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卡珊德拉

2017-09-25 21:27黄湘
第一财经 2017年36期
关键词:预言家特洛伊警告

黄湘

卡珊德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女祭司,拥有准确的预言能力。但由于得罪了日神阿波罗受到诅咒,导致她的预言不被人相信,甚至成为世人眼中的疯子。对于攸关特洛伊命运的诸多重大事件,诸如帕里斯与海伦私奔、特洛伊战争、木马计等,她都作出了准确预言,反复警告,得到的却只有同胞的轻蔑和谩骂。直到特洛伊城最终沦陷,特洛伊人才如梦初醒,流泪忆及卡珊德拉的预言,可惜已无力回天。

作为一个神话原型,卡珊德拉之所以能够具有经久不衰的感染力,盖因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一些预言家背负着相同的命运。他们洞悉了可怖的噩运,竭力警告世人却横遭白眼,甚至最终落得“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下场。那么,有没有可能让世人少一点追悔莫及的眼泪,及时聆听这类卡珊德拉式预言家的警告呢?这正是今年5月出版的《警告:发现卡珊德拉阻止灾难》(Warnings:Finding Cassandras to Stop Catastrophes)一书的主旨所 在。

此书两位作者之一的克拉克(Richard A. Clarke)本人就是一个卡珊德拉式的人物。他在1992年被老布什总统任命为美国反恐事务的主管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直到2003年离职以前,一直扮演着美国“反恐沙皇”的角色。在“9·11”事件之前,他反复提醒小布什政府注意本·拉登有可能对美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却被认为纯属小题大做,本末倒置。在“9·11”之后,他又因为预言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会适得其反,而受到时任副总统切尼的公开指责。这些积郁显然是他研究卡珊德拉现象的驱动力。也让他成为最有力的说服 者。

此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最近30年来的7起灾难性事件,包括1989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注:美国正在遭遇13年来本土最强的哈维飓风)、2014年恐怖组织ISIS的崛起、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2008年美国麦道夫金融庞氏骗局案、2010年美国西弗吉尼亚矿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它们的共性是在每一起事件发生前,卡珊德拉式的准确预言都曾出现,也都遭到无视。

两位作者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案例研究,总结出一个“卡珊德拉系数”的矩阵,简单介绍如下。

其一,如果所警告的事件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或不符合专家的共识(共识当然完全可能是错误的),或是事件规模过于巨大(所谓“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亡只是统计数字”),或是感觉过于玄幻犹如科幻小说或好莱坞大片,或是司空见惯导致视而不见,这些情况下就容易令人產生拒斥心理。

其二,从决策者和公众的角度而言,如果没有人专门负责处理对灾难性事件的警告,或是议程墨守陈规,或是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来理解一个复杂的警告,或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反感,或是保守怯懦缺乏勇气,或是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而拖延对根本问题的解决,或是无法识别异常事件,就会导致对警告的漠视。

其三,从预言家的角度而言,如何将卡珊德拉式的洞悉未来者和形形色色的游谈无根者区别开来?须知后者事实上在数量上远远大于前者。简单来说,如果一个预言家本身是某一领域内可信的专家,具有令人不快的个性,对数据了如指掌,善于跨领域的原创性思考,质疑一切未经重复验证的结论,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焦虑感,那么他或她就很可能是一个卡珊德拉式的人物(当然不能完全保 证)。

其四,从批评者的角度而言,哪些人易于成为卡珊德拉式预言家的批评者和反对者?一种情况是某些专家出于科学上的严谨,认为警告内容尚未得到“足够”充分的数据验证,或是尚未显示“足够”明显的迹象,殊不知对于灾难性事件来说,当数据“足够”充分,迹象“足够”明显之时,就已经无法挽回了。另一种情况则是出于私心,因为警告的内容推翻了专家先前建立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他们的权威,因此遭到他们的反对。还有一种情况是专家对警告表示认同,但一些非专业人士振振有词地对其加以奚落。最后一种情况则是打太极拳式的应对:“嗯,你所警告的灾难也许会发生,但眼下我们还有更迫切的事情要处理……”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目光转向未来有可能发生的重大灾难性事件。

作者列举了7个方面,都是早已有人发出警告,但在公众舆论中争议纷纭,而各个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决策者并未真正着手面对的。其一是人工智能凌驾于人类智慧之上,导致人类受其控制;其二是新型的致死微生物导致全球大瘟疫;其三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其四是地区性核战争令烟尘密布于全球大气层的中间层,从而遮蔽太阳照射,导致地球进入冰河世纪;其五是互联网遭受类似珍珠港事件的骇客攻击;其六是流星撞击地球;其七是基因编程技术导致实验室里诞生可怕的新物种,或是“美丽新世界”式的人种改进。

读者也许会问,难道这些警告不都早已为人熟知了吗?有多少科幻小说和大片以此为题材啊。然而,如前所述,警告的内容给人感觉过于玄幻,恰恰是令人心生拒斥的理由。大众文化对此类警告的消费,常常消解了它们本应唤起的惊悸之感,反而转为娱乐性的心灵抚慰。

两位作者在这本书中的分析是富于启发的,但是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他们的考察重点在于思维习惯,对社会规范、政治制度、文化心理等不是未曾涉及,就是一笔带过。就拿作者身处其中的美国社会来说,西弗吉尼亚矿难的警告之所以遭到无视,背后主要是经济利益和阶级政治在起作用。麦道夫金融庞氏骗局案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皇帝的新衣”,很多圈里人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开口说出真相而已;全球气候变暖就更是关系到利益大洗牌、社会大重组的政治议题,和流星撞击地球的议题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此外,在古希腊神话里,除了卡珊德拉的预言,还有俄狄浦斯的预言,亦即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对于一些议题,由于存在“集体行动的非理性”,一个准确的预言反而会加速灾难的到来。比如当公众都意识到金融危机将至,争先恐后地挤提或赎回,只会令金融危机来得更加迅猛。再比如说,互联网所面临的骇客攻击,越是有预言家揭示其风险巨大,就越能刺激某些个人、组织乃至政府下大本钱投入骇客行动,因为彼之风险就是我之收益,如此下去网络空间的暗战就会不断升级。从这个意义上,两位作者完全忽视了此类警告的“自我实现”效应,不能不说是一个理论上的盲点。

最后,两位作者并未指出,卡珊德拉式的预言家虽然要面对公众的漠视和冷嘲,饱受孤独和焦虑的煎熬,但仍然是幸运的。毕竟他们的声音传播到了公共领域,而没有从一开始就被封杀。在古希腊神话里,虽然卡珊德拉被特洛伊同胞视为精神错乱的疯女人,但她一直保持着阿波罗神庙祭司的地位,虽然说出的警告不被相信,但还是可以一直说下去。在古罗马作家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中,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从燃烧的特洛伊城中逃到意大利,最终成为罗马人的祖先。也就是说,保障了卡珊德拉之“警告权”的特洛伊终究未曾灭亡。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言家特洛伊警告
美国“露西”任务将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实验室警告
我是小小“预言家”
特洛伊的沦陷:传说与真相
预言家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我的小档案
锐志车ABS、VSC、防滑警告灯点亮
成语大穿越
甲流警告被提至最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