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任重而道远

2017-09-20 10:54陈宝祥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阻碍价值

摘 要: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谈所谓的“整本书阅读”多少有点奢侈。可是,又不得不说它正是带来中国人精神世界“诗意回归”的灵丹妙药。当每年相关国际组织拿出全球各国人均阅读量的报告时,各大媒体总是要发出感慨,因为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触目惊心。可是,残酷的现实并不能引发多数人的思考,更不用提改变了。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风气;价值;阻碍

阻碍“整本书阅读”的困难到底在哪里呢?电子时代的冲击!虽然它不是唯一因素,但它一定是主要因素。首先,网络带来了太多的娱乐方式。与之相比,读书显得索然无味。这种状况下不用说“整本书阅读”了,阅读就是个难题。能够让人静下心来一字不落看完的只有网络小说,但这种阅读得到的东西不是充满我们的大脑,而是掏空我们的思维能力。其次,网络的发达使得信息获取的途径变得多样化了。而在所有的获取方式中,从书中阅读是最慢的一种手段。书籍大家族中,还能为人记得的也就是工具书了。可是,谁又会去“整本”读完一本字典呢?当被要求去为一本书写读后感时,我们不会去翻来那本书仔细阅读完后再动笔。我们的习惯是上网搜索书本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介绍检索出主要情节,浅尝辄止地阅读后就产生了自己阅读过这本书的错觉。这无疑是一个坏习惯,因为你将错过一本好书的精神内涵。在这里,我们错误地使用了参考工具书的手段来阅读一般化的书籍。

毋庸讳言,时代的节奏变化了且越来越快。我们需要的是可以直接利用的、碎片化的信息,而不是信息提炼出来之前的原文本。在效率至上的时代,全篇阅读后再提取信息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快节奏的生活更是在意识上浮躁了人的内心,使得我们不再有耐心去进行深入阅读、去让自己的思想与书的作者隔空交流。阅读是一种慢生活的态度:人书合一,人与书共同进入一个完整的过程,随着书中情节的推进来推动这个统一体的发展。小时候的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捧着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时,我们会投入其中而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间,直到故事结束才缓过神来,回到现实世界中。这种状态是多么的美好,不过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份纯真越来越少。书的吸引力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紧张刺激、快节奏的电子游戏。

但是谁都不能把历史的发展轨迹倒推,电子产品的入侵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几乎属于不可抗力。所以在笔者看来,在这个时代达到“整本书阅读”的普遍回归是不现实的,因为太多的因素在制约着这个进程的实施。甚至于“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还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有着一定的冲突。

“整本书阅读”是个适合感性思维的概念,它一旦被运用在理工科的学习中,效率的问题就不得不再一次被提起。自然学科的要求就是由信息构成的。如果说文科生看的书是实心的话,理科生看的书就是空心的。它就像是镂空的树,树干和树枝是所谓的知识结构,而知识点就附着在它上面。整本书阅读大大加长了知识获取的历程,把感性思维带到了理性认识中。

推广“整本书阅读”的可行性已经不大了,它的实现靠的还是个人修为。大环境的嘈杂并不能阻止我们的心中有着自己的一片宁静空间。在合适的时间与一本书邂逅,相互进入对方的世界,从一而终,就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乃至伴侣一样忠贞于这一个完整的过程,用自己的所有感官去和作者的观点交流,最终得到自己的体悟。整本书阅读是个美好而又奢侈的事情。在我们呼唤它的回归时,我们的精神高度仿佛经历了巨大的倒退,退回了蒙昧的阶段。这种倒退甚至比文化入侵还要可怕。如中医所言,由外部因素引起的疾病容易治愈,而从身体里产生的疾病极难根治。

回到问题的根源,“整本书阅读”的话题必须一分为二来看。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必须执行,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整本书阅读”的缺失了。去掉定语,中国人的读书状态整体出现了致命问题。我们只是拿“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跳板来提出动议,从而唤起更大程度上的思考和改变。而从实际执行的角度来看,这个概念的可行性确实不高。因为不仅制约它运行的环境是不可变更的,甚至于前面提到,它的本身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说,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理性审慎的态度至关重要。整本书阅读的达成存在困难和分歧,那我们就应该从“读书”这一件具有共识的宏观事件来着手。如果读书的氛围能够回归到这个社会,为了“整本书阅读”奔走努力而留下的血汗也是值得的。

不仅仅是阅读的风气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而且有思考的阅读也是当代人有所缺失的地方。整本书阅读要求我们在阅读之余带上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既可以质疑作者的观点,又可以由此引发出自己的观点。作者的思想透过文字,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整部作品里面。所以只有通过完整地阅读我们才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产生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浅尝辄止只能让我们看到文字表面的情节,而我们对于文字背后的内涵却是一无所知的。思想才是一本书的灵魂,失去了灵魂的空壳甚至都算不上文化产品。如果我们没有耐心去仔细阅读一本经典,我们将遗憾地与之擦肩而过。可以说,缺乏深度阅读的我们错过的,将是一片汪洋大海,这片大海里蕴藏的就是人类智慧的精华。

如果每一个中国人又能捧起书本,投入地进行阅读,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这是个梦想,但又是非常切近的现实。所有的难度归根到底都是事在人为的,所谓社会风气的形成都是一个一个人行为的累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当“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一传十、十传百之后,阅读的普遍化就能蔚然成风,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文脉也就能得到延续。

阅读绝不是一个高在云端的问题,它应该是人的本能,而不是一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进行一种尝试,从静静地读完一本书开始,逐渐改变自己不阅读的习惯,使自己爱上读书;再慢慢改掉读书时的浮躁病,使自己读的每一本书都对自己的全面發展做出贡献。在一个延续千年的古文明国家,未来可期,而我们肩上的责任,也变得格外沉重。

参考文献:

[1]刘静.泛在知识环境下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研究[J].黑河学刊,2018(04):175-176.

[2]王玉英.谈文本阅读拓展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229-230.

作者简介:

陈宝祥,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阻碍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阻碍执行职务和妨害公务类违法案件的现场界定和处置研究
“给”的价值
微利实体店在高额房价中遇到的阻碍及对策
浅析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措施
对政府职能转变路径的几点探讨
爱子有方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