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需要全才教师

2017-09-26 20:12庞彩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善学教书艺术性

庞彩玲

【摘要】探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的气韵、格调、走传承、弘扬、创新的路子,倡导求和、奋进、践行、益智、共进的成长观和师生发展观。

【关键词】乐思 ; 善学 ; 艺术性 ; 责任感 ; 教书 ;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27-02

新课改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 新课改教改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说实话,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了的我,的确有点不适应。我要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关健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下面几点就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搜寻信息 博览群书

众所周知,一堂好的语文课堂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它不但有形象思维的画面启人想象,触发情思,也有理性思考的轨迹令人喟叹,耐人咀嚼,更有雅俗共赏的语言表现让人回味再三,乐而思返,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旨趣、易趣、谐趣、情趣的交相融合,课堂进程之艺术性和科学性拈钩搭界。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语文兼顾 、训练驾驭

就丰富语文学科而言,施教者一旦进入社会,就像鱼入大海,要睁大眼睛,善于发现,力求社会生活语文化;回到课堂,恰似鸟归旧林,激发共鸣,倾情浇注,读议讲练,师生互动,享受学习和吸纳的成功感显现出语文课堂生活化和艺术化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

三、左右逢源 、多才多艺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的巨大差异。语文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的明白,说的清楚,看的透彻,写得生动,思的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在山的那边》和《童趣》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让学生直观;教《理想》时,我唱了一首《理想之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鲜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教化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组织晚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四、情感交融 、因材施教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有关爱,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有动力、有办法、有信心、有成绩。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

五、多动脑筋 、常教常新

教師要树立常教常新,学无止境的思想。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多开展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到语文世界去漫游,让他们去体验和感情语言的含义,让他们去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实际价值。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力求更好,更高、更快的教育教学新格局,减少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既上下求索,又直面成败,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又有时代的创新和发展,寻求规律,面向未来,从而将上述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每一个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化思想共存情景下的老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需要竟可能多的人去热情参与。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紧张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多才多艺的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善学教书艺术性
读书、教书、写书:我的专业发展三部曲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我的教书生涯
不是放马的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秀才教书
太极拳之“善学”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