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品“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

2017-09-27 17:49陈肖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初中思品慕课翻转课堂

陈肖前

【摘要】“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种源于美国的教学形式,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也不断涌现出“翻转课堂”的实验。“慕课将翻转基础教育课堂”似乎预示着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倒逼着思品课教师反思和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避免”和“三个提倡”。

【关键词】初中思品 ; 翻转课堂 ; 慕课 ; 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72-02

一、翻转思品教学模式

以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翻转课堂”教学形态,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交流。若初中思品课能够利用该教学模式的长处,便可有效改变思品课“说教”、“乏味”的现状。主动参与式学习才是理想的高效学习方式。

笔者非常支持广大思品课教师开发适合本学科的“翻转课堂”,自身也积极投入该教学模式的探索中。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总有两面,事物皆有其利弊,“翻转课堂“也是如此。比如,有教师指出课前观看视频并没有改变接受性学习的模式,反而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课堂效率也会因诸多视频而降低效率等等。对此,笔者认为,若要使“翻转课堂”扬长避短,务必注意以下“三个避免”。

二、翻转思品课的“三个避免”

(一)避免接受性学习

新课改强调要将“接受性学习”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事实上“慕课”所提倡的“先学”已不是新课改意义上的“先自学”,而是“先听课”。学生在家里或课外不是自学课本,而是观看教师的讲课视频。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同的是:过去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现在是在家里听老师讲课,只是换了个时间和地方,翻转的是时间和地点,但没有翻转接受性学习的实质。新课改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也被翻转回了接受性学习。

许多学者认为,慕课的本意是为缺课学生补课用的,而不是提倡大部分学生都用这种方式学习,更不适合在基础教育学科广泛使用。笔者认为,该观点也是比较片面和绝对的。“自学”在没有出现“翻转课堂”前,也是众多教师所提倡的学习方法。那么,若要规避这变相的接受性学习,必然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結论性的概括。比如思品学科,在课前微视频中可以多举例生活中的现状和时政热点,以此启发学生对该问题的关注,提出若干思考题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方法等等。课堂上,师生、生生讨论这些思考题,方能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生成结论。如此一来,便能够实现“先自学”,“后讨论”,“再总结”。以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初衷。

(二)避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

“翻转课堂”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如果每节课课前都让学生在家自学15分钟,势必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正如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先生说:“在课程标准高度统一和考试模式极其单一的情况下,让学生大量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势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也认为:“某些慕课还不如说是应试教育课堂搬家,应试教育精致化、普及化。”

沪教版初中思品课6-7年级为一周一课时,8-9年级为一周两课时。不管采用什么教学形式,在保证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社会、动手实践,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并非所有思品课都有要堂堂用“微视频”,“讲学稿教学模式”的部分翻转也比较符合本学科的特点。比如笔者经常使用的”学习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前自学部分,一部分是课上探究部分。课上先检测学生自学部分,然后师生共同探究难点部分,主要是讨论交流、展示的教学方式。故此,笔者强调众多思品课教师必须意识到“教育需要当面交流,课堂是不可复制的。”

(三)避免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自从“翻转课堂”在初中思品学科中掀起热潮后,许多教师一堂课播放N个微视频,以此体现教学特色。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插播“微视频”,如对基本理论的分析,对知识的归纳概括,都由播放微视频解决。在播放微视频时,老师俨然成了旁观者。笔者也多次在自己的公开课上使用各种手段的录音、微视频等方式来呈现思考题、案例和理论结论等等。笔者也反思:在微课中的讲解也是课前预设的而不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现场生成的。

尝试过制作微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课前的工作量巨大,耗费时间。而课上播放视频,短时间内会引起学生关注,但若成为视频的堆砌,反而适得其反。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并非是微视频的叠加,而因精选、慎选微视频。一趟40分钟左右的课程,微视频的播放不能超过2个,总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通过学生展示、质疑、阐释和教师问题引导,结合微视频的精炼内容,方能实现“1+1>2”的效果。

三、翻转思品课的“三个提倡”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层给“翻转课堂”赋予清晰的含义: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翻转课堂是什么?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笔者根据以上定义,结合自己和同伴们的教学经验,给予初中思品教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手段三个提倡。

(一)提倡“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推导、求证得出结论,建构知识。而慕课所倡导的“微视频”,虽然教师在视频中也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但这种探究并不需要学生的独立动手动脑,是观看教师的“探究过程”。更不用说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会直接看问题的结论,没有耐心去看老师的推导探究过程。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思品课教师在指定微课剧本时,就要思考:课前给学生呈现的是什么?是社会现状、学生现状,而不是书本知识或是教条性的指示。endprint

笔者曾经尝试过这样一节“翻转课堂”的家常课:在笔者没有讲授之前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提出今天课上要讨论的是什么话题。而后,笔者提出一个两难问题让学生进行小型辩论。可以引用书中的理论也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案例。再后,笔者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学生应该如果对待。小组讨论后派代表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句。一趟40分钟的课,也没有采用任何数字化资源,仅是运用了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教师退后一步,成为指引着和点拨者,也一样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自学不会的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来解决,大家都不会的再由教师点拨来解决。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才能规避“接受性学习”,实现“探究性学习”。

(二)提倡“中、小翻转”

笔者曾经也有步入“大翻转”的误区。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走出校园,在课前课后翻转。然而事实上,对于一周只有1-2课时的思品课来说,不能成为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因此,笔者更提倡在课内进行中翻轉、小翻转。

中翻转,即校内中翻转,比较适合8-9年级。一框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第一课时的时间,由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视频或其他学习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提交给教师;到了第二个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组织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更多地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练习等。

小翻转,即课内小翻转,比较适合6-7年级。这样的翻转是在一节课内完成的。一般而言,对于较为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中的介绍或案例,增强学生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讨论交流,教师及时地加以点拨和引导。由此看来,只要教师接受”翻转课堂”的精神,该模式的教学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

(三)“视频翻转”与“文本翻转”结合

视频翻转,即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知识讲解,学生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并提交,在学习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及时掌握学情,有针对性地教学。文本翻转,就以学习单为载体,让学生实现自学教材或提供的其他资料,完成学习单上的作业,课上及时反馈。

视频和文本这两种形式,内涵本质一致,都是为了让学生先行自主学习,能够学会的就不再教了,学不会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学更具针对性,让课堂教学效益更高。因此,笔者认为切莫将“翻转课堂”与“视频翻转”画上等号。视频和文本,都可以成为教师的资源,两者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从以教学为主走向以学习为主,是思品学科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实践则是真正实施“从教学走向学习”的良好载体。因地因校制宜,灵活实施,稳步推进,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是所有思品学科教师应有的态度和所需把握的原则。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思品慕课翻转课堂
初中思品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