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2017-09-20 10:54倪应雪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现状对策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推动农村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落实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学校中,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为农村学校教师,应当从班级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入手,强化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促进班级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说“班风”“校风”建设,其实说白了就是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而言,其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度过,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学校中,班级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班主任教师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对孩子成长的熏陶和影响,导致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缺失与不足。此外,部分班主任教师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眼光局限在环境的美化上,这种片面化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因缺乏针对性、缺乏理想价值和班级精神而显得过于肤浅。因此,加强农村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 农村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一) 部分班主任教师对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认知不足

班主任教师承担着农村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因此,农村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重视与发展,在于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和教育理念。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学校管理中,部分班主任教师对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认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班主任教师对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使得整个班级因为缺乏文化建设的“灵魂”而显得缺乏目标、缺乏人文精神,影响了班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班主任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肤浅,片面,知识肤浅地将班级文化建设与相关的规章制度、环境建设等联系起来,例如:出黑板报、张贴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虽然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并且这种形式化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难以对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使得班级文化建设难以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二)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

环境建设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富有影响力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由于很多学校年代悠久,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很多农村学校的地板依然是水泥地板,且呈现凹凸不平、墙壁斑驳的现象,甚至连学生的座椅都比较破旧,如此一般的班级环境,影响了束缚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步伐。

(三)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因缺乏创新而没有“特色”

农村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影响本着“因地制宜”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设具有个性特点的班级文化,如富有特色的班级课外活动,富有特色的班级人文精神等,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在文化建设方面缺乏新意、创新精神,千篇一律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使得所谓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因缺乏创新而显得没有“特色”,最终使得农村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依然停留在形式化的肤浅状态,难以形成富有影响力的、凝聚力的班级文化模式。

二、 农村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推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落实德育教育,促进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农村学校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级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 强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它是约束学生行为,促进班级有序发展的基石。对于很多农村地区的孩子而言,由于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导致学生的纪律意识、集体意识较为淡薄,因此,班主任教师应当从制度文化建设入手,加快推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首先,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教师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应当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等为依托,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制度文化,从纪律、学习、班风等方面约束和管理学生;其次,建立奖惩明确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规矩意识的形成,源于明确的奖惩制度,因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形成奖惩明确、以奖为主的班级制度,通过奖励为主,正面引导的方式,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 推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而言,精神文化建设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在强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教师应当加快推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本着“坚持两手抓”的思想,让制度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共同携手,实现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班主任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当前国家教育管理相关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观察意识等。例如,教师开展“我是小小班主任”的活动,每周安排一名小学生担任班主任,处理班级的日常工作,类似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还有利于增强学生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夯实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育人,无可厚非。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级文化氛围,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但作为教师,并不能因为基础设施的薄弱而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而应当积极夯实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如保持整个班级的环境卫生,物品摆放整齊、干净整洁,这样的环境,即使简陋,也会给人神清气爽之感;此外,教师还应当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尽可能在班级中张贴一些与学生健康成长有关的科学知识,如预防传染病等卫生保健的知识;预防拐骗等生活常识;让整个班级营造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促进班级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霞,秦景润.班级文化育人作用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6).

作者简介:

倪应雪,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石场乡柏杨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