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017-09-25 04:29宋丽
魅力中国 2017年37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幼儿教育培养

宋丽

摘要:在幼儿阶段开展的科学教育可归属于科学启蒙教育范畴,对科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为幼儿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的过程。科学、合理的选择科学素养培养方法,是提高幼儿科学素养培养效果的关键。本次研究就观察法和模拟试验法两种科学素养培养手段展开探讨,且明确遵循持续性、兴趣性等原则在两种教学方案中的重要性。

关键詞:幼儿教育;科学素养;培养

在联合国正式官方文献中,“幼儿教育”概念已将儿童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概念取代,泛指针对0-6、7岁阶段儿童开展的教育。同时,也可将幼儿教育按广义和狭义划分,就广义层面而言,指可对幼儿性格、身体成长、情感等方面发展造成影响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在成人指导下参加社会活动、看电视等;而狭义是特指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1]。重视幼儿教育中对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为幼儿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科学素养概念及内涵

美国科学教育协会认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下列特征需具备:(1)与人或环境在进行相处的过程中,可采用科学的技术、概念作出抉择;(2)可对个人意见和科学证据的区别分辨;(3)对世界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等。潘苏东博士的观点为,科学素养由科学观念、科学技能方法、科学知识三个维度构成。故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意义重大[2]。

二、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具体目标

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需重视其情感体验,可依据幼儿在认知上的特点,引导其热情参与,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调查对信息收集,可对实验、调查结果客观描述,进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颁布)对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有所概括,即对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激发,使其认识能力得以发展,核心是针对幼儿开展的科学培养培养以引导幼儿科学观察、激发兴趣、形成科学态度、积极对科学现象模拟等为主。

三、幼儿科学教育具体特征及开展方法

(一)幼儿科学考育具体特征

儿童进入幼儿园后,脑、神经系统呈快速发展显示,幼儿末期脑重与成人相比,是其90%,可迅速建立条件反射,为幼儿心理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大脑发展的成熟为科学训练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是积极行探索活动的基础,故幼儿科学教育的特征为重视幼儿直接参与和感知,在对科学知识内容设置时倾向于启蒙性;重视教师合理、适度的指导[5]。

(二)培养科学素养遵循的原则

从幼儿心理发育所处的阶段和幼儿科学教育特征两方面进行考虑,在培养科学素养时,需对以下原则遵循。

(1)安全性原则:在幼儿教育中,确保幼儿身心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此期孩子具淡薄的安全意识,要想获取理想的科学素养培养结果,需首先遵循安全性原则。

(2)时空性原则:对自然界的奥秘进行分析,其在于诸多自然现象的显现具特定时间性和空间性,如月亮的圆缺变化、海市蜃楼等,故对自然现象观察或模拟时,需考虑到地域条件和时机对自然现象显现的影响。

(3)兴趣性原则:依据此阶段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需重视其兴趣的激发和培养[6-7]。科学素养需具备最为基本的观察能力,而兴趣是达到预期观察目标的前提。

(4)持续性原则:受幼儿时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特点的影响,为提高培养科学素养的效果,在观察诸多自然现象时,需间断开展,而非一次持续较长时间。

(三)培养科学素养的方法

依据幼儿时期儿童心智发育特点,观察和模拟试验为有效的认知事物与现象的方法和手段,幼儿教育以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为目的,将幼儿期儿童求知欲激发,培养其对世界奥秘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具体为:

(1)观察法:积极观察是幼儿对知识获取以及对世界认知的较为重要途径,但幼儿在认知观察时,多为无意注意,认知观察对象的程度多由兴趣支配,观察时间短,目的性不强,且无法将事物或现象不同的方面联系起来,无法分析、理解所观察的现象的本质。幼儿期儿童可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对某些自然现象观察感知,且认为自然现象较为神奇,如看到云朵和彩虹等。幼儿期的儿童好奇心较重,且可将理解难度较大的诸多自然现象同神话故事进行联系,进而对自然界的奥妙和神奇加以认识。所观察到的内容越多,神奇和奥妙之处感知的越多,越有较强的成就感,对自然奥秘探索的兴趣越高,故自然现象的观察学习法在幼儿教育中非常有效。在具体观察过程中,老师或父母需细致指导,对认知目的明确,可增强幼儿观察积极性,全面清晰认知观察对象;依据幼儿认知特点鼓励其参与观察自然现象中,可对兴趣的持久性进行培养,指导正确的认知方法如同类事物对比观察等,可提高认知效果。实际操作时,自然界自然现象繁多,如动物奔跑、刮风等,要认识此类事件,需对规律进行掌握,应认真观察。具体方法为:首先,可对一个观察的现象确定,其次,可采取必要的观察工具辅助。再次,需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对基本变化掌握,如一年四季的变化,可借助尺子、直杆等,对同一物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太阳下的影子长度进行测量,进而感知到太阳高度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2)模拟试验法:幼儿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对观察获知的自然现象有诸多疑问,不会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故通常用神话或魔法对疑问解释。开展模拟实验可对幼儿有正确的认知进行引导,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所看到的现象观察、分析,或借助现有场景对自然现象观察。如彩虹现象,可利用晴朗天气观察喷泉,喷泉附近有彩虹出现,而在非喷泉区域,虽阳光充足,天气晴朗,但无彩虹出现,故可对幼儿认知彩虹的奥秘进行科学引导。

四、小结

重视教学素养在幼儿教育中的培养对树立幼儿正确的科学意识极为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采取观察法和模拟试验法,二者均是可行的提高幼儿了解自然现象的途径,需重视积极实施,以达到增强科学教育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俊.后现代主义与幼儿科学教育[J].早期教育,2003,(3).

[2] 李玉秋,李敏.高师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绥化学院学报,2008,(2).

[3] 徐群.关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4] 王艳.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略谈[J].幼儿教育,2016(08)

[5] 戴亚.陈志.浅议幼儿教学中学生良心习惯的培养[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6] 陈耀政秋.幼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学周刊,2107(5)

[7] 李槐青.基于科学素养培养的师范院校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6):145-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幼儿教育培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