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工作伦理对教师创新行为的影响探讨

2017-09-20 10:54韩亚洁
读天下 2017年24期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儒家工作伦理对教师创新行为的影响,首先梳理儒家工作伦理和教师创新行为的概念,进而从儒家经典中挖掘促进创新的因素和从自我决定理论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角度分析儒家工作伦理和教师创新行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儒家工作伦理;教师创新行为;自我决定理论

一、 引言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儒家文化再次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国内学者纷纷开始探索将儒家文化运用到中国企业管理的可能性,并做了许多关于儒家文化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基于目前的研究,探索儒家文化在教育领域、学校组织中的运用,具体而言是探讨儒家工作伦理与教师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通过自我决定理论来解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 儒家工作伦理

Hofstede and Bond(1988)用儒家工作动力来代表儒家工作伦理。他们在跨文化研究中提出了第五个文化维度,因为这个文化维度所体现的特征来源于孔子的思想,所以命名为“儒家工作动力”。他们所提出的其他著名四个文化维度分别是: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的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男性化/女性化(Masculinity/femininity)。

根據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研究者对儒家工作伦理有不同的界定,但是也有许多共同点,儒家工作伦理都强调了勤奋奉献、努力进取、人际和谐等关键词。这些特点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对创新都有其积极作用。例如,创新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的创新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受儒家文化熏陶,员工个人学习更多是围绕工作为中心展开,也就更利于工作中的创新行为,而不是单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

三、 教师创新行为

对于教师创新行为的结构,学者基本采用了Messmann和Mulder的量表,将教师创新行为的活动概括为机会探索、观念产生、推动、实现和反思等五个阶段。笔者认为该量表强调了教师创新行为过程中职业工作的特殊性和动态发展性,更适用于教育领域的创新行为研究。

大多学者将影响教师创新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李玉、温恒福认为内部动力是指教师自身的特点与素质,外部动力是指组织环境所提供的动力。

儒家工作伦理应该是属于个人自身的特点与素质,是属于内部因素。儒家的思想最初也是由统治阶级强加于普通大众,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思想已经对一代又一代的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的行为中。以往的研究所讨论的个体层面的因素,并不是其根本因素,这些因素从何而来,如何形成,这些研究并没有给出解释。本文引入儒家工作伦理,这种对中国人潜移默化的文化因素,可能会对个人的人格特质、目标取向、认知风格、工作动机、自我效能感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说明儒家工作伦理和教师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 儒家工作伦理对教师创新行为的影响

中国儒家伦理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定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曾参和子思,战国)[[战国]曾参,子思·大学],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变革,倡导不断发展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蕴含着朴素的人类思想进步和物质创新的哲学思想。曾参在《大学》首章首句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指使人通过学习、实践、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止于至善”,使人通过努力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因此儒家伦理非常强调学习、创新、完善。

《论语为政》篇中记载,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两句话道出了孔子的教师观。儒家思想中“温故而知新”也是对创新的一种追求。正是这种“温故而知新”的精神,才使得孔子没有把知识看成死的知识,而能够不断从旧知识中得到新体会挖掘出新知识,使学习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儒家伦理的基本要义蕴含着促进创新的因素。现代人认为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观是等级秩序和关系主义:在等级秩序方面,居于高位且拥有决策权的个体得到尊重;而在关系主义方面,遵循互惠原则,即具有亲密关系的个体间进行非工具性目的的互惠互助。在中国这个特别重视关系的社会中,注重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情感信任很容易产生员工超越本职工作的角色外行为,超时加班、帮助同事、对提高目前工作实践提出新的提法和建议,有利于提高员工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

再如积极进取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儒家文化精髓在工作中的反应。传统儒家的经世观蕴含了勇于进取的精神和价值观念。在这种文化下,员工在工作中勇于面对困难和竞争,并且利用各种机会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技能和能力,如此看来,勇于进取、不断完善提高自我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综上所述,儒家经典中蕴含了许多鼓励支持人们创新的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温故而知新”等等。这些句子阐明了儒家文化中对创新的追求,特别是“温故而知新”更是说明了作为教师创新的重要性。儒家文化中也蕴含着促进创新的因素,如勤奋工作、不断学习、吃苦耐劳等等。

参考文献:

[1]李玉,温恒福.论教师创新活动的动力机制与激励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4):23-26.

[2][战国]曾参,子思.大学·中庸[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3]Messmann,G.,& Mulder,R.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ment instrument for innovative work behaviour as a dynamic and context-bound construc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2012,15(1):43-59.

作者简介:

韩亚洁,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