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2017-09-25 10:30梅子惠梅鹏临陈敏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梅子惠 梅鹏临 陈敏

摘 要:“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在充分释放教学案例模仿功能和诠释功能的基础上,主张深度开发教学案例的创新即能力催生功能。运用模拟走向真实的手段强化实践教学,以加强读、写、说和听的训练为切入点,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案例、考察企业,寻求企业最佳管理方法和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和管理能力。“管理案例分析”是在教学改革中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需要而开设的新课,加强“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研究和讨论十分必要,对提高本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特别对实现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管理案例分析”是一门新课,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比起来,有自己的特点。加强“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研究,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全国高校经管类专业中,开设“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一书第二版的发行,为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保证,现在全国学习“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学生已达数万人。为开好新课,加强“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建设,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作一些探讨。

一、重实践是“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的重要特色

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管理案例分析”安排在高年级时开设,它是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后续课程。这表明,理论教学已不是该课的重点。课程强调的是知识、理论的运用,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与操作[1]。在“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中,把握住该课这一教学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理案例分析”与一般实践性课程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案例分析搭建起了课堂实践平台。一般情况下,课堂都是理论课程的教学平台。在常规和传统的课堂上,不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学生虽然也有提问、发言,但主要还是教师的讲授,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很难获得实践的机会。而案例分析课程要求教师在作一些必要讲授之后,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所谓案例分析,即是分析者以既定的管理案例为直接对象,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对案例进行研究,揭示案例中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寻求有效管理的方法、技巧和方案。除此之外,案例分析课程还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分析成果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小组或全班展示。很明显,案例分析既是一种学习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

案例分析的思维活动具有鲜明的拟真性:它是以案例为载体,在专业理论支持下,从虚拟的角度,以解决现实管理问题为指向的思维活动。这种虚拟的思维活动发生在课堂上,虽然并不需要真正实施,但思维过程却与现实生活中管理实践活动的思维形式同质。正是出于这一点,我們将案例分析也界定为课堂上的实践性行为,管理案例分析课堂就是学生进行这种虚拟思维实践活动的平台。

其二,案例分析利用模拟手段丰富了实践内容。案例分析以模拟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场景。场景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实践内涵更为丰富,实践活动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这种安排使得学生不出校门,只要在课堂上通过百个甚至千个案例的学习分析,就可以获得对众多企业经营的感性认识。即从案例模拟的管理情景中认识企业和现实企业管理要素及其变化的规律,从中体会和领略管理原理、方法及艺术,并使学生在模拟的管理世界任意驰骋,探索新的天地,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其三,案例分析营造出的氛围更能激励学生的实践热情[2]。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学生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不少学生为对一个案例能在众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有出色的分析,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和赞许,废寝忘食,查阅资料找依据,反复思考,忙到深夜,其学习热情不是学习一般课程的情景可以与之相比的。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能够受到学生如此欢迎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在获得一定理论知识之后,对实践有一种渴望。他们迫切希望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一展身手。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考察,这些从家门到校门的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必须有一个缓冲期,以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和试应用。而“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开设,正好适应了这一需要。对案例的大量分析和思考,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管理实践的热身运动,从而为他们大踏步地走向真实的社会实践开启了大门。

二、把握两类案例的教学规律,致力从模拟走向真实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需要学习的案例共有两类,其一是规范性文本案例,其二是跟踪调查性案例。在案例的学习中,经过精心编写的大量规范性文本案例模拟了现实企业的真实情况,提供了企业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不出校门,通过众多案例的学习,认知企业,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从中感知、体验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学生在这种模拟场景中以思维形式为主的实践,虽然也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其优势[3]。第一,案例虽然是模拟的,但不是零碎、孤立和分散的,而是系统的、大量的。这就使得学习者视野更加开阔,不会陷入个别经验主义的狭隘眼界之中。第二,学生学习、分析案例是在有了一定理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即是说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对有关管理原理有所了解和掌握,现在是通过大量系统和有规律的案例学习和分析,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从实际运行规律上认识把握相关原理和发现新的知识。很明显,这是在理论指导下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概念的延伸,是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活动,更是全方位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这远非某一孤立的实践活动可以相比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看到,规范性文本案例的学习过程毕竟是一种模拟的实践,还不是真实意义上的实践。为使这一阶段的案例学习有效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要特别讲究教学方法。第一是要做到对案例的精选。精选案例不仅是要讲究案例撰写上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根据案例教学总体教学目的和阶段教学目的来精选案例。第二是要求学生处理好量和质的关系。规范性文本案例的学习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原则上教材中的案例都要学习。在时间的分配上,可以区分哪些案例是必须课堂讨论的,哪些案例是指定给学生阅读的。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更多地了解企业,认识企业。从质的方面说,对于有些典型案例必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认识企业,在虚拟思维活动中化解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跟踪调查性案例并不在教材之中,而是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现实社会中寻找到相应的经济实体,并通过调查研究获取企业信息,形成案例。与其说对这一类案例的分析,不如说是对这一案例所涉及的经济实体进行诊断,找出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和最佳的管理方案。

跟踪调查性案例的学习是案例分析课程的高级阶段,是对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全面训练和培养。这里虽然也有一些课堂活动,比如老师要向学生讲授分析这类案例的技巧与方法,学生完成书面分析报告后,需要在全班进行口头表述,老师对学生的分析也需要進行有针对性的讲评。除此之外,这一阶段的案例分析,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社会活动。例如分析经济实体的选择以及对经济实体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必要的信息。只有完成了这些活动,才能真正对案例有好的分析。由于这类案例分析涉及面宽,周期长,学生花费的精力多,因此一学期两轮就可以了。

针对跟踪调查性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把握好五道关口:一是案例实体的选择关,二是调查研究关,三是案例分析角度的把握关,四是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形成关,五是对学生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关。也即是说,对跟踪调查性案例分析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以切实保证案例分析过程的实在性和真实性,确保学生进行一次真实的训练过程:从经济实体的选择到调查研究取得信息、确定分析研究角度、形成书面分析报告和完成分析成果的口头表述,以及获得令人信服的评价。这期间学生需要刻苦努力自不必说,更需要的是教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且不说这期间需要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方法指导,仅是为每个学生的书面分析报告撰写评语和进行口头讲评,就不知要耗费教师多少心血。

从以上这两类案例分析的教学特点和要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规范性文本案例分析到跟踪调查性案例分析的教学过程,已经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摆脱了课堂的限制,是有计划、有步骤和有序地从书本走到现实,从校内走向社会,从模拟管理走向真实的管理。

三、区分教学案例三大功能,深度催生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案例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模仿功能,二是诠释功能,三是创新即能力催生功能[4]。考察国内外普遍被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案例功能的开发方面,多半还停留在第一、第二种功能上。例如医学院所使用的病例、军事学院所使用的战例,以及法学院所使用的判例,将这些作为过程已经终了的情况材料提供给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模仿,并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经验和知识。这种案例教学,其教学案例所发挥的就是一种模仿功能。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案例的运用,是在介绍和阐释某种原理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引用个别案例,通过案例的讲授,使学生加深对某一原理的理解。这如同我们日常口头表述中列举相应例子让别人听得更明白一样。这种案例的应用所发挥的是诠释功能,教学案例在这里对管理原理进行诠释。

教学案例第三大功能是创新功能即能力的催生,其实现形式即是对案例的分析。分析就需从现象到本质,在吸收相关信息的同时,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最佳管理的方案和途径。很明显,这是一种学习上的产出,是一种能力的催生。这也正是教学案例创新功能之所在。

在“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这三大功能正是我们案例教学方法论体系形成的依据。作为一个教师,除对本课程作一般理论讲授之外,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对一些典型案例还需要教师作引导性分析,以及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通过这些教学过程,使教学案例的模仿功能、诠释功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对教学案例的能力催生功能要进行重点开发。在严格遵循案例分析教学程序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在分析中所出现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分析成功的经验,吸取分析失利的教训,重视对教学案例最具价值的创新功能的深度开发。

正是师生共同在上述教与学方法论体系的指导下,使多轮案例分析不断优化,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企业认知和感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催生学生能力,以强化读、写、说和听的训练为切入点

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操作过程,不论是规范文本性管理案例还是跟踪调查性管理案例的学习,无一不是在强化学生读、写、说和听的训练。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催生学生的能力。

一个学生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他观察事物目光的敏锐性、处理问题的正确性及其正确频率等方面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读、写、说、听”的能力正是管理能力的表现形式。因为在管理过程中,不论是接受外界信息,还是当众或单独向他人表述自己的见解,甚至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整个管理过程都离不开“读、写、说、听”四大技能。在管理案例分析的规范性文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案例,这不只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相关要素,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在对案例的阅读中,学会准确捕捉关键信息,分清事物的主次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和揭示出各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这中间就是一个提炼、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训练。在案例学习的小组讨论与课堂讨论中,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要求学生力争做到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尽量使发言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不发言的学生必须认真听讲,以从他人的语言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不断丰富自己。这一教学过程明显是一种读、说和听的训练。

跟踪调查性案例分析的教学过程,与规范性文本管理案例学习比较起来可以说是一个对学生更全面的读、写、说和听的训练。这里不仅是分析研究的案例不同,就是在分析的过程中,其要求也比规范性文本案例要高。这里的关键是要求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实体进行调查研究,在获取必要信息的基础上,先撰写成简洁的案例再进行分析。而且,对于所分析研究出来的成果,要求以书面分析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当众进行陈述。同时,这里对学生读、写、说和听能力的强化训练是有一定约束条件的。那就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在获取有限信息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当众做出快速反应,寻求有效的管理方案、办法和途径。显然,这一教学过程为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创造出了一种“兵临城下”的情境。

综上所述,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的全过程,就是以某一特定的管理情景为其研究对象,要求分析者在获取信息并寻求有效管理方法、技巧和探索管理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读、写、说和听四种管理能力外在表现形式的训练,使分析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应根据这一思路来把握整个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强化学生读、写、说和听能力的培训和锻炼作为催生学生管理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切入点。

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好本课程最基本的方法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可以有多种方法和技巧,但概括起来,其基本技巧和方法即是一句话: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积极性是针对学生对案例分析教学的参与度而言的,创造性所反映的是學生案例分析成果的品质,即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的这一基本技巧,关系到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目的的实现。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不在于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理论,而是在于以训练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案例。在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管理方案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是通过管理能力的表现形式——读、写、说和听等行为方式的训练来实现的,这是一个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和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所以我们鼓励学生不仅积极参与案例分析活动,而且在案例的分析中要有所发现和创造。

一般地说,该课程开设之初,学生都会拥有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积极性;但是时间长了,经过了几次案例学习和讨论,学生也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其新鲜感也就有可能慢慢消退。要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学习中保持持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好相应技巧。这里所说的宏观技巧主要是指课程的总体设计要有正确的思路,包括:

第一,设置鲜明、具体的案例分析目标体系。所谓目标体系即多个轮次的学习典型。例如在第一轮次的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所安排的“第一炮”,告诉学生分析就应该是这样来进行。具体而又鲜明的目标,需要在第一轮次案例讨论中设立,每一轮次学习讨论中都需要教师作精心安排,以使学生对每一轮案例讨论“如何努力”方向明确,标准清楚。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成绩突出者有一种荣誉感,而且也能让其他学生感到榜样具体、实在,努力有方向。

第二,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坡度。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案例是学习的对象,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要件。因此,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各个不同的案例内容复杂程度有别,分析的难易程度不同。案例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持学生持续学习和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案例的坡度,即是在案例的难易程度上要做到先易后难,先分析讨论单一性案例,后分析讨论综合性案例。这样做可以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产生一种攀登提高的感觉,同时也可以使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不至于一开始就感到难以下手。

第三,在案例学习和讨论中营造竞争氛围。小组业余讨论和课堂讨论是案例学习的重要形式,讨论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案例的积极性有重要的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课堂讨论组织有许多要讲究的地方。从训练的角度看,应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课堂讨论的机会,但进行实际操作时很多条件却限制了我们这样做。这是因为一个自然班人数众多,如果每个人都上讲台发言,课时就不够;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分配给每一个同学的发言时间也就相当有限了。与其如此,不如选一部分准备充足的学生上讲台发言。这样既给发言的同学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发言质量。好的发言对全班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有限的发言机会无形中也成了一种稀有资源。为争取这种资源,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态势。这种竞争态势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有益的。同时,我们也不必担心这样做会造成学生训练机会的减少,因为这种课堂讨论在一学期中是多轮次的,只要学生有这种积极的态度,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总是可以争取到的。

第四,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总结。一个学期的案例学习是多环节、多轮次的,而且节奏也很快。因此,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其办法就是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例如,在进行一两轮案例讨论之后,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诸如“通过案例分析的学习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的分析与别的同学有些什么差异?”通过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以使其从理论上提高案例分析的水平,看到相互之间的差距。

我们所说的微观技巧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应该注意策略:

第一,引导大于说教。在案例分析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最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案例分析成果优劣评价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需要教师的评价,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做些点评,指出优点,说明不足之处。但是,这种评价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而应该更多地采取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优劣。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中最忌讳教师过多地说教,因为教师的分析也并不都是高明的,如果对每个案例教师都去作示范性分析,这不仅难以使学生获得真知,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懒惰情绪,致使案例分析教学陷入被动。在这里所说的引导大于说教,实际上就是强调任课教师不应该过分地去追求管理方案的最佳,而应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第二,讨论方式多样且有新意。讨论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形式,一个学期一个班的学生仅规范性文本案例就要讨论十几个。如果我们不讲究教学艺术,就会使学生对案例讨论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积极性和创造性了。案例讨论要达到预期效果,讨论方式就必须多样且有新意。除教材中介绍的几种讨论方式之外,作者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方式,比如说各小组针对一个案例发言之后,可以有计划地将讨论引向深入。例如,对一个单一的案例,可以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其一,自己的发言内容是否全面;其二,自己的发言是否有新意;其三,自己在发言时表达方式是否得体。当学生针对一个企业设计好策划书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各个策划书的可行性进行质询,从而引起深入的讨论。当学生针对一个企业危机管理案例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提出“大难面前不乱方寸,危机之中最有智慧”这样十六个字作为危机管理方案的评优标准。总之,就是采取不断总结、质疑和评优等方式,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这样一来,虽然讨论次数较多,但每一次都有新内容,讨论的方式也在变化。

第三,重视过程效应胜于结果。从根本上说,获得管理的最佳方案,是分析案例目的之所在,但是,我们更应该重视案例分析的教学目的,即通过这种分析和寻找最佳管理方案的过程,使我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处理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视过程效应胜于结果”的真正含义,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第四,不以权威自居。在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以权威的身份出现。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容易挫伤学生分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会形成事事等教师来做结论的被动局面。其实,虽然教师在案例的分析中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比学生强。学生通常对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更为敏感,思想解放,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的优势。教学实践表明,我们有很多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是非常出色的,他们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反应迅速,往往所得结论或做出的管理方案很有新意。因此,真诚地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我们教师最需要做的。

参考文献;

[1] 徐二明.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案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

[2] 梅子惠.论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功能[J]. 管理学家. 2012(4).

[3] 梅子惠.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梅子惠. 深度开发教学案例最具价值的创新功能[J]. 管理学家,2011(9).

[5] 梅子惠.实践性教学规范与操作[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周 杨]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