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周时期墓葬中腰坑的功能和意义

2017-09-26 07:57曾宝栋
殷都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奠基墓葬考古

曾宝栋,杨 杨

(北京联合大学 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浅谈商周时期墓葬中腰坑的功能和意义

曾宝栋,杨 杨

(北京联合大学 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腰坑”葬俗一直以来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商族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葬俗在商代墓葬中普遍发现,并延续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本文通过梳理考古资料,试对商周时期腰坑本身的功能、意义做一个总结和阐述,以期对商周时期丧葬习俗的认识提供有益线索。

商周时期;腰坑葬

“腰坑”指的是墓葬中死者腰部周围以下的土坑。在“腰坑”一词尚未出现前,一般称墓葬中这种现象为“长方形小坎”或“土坎”,而“腰坑”正式命名则是出自石璋如先生的解释:“腰坑系本地的土名,因为正在骸骨的腰下,故叫腰坑。”[1]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最早的腰坑墓发现于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发现有屈家岭文化的瓮棺腰坑合葬墓,研究者认为墓主人是难产而死,腰坑内的瓮棺葬体现的是婴儿在母体转世重生之意[2]。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腰坑葬俗并未流行,有的也是零星发现。直到进入商代,腰坑墓的发现才逐渐增多。商周时期墓葬中设置腰坑作为一种考古学现象,它所包含的功能和意义有哪些?商代腰坑墓和周代腰坑墓有哪些异同?腰坑葬俗的功能和意义对研究商周时期的丧葬思想又有哪些启示?以上的这些问题,是值得学者们思考探究的。本文从腰坑葬俗的功能和意义这一角度出发,就相关问题略做探讨。

一、商代墓葬中腰坑的功能

腰坑葬俗作为商文化中的一大内涵,有其鲜明的特征。从早商的二里冈时期到晚商的殷墟时期,墓葬中出现腰坑的数量呈现由少到多的发展趋势,尤以殷商时期的腰坑墓最多。本文通过对相关考古资料的梳理,发现商代墓葬中的腰坑主要有殉狗和殉人两类,但两者的功能大同小异。腰坑殉狗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祭祀奠基

从史前到商周时期,营造居室或城郭前后的过程要举行一定的奠基仪式。奠基是在基坑挖成未填土夯筑之前,于坑底挖小坑,掩埋孩童或犬,或奠基在居住面的地下,或者在房柱的基洞下,埋置器物人畜,先行祭奠一番[3]。在腰坑中殉狗殉人的现象,就可以借助殷墟地上建筑宫殿和宗庙遗址在“奠基”时埋入的殉人殉狗来理解。按照“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墓葬建筑设施模仿地上的宫殿、宗庙和住所,在墓底中央设置类似于“奠基坑”的腰坑,在墓室建筑棺椁构建前举行类似于房屋奠基安宅的“落葬礼”,与地面建筑的奠基有异曲同工之妙[4]。将墓葬中殉狗看做是对“地神”等神灵的祭祀,以求墓主人在地下“安居乐业”,起到“安宅”的目的。

值得关注的是,商墓中腰坑用于祭祀奠基的殉狗,大多为小狗弱狗。如安阳殷墟孝民屯的发掘者,将收集回来的84副墓葬中用于祭祀的狗骨做了死亡年龄鉴定。鉴定发现狗牲中1岁以下的有54例,占64.29%[5];腰坑祭祀用狗多选择用年轻个体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避免杀掉已经在商人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那些成年狗,二是出于节省经济成本的考虑,因为年龄越大的狗,就越需要耗费人类更多的食物和精力去喂养和调理[6]。

(二)保卫墓主人

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如“狗别宾主,善守御”、“磔狗邑四门,以狗御蛊”,就涉及到了狗作为守卫主人的功能。很多学者撰文认为腰坑殉狗有保卫墓主人的功能,如高光仁[7]、杨华[8]先生即是。由此可见殉狗有“司警卫”,“防御地下鬼祟”的功能。那么用于保卫墓主人的腰坑殉狗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认为,作为墓主人的守卫,腰坑内的殉狗应比较健壮,能够在阴间保护墓主人免受鬼神的侵扰。而作为祭祀奠基用的弱狗小狗则不具备担当守卫的功能。另外,具有保卫墓主功能的腰坑殉狗,有时在殉狗旁还会伴随有兵器出现的情况。现举两例说明:

1.安阳殷墟西区墓葬群。1969年至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西区发掘了近千座墓葬,其中发现有197座腰坑殉狗墓,殉狗的大小与腰坑的大小基本相当[9]。如M703、M294、M326三座腰坑墓(图一),腰坑中的殉狗与腰坑面积相当,似乎当时挖腰坑时是有意识按照殉狗的大小挖的,从M703的腰坑内殉狗骨骼大小看,M703中腰坑殉狗为一只较强壮的成年犬,寓意应是保卫墓主人。

图一 1.M703 2.M294 3.M326(1-3腰坑殉狗)

2. 西安老牛坡晚商墓葬群。墓群中M44位于墓地的西北隅,墓底中心下有一腰坑,坑内埋石戈一件,埋狗一只[10]。戈是古代的兵器,将石戈与狗一起随葬,寓意保护墓主人。

(三)作为宠物殉葬

在商代,将狗作为宠物来饲养的阶层大多为贵族,在腰坑中作为宠物的殉狗一般为死殉,即躯体保持完整且无挣扎状,狗的颈部系有铜铃等犬项饰物,有的腰坑内殉狗附近还会有一些贵重的饰品。这些大概可以看做作为墓主人生前宠物的证据之一。如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的M54中的15只殉狗中,有6只出现铜铃,其中也包括腰坑中的殉狗[11];又如河北武安赵窑遗址共发掘19座商墓,其中腰坑墓有10座,除M15外,其余9座墓的腰坑内各有狗骨架一具,腰坑内大多随葬玉器,如M17的腰坑内处狗骨架一具外,还发现玉戈、贝各一件[12]。以上的例子说明商人爱狗,完全有把狗作为宠物来饲养,死后把宠物狗带到地下继续陪伴主人的可能性。

纵观现已发现的商代墓葬资料,二里冈早商时期的商墓以殉狗者居多,殉人的现象很少。如已发现的早商时期的腰坑墓地点有偃师二里头、郑州白家庄、铭功路、安阳小屯、辉县琉璃阁、巩县稍柴、许昌陈村等地[13],墓室分等级,有腰坑殉人的墓葬也是墓室相对较大的奴隶主贵族墓,等级低的墓葬则殉人现象基本不见。而到了商代的殷墟时期,腰坑殉人的现象逐渐增多,特别是到商王武丁时殉人现象尤为明显。腰坑殉人与腰坑殉狗的功能非常相似,最易理解的则是祭祀奠基和保卫墓主人两大功能。如安阳殷墟妇好墓[14],武官村大墓[15]。这两座大型商墓的腰坑中同时有殉狗和殉人,两者的功能应该是一致的。

(四)储藏功能

在商王朝统治下的南方地区亦发现腰坑墓,如长江中游的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16]、长江上游地区的湖北宜昌杨家嘴、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其中宜昌杨家嘴发现的商墓中腰坑面积较大,如M5腰坑长0.5米,宽0.6米,深0.4米,坑内估计是放置谷物粮食之类[17]。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发现的一座商代腰坑墓[18],腰坑内放置有5件日常生活工具和1件生活用具陶器,还有石质的生产工具,根据腰坑中随葬的工具,可推测该墓主人是商代的自由民。由以上考古资料可见,腰坑内随葬谷物粮食,也有随葬有日常生活工具及陶器的现象,可以说明商代的腰坑还兼有贮藏的功能,只是发现的数量很少。这些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可能是死者生前用过,带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使用的寓意。

二、周代墓葬中腰坑的功能

周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腰坑葬俗贯穿于整个周代。而该时期腰坑的功能根据时间和地域的不同,亦有不同的功能特点。现结合考古资料来分析腰坑的功能。

(一) 祭祀

周代的丧葬习俗一定程度上受到商文化葬俗的影响。尤其在西周时期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商墓中腰坑的祭祀功能亦延续到了周代。现有的周代墓葬考古资料,如位于湖北荆门的包山战国楚墓[19],在墓底中部木椁板下设置有腰坑,腰坑内殉羊一只。发掘者认为是祭后土的羊牲,就和殷商时期的埋狗殉人用于祭祀的功能一致。另有在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20]的M2、M3的腰坑中都出土了一件玉琮,《周礼·大宗伯》载“黄琮礼地”,这说明在墓底腰坑中置玉琮之类的礼器,确有祭祀之意。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地区发现的周代腰坑墓中,腰坑内有放置豆的现象,豆在古代是礼器的一种,常在祭祀时盛放祭品,由此推测可知,腰坑内放置豆亦应为祭祀之用。

(二) 保卫墓主人

周灭商以后,统治中心由河南地区转移到了关中地区一带,故陕西地区的腰坑葬发现的数量最多,且腰坑中多殉狗。如长安沣西的马王村一带发掘的31座西周墓中,有16座腰坑墓,腰坑内多殉狗,时代为西周初期[21]。1967年在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22]清理了西周(中、晚期都有)的腰坑墓41座,皆为中小型墓,这些腰坑中的殉狗不乏骨骼完整健壮者。除关中地区外,黄河流域其他地区亦有一些发现。如1973-1974年在洛阳北窑村清理出的32座西周墓中,除1座墓葬外,其他墓葬无论大小均有腰坑,腰坑内多殉狗[23],所殉之狗骨情况与张家坡西周墓类似。墓葬中,有的葬有铜兵器,可见墓主人多为自由民和战士。这些已发现的腰坑殉狗墓中,狗骨架保存完整,体格较为强健。结合西周时期的腰坑墓中很大一部分是殷遗民和受商文化影响的周人的情况,故西周时期的腰坑墓主要是沿袭了商代以来的腰坑葬俗当无所异,在功能上亦与商墓中的腰坑颇为相似。

(三)贮藏

自西周中后期开始,至春秋时期以后,殷商沿袭下来的腰坑墓葬俗开始衰退。北方地区发现的腰坑墓数量明显减少,相反此时期南方地区腰坑墓资料发现较多。但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墓葬中腰坑的功能似乎发生了改变,所表现的方式与商代和西周早中期传统的埋狗殉人腰坑墓不同。贮藏的功能在这一时期成为主流。现举4例如下:

1.湖南郴州春秋时期腰坑墓[24]。1984-1986年,在湖南郴州市区发掘出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其中M4墓地正中设置有腰坑,腰坑近圆形,坑径0.48米,深0.36米。坑内置一灰色陶罐,小砾石1件。墓室面积不大,墓内随葬品仅1件陶罐,推测为一平民墓。该墓中腰坑埋有陶罐,可以视作是用腰坑贮藏墓主人生前用品,且陶罐本身具备贮藏之功能,故该类型墓葬的腰坑主要起贮藏的作用当无所异(图二)。

图二 湖南郴州东周墓M4平面图

图三 云南楚雄万家坝东周墓M1

2.云南楚雄万家坝春秋腰坑墓[25]。在该墓群中发现有一座大型墓M1,在墓室底部的西侧有一腰坑,长1.45米,宽0.8米,深0.64米,腰坑内放置有铜鼓、编钟、釜等随葬品。另外该墓墓室还随葬有100余件青铜器。可以推断该墓腰坑中所放置的器物当起贮藏作用无疑(见上图三)。

3.咸阳塔儿坡秦墓[26]。该墓为编号M18040的洞室墓,其腰坑设置在墓主人骨架下方,平面呈长方形,内置陶釜、陶壶各1件。墓主呈仰身屈肢葬式。从该墓腰坑中所放置的陶器看,应当为墓主生前所用的生活用具,死后带到地下继续使用,腰坑则充当了贮藏这些陶器的功能(图四)。

图四 咸阳塔儿坡墓地M18040

4.四川新都战国木椁墓[27]。该墓为一带斜坡墓道的长方形土坑木椁墓,在椁板的底下有一腰坑,坑内放置鼎、壶、罍、敦、豆、盘、鉴、甑、编钟等青铜器,总数近200件。据发掘报告分析,该墓可能是战国早中期的巴蜀的蜀王,该墓腰坑内发现数量惊人的随葬品,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墓葬中的腰坑充当贮藏之功能(图五)。

图五 四川新都战国木椁墓

三、商周时期墓葬中腰坑的学术意义

1.腰坑功能的演变反映了丧葬观念的差异

商周时期墓葬中腰坑的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时代的推进而发生演变。二里冈早商时期发现的腰坑墓资料不多,且以腰坑殉狗为主,殉人现象少见。早商时期墓葬腰坑殉狗的功能,本文认为以保护墓主的功能为主。殷商时期是腰坑墓的鼎盛时期,发现不少腰坑埋狗殉人的商王陵和贵族大墓,在20世纪30年代对殷墟的发掘中也发现有大量的祭祀坑,在殷墟发现的甲骨卜辞中用狗进行祭祀活动的记载就有二三百条之多[28]。可见当时祭祀之风盛行。该时期商墓中腰坑主要功能应当与祭祀奠基有关。

及至西周,墓葬中腰坑埋狗殉人的葬俗仍有,但呈逐渐衰退的趋势。1969年的山东烟台发掘春秋早期的己其国墓[29],墓底腰坑出陶豆和犬牙,兼具早期腰坑殉狗和后期殉物的特点。该墓葬是腰坑殉狗到殉物的过渡,也是腰坑功能的转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腰坑多以放置各类器物为主,尤以南方地区的腰坑墓为多。这一时期的腰坑主要用作储藏室,发挥其贮藏功能。商周时期腰坑主要功能的演变轨迹为:保护墓主人——祭祀奠基——用作储物室。反映腰坑功能由祭祀性到实用性的转变。从更深层次来说,腰坑功能的演变反映出商人和周人的丧葬观念的差异,商人迷信鬼神,热衷祭祀的思想观念,东周时期人们的丧葬观念似乎变得更加务实。

2.腰坑的时空分布反映了商文化的影响力

腰坑作为商文化中的代表性特征,能够通过它的分布折射出商文化的分布范围和殷人(包括殷移民)的活动区域以及商文化的影响力大小。早商时期是腰坑墓发端期,商代前期的腰坑资料显示发现地点多见于河南地区,具体包括郑州、偃师、安阳小屯、巩义、许昌等几地。在河南以外的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基本不见。这反映出这一时期,商人的活动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原河南地区。及至殷商时期到西周,腰坑墓的发现扩展到了整个黄河流域,向东影响到了山东地区,如该地区最早腰坑墓——济南大辛庄墓地;该地区规模最大的腰坑墓——苏埠屯一号大墓;该地区腰坑墓数量最多的墓地——滕州前掌大墓地即是受到商文化腰坑葬俗的直接影响[30]。向西则影响到陕西的关中地区和甘肃,如西安老牛坡晚商墓地,西周初期的长安沣西马王村、张家坡墓地的腰坑墓即可例证。这也说明了商文化腰坑葬俗的影响扩展到了该区域。

商周时期的南方地区发现的腰坑墓资料,总体较北方而言数量甚少,但也有零星发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湖北和长江上游的重庆地区。如商代前期的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后期的宜昌杨家嘴、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的腰坑墓即是。但值得说明的是,除盘龙城遗址中的腰坑墓殉犬之外,另两地的腰坑墓中放置粮食、石器和陶器,与商王朝统治中心的腰坑殉狗殉人葬俗不同。通过以上腰坑墓的考古资料表明,商文化在南方的影响力不及北方。宋新潮先生亦从考古学角度出发,将商文化分布范围分为中心区、亚区、影响区三类[31]。而根据这一时期腰坑墓的分布特点来看,与宋先生的观点基本吻合。

3.商文化腰坑墓葬俗反映秦族的起源

有学者研究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墓具备有头西脚东的仰身直肢葬、腰坑、殉狗、殉人这几大特点,在秦人二等级墓中腰坑墓占44.4%,殉狗的墓也占44.4%,殉人的墓占55.6%,而以上这些葬俗特征在秦人的低等级墓中鲜有发现[32]。而在已发现的秦平民墓中,多盛行屈肢葬。这一现象表明秦国贵族和平民之间的葬俗不同。联想到商文化中商人腰坑葬俗的这一特征,与秦人贵族墓中的出现腰坑的现象不谋而和。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秦人贵族的腰坑葬俗和商文化中商人的腰坑葬有一定的关联,或者说商文化中的腰坑葬俗为秦族的起源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4.腰坑功能对当代少数民族的习俗产生影响

商墓中的腰坑殉狗的祭祀功能,对当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习俗产生影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世代保留这种祭狗习俗。如云南红河西岸的哈尼族在清除寨子的鬼神后,封锁寨门,用金鸡、黑狗祭寨门[33]。广西南宁郊区那龙一带放石狗于村头或村中巷口,认为可以驱邪镇宅,通过祭祀石狗,使其具有灵性的神狗,绝非世间的狗能替代,因为石狗所对付的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恶灵[33]。另外在南方土家族居民中,人死后安葬时,风水先生须用罗盘在墓穴中复核方位,用禄米在墓底画八卦,书“百子千孙”字样,这就类似于商周墓葬腰坑埋狗殉人的祭祀功能,也有祭祀鬼神的意图[34]。

四、结语

腰坑葬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屈家岭文化发现的最早腰坑墓之始到春秋战国之后,腰坑葬俗始终贯穿于这一时期的墓葬文化中。尤其是在商周时期,腰坑葬俗经历了一个发轫——兴盛——衰落的过程。与此相对应的是,腰坑的功能和意义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变化。根据腰坑的内容看,腰坑殉狗和殉人始终是商周时期腰坑墓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商和西周两个时期的腰坑主要功能亦是围绕殉人和殉狗来展开探讨的。这一时期主要功能是保卫墓主人和祭祀奠基之意。腰坑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及至春秋战国时期,腰坑墓数量迅减,南方则成了腰坑墓的主要发现地,此时腰坑的功能也有了新的变化,主要功能由保卫墓主、祭祀奠基转变为贮藏死者生前所用的物品,包括陶器等生活用品,上文已举例说明。进一步来说,腰坑的功能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周时期人们的生产活动、行为心理、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

总的来说,本文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试图从腰坑本身的功能和意义出发,尝试探究与商周时期腰坑葬俗有关的其他问题。其中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腰坑中同一物可有不同的功能,同一功能可通过不同物体现。如墓葬中腰坑同殉狗,但有守卫墓主人、奠基祭祀、作为宠物殉葬等功能,同样是守卫墓主人,腰坑殉狗和腰坑殉人皆可体现该功能,同样是用于祭祀奠基,殉狗、殉羊等殉牲,还有一些器物如山东地区腰坑墓中的豆,皆可体现腰坑的祭祀或奠基功能,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腰坑的功能。2.腰坑功能往往存在交叉重叠的可能,即同一墓中腰坑的功能可能有几种,如在安阳殷墟的大墓中的殉狗有些既有祭祀功能,又能看做是保卫墓主人。但本文认为即便这样,仍然有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之分。3.观察到一个现象:即商周时期,在南方地区发现的腰坑墓少有腰坑埋狗殉人的例子,在北方中原一带也少见腰坑内随葬物品的现象。即虽同为商周时期的腰坑葬俗,但以北方为代表的埋狗殉人腰坑墓和以南方为代表的放置随葬器物的腰坑墓,两者彰显不同的特色。显然两类腰坑墓功能也不尽相同。这其中的个中缘由是什么?这两种类型腰坑的渊源又是什么,有何不同?诸如此类的问题亟待业内学者进一步探讨。

[1] 石璋如.河南安阳后冈的殷墓[A].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3本)[C].1948.

[2]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0,(3).

[3]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4.69—81.

[4] 唐际根.殷商时期的“落葬礼”[A].一见集[C].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

[5] 李志鹏.商文化墓葬中随葬的狗牲研究二题[J].南方文物,2011,(2).

[6] 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J].考古学报,1965,(1).

[7] 高光仁,邵望平.中国史前时代的龟灵与犬牲[A].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8] 杨华.论黄河流域先秦时期腰坑墓葬俗文化—兼说与长江流域同类墓葬俗的关系[J].华夏考古,2008,(1).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铵盐工作队.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9.

[10] 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的发掘[J].文物,1988,(6).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文化学院.武安赵窑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92,(3).

[13] 杨华.论先秦时期腰坑葬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上)[J].三峡大学学报,2005,(6).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15] 辛夷.关于殷墟和武官村大墓的问题[J].史学月刊,1984,(5).

[16]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A].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17]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宜昌杨家嘴遗址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1994,(1).

[18]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云阳李家坝遗址发掘报告[A].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9]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墓地整理小组.荆门市包山楚墓发掘简报[A].文物,1988,(5).

[20] 戴春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有关问题[J].文物,2000,(5).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镐发掘队.长安沣西早周墓葬发掘纪略[J].考古,1984,(9).

[2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23] 洛阳博物馆.洛阳北窑村西周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1,(7).

[24] 郴州地区文物工作队.湖南郴州东周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0,(10).

[25]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南省楚雄县万家坝古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1978,(10).

[26]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塔儿坡秦墓[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27] 四川省博物馆.新都县文管所.四川新都木椁墓[J].文物,1981,(6).

[28] 余孚.古代“六畜”之一——狗[J].古今农业,1995,(2).

[29] 李布青.烟台市上夼村出土(己其)国铜器[J].考古,1983,(4).

[30] 张庆久.山东地区商周时期腰坑墓葬俗考古研究[A].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C].2009.

[31] 宋新潮.商代政治疆域与商文化影响范围[J].中国史研究,1991,(1):殷商文化区域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32]梁云.从秦墓葬俗看秦文化的形成[J].考古与文物,2008,(1).

[33]杨兆麟.原始物象——村寨的守护和祈愿[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4]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长阳县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郭昱]

K871.3

:A

:1001-0238(2017)03-0012-06

2017-06-05

曾宝栋(1991—),男,湖南衡山人,主要从事考古学研究。

猜你喜欢
奠基墓葬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三星堆考古解谜
展现近代水利奠基历程的著作
“考古”测一测
墓葬中的女人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
新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