李白、庐山的资料,并让他们在课上描述作诗的背景,在讲解诗文时,还可以在解释完基本的字词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翻译,课后则可以要求学生想象出李白吟诗的场景并画出来。

二、 有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的硬件资源越来越先进,为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手段支持。图像在视觉上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印象和理解,音频在听觉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影视作品则在听觉和视觉上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他们对抽象的概念拥有具体的理解。而教师应善于综合利用图像、影视、声音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同时,为他们开阔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营造活跃氛围。

如在进行《翠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翠鸟的图片,播放关于翠鸟的纪录片,让他们对翠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具体的了解,借此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印象,更容易地理解课文中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 注重对生活、自然中的课程资源

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的。因此,教师还需要从身边、从生活和自然中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经习得的知识理解生活现状、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同时也应帮助他们培养起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或者周记,养成日常记录和反思的习惯,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出游,让他们在亲身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四、 利用时事新闻、社会实践等课程资源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不是单一的个体,我们在社会、集体中生活,通过对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贡献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满足。因此,从小学起就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的关注度,使得他们从“小我”的层面上升到“大我”的层面,然后从宏观的层面理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社会资源包括博物馆、科技馆、工厂等具体的公共场所,也包括生活经验、文体活动等抽象的资源。教师应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通过与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开阔眼界;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公司等工作环境,让他们对社会分工和就业有一定的了解和概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引导他们参与社区生活和建设等,使得他们对自己身边事具备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力。如在进行《有趣的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历史类博物馆,让学生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基本的理解,从而加深印象。

五、 灵活利用师资力量和人力资源

除了对客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身边的人”,这些人包括家长、教师、亲友等等,学生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努力开发自己身边的资源,如邀请自己结识的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为学生进行演讲和展示;而在家长方面,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家长的依赖仍比较深,教师应同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多与家长交流,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在学校层面,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校的教学设施,利用它们为学生提供实践、表达和交流的平台,如举办演讲比赛、才艺展示和话剧表演等等。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应局限在教材等课堂教学资源之中,而应跳脱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框架,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并应注意把握其教授的难易程度。由此一来,我们才能为学生打造有趣、生动的教学环节,在整体上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红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刘永康,张伟.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

作者简介:

普布旺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奴玛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